因贸易迁入中国形成的民族,融入中国繁衍壮大,国家有难从不退后

你能一口气说出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是哪五十六个吗?那能说出有哪几个少数民族拥有省级自治区吗?前一个问题大多数人或许都难以完整回答。但后一个问题就容易得多。毕竟无论是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回族或蒙古族,都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少数民族。不过很多人的这种熟悉也是相对的。不然,你能说出五大少数民族之一的回族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吗?

一、西方来的新居民

关于回族从哪来,学界曾存在四种主要观点。其中一种在我们的历史课本里曾可寻见一些线索:唐代有一颇有名气的民族——-回鹘,与中原曾交往颇多。后来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便提出,当时所谓的“回回”(也就是今日之回族),即是唐元时回鹘民族的后裔。

到了近代,回族源于回鹘的说法十分流行。陈子化先生更是提出唐代回鹘极盛时占据内外蒙古,但至宋元则退居新疆一地,进而形成了后世的回回民族的观点。但这种观点也有一个明显局限:学者们的主要例证仅是“回鹘”是“回回”旧名。所以随着历史研究的推进,人们提出了其他的观点。

在近代至解放前,曾流行过“汉回同源说”。这个观点认为回族与汉族其实同源,只是二者宗教信仰不同。换句话说,这个观点否认了回回这一民族的存在,只是将“回回”视作一个宗教群体。这显然与事实极为不符。故而这个观点虽流行一时,却也很快被放弃。

而在解放后,“回族来源于突厥说”和“外来人为主”说最为著名。前一观点认为,回族源于突厥,后迁徙至中亚并开始信仰回教,进而形成新民族回回。后一观点则认为,回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来,涉及在元代东来的回回、唐代起就已定居中国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以及部分以汉族为主的国内民族。

其实大体说来,解放后流行的两大观点并不存在非黑即白的冲突。前者侧重回回与突厥的关系,以及回回在中亚的发展;后者则侧重回回在国内的融合。但由于前一观点论据不足,且有“把回回的民族来源与回族的传布这两个问题相混之嫌”,所以逐渐败给后一观点。但时至今日这两个观点依然并存——这也说明学界至少有了一个基本共识——我们今日熟悉的回族曾主要是西方来的新居民。

二、旧文化与新传统

虽说回族如今是中华民族的一支,回族文化也是璀璨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我们也不难理解,在回族形成初期,他们一定还有独属于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便是——伊斯兰文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伊斯兰文化无疑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它所影响的远不止回族这一个民族。可正如“回族来源于突厥说”所理解的那样,回族之所以成为回族,而不是五十六个民族中的其他民族,依赖的正是于它而言独一无二的伊斯兰文化。

但话又说回来,回族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中的一脉,而不是其他继承伊斯兰文化的民族,也是因为他们的文化还有另一面——认同儒学,学习儒学。

早在唐宣宗时期,居住在岭南,信奉伊斯兰文化的大食人李彦昇就因为精通儒学而高中李唐的进士。近代王国维先生和陈桓先生更是盛赞其为“西域人华化先导”。后来蒲寿宬、慕昇、乌马儿等进士,著名田园诗人、山水画家高克恭,进士、诗人萨都剌,备受尊崇的诗人丁鹤年,在地方享有盛誉的安徽詹氏、晋江丁氏……其实也都是回回,更是发扬儒学文化的排头兵。

回望回回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正是形成其文化结构的两大要素。这种二元一体的文化结构,既让回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也让他们保留了民族的独特性,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三、新民族与新发展

因为来源多元,且对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接受度很高,回回民族很早就有了分散而居,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民族大杂居的格局。因而原本流行于回回内部的各种不同语言,最终都逐渐演变为汉语。回回因信仰伊斯兰教而兴建的大量礼拜寺,在元代等阶级分化加强的时代,也被政府纳入一般的管理体制之中。由皇帝订立的掌教世袭制度就是在这时候逐渐发展为一种宗教习惯。

明清两代,回回大体上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与中华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深。陕西、云南、甘肃等地还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回族聚居区。不过由于封建统治的加强,尤其是清代中后期社会矛盾的积重难返,回族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幸而后来时代终于过渡到新中国阶段,饱经风霜的回回民族才终于迎来安定的发展。伊斯兰教的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儒家的学说仍旧得到发展,回回也有了第三个文化要素——新型的社会主义文化。

参考资料:

[1]丁国勇.回族来源四种看法简介[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4}(04):85-87.

[2]杨怀中.回回民族二元一体的文化结构[J].回族研究,2006,{4}(01):8-12.

[3]丁毅民.回回民族的来源和發展[J].中国穆斯林,1958,{4}(08):21-2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