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都和超大型城市,北京如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几张照片,展示了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小街的今昔对比。过去,这里车辆乱停乱放、广告牌匾杂乱无章;现在,这里动态街区24小时活力四射,是整洁亮丽的打卡时尚地。街区换新带来的功能提升和人气商气的变化,极有冲击力。
这是北京市政协19日召开的“培育消费新时尚品牌,改造传统商圈,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专题协商暨主席年度提案办理协商恳谈会现场。应邀到会的商圈代表之一,朝阳区望京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栋分享的街区变形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今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成为首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之一。“培育消费新时尚品牌,改造传统商圈,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今年北京市政协十个重点协商议题之一,也是今年市政协主席年度提案办理协商议题。
“作为首都和超大型城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北京的重大职责和使命,是北京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在紧要处落好子的'五子’之一,对于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促进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柯文进表示,北京具备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良好基础,找准发力点是当务之急。
为了切实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在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程红、林抚生、陈军和秘书长严力强的带领下,由经济委、提案委牵头,组成联合调研组,在集中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情况通报的基础上赴上海、海南进行了学习调研;聚焦消费新时尚品牌培育、传统商圈改造和国际化消费场景营造等三个重点领域赴东城、西城、朝阳、通州、大兴等五个区开展了深入调研,参与调研的委员及党派成员近400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专题协商之前,提案委、经济委于8月中旬先期联合召开了提案办理协商沟通会,听取提案办理单位情况介绍,与会委员和党派成员就提案办理情况与承办单位负责同志进行了面对面协商沟通。
在整个协商议政的过程中,委员们深感,北京完全有能力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但与伦敦、纽约等公认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比,北京在消费品牌集聚、消费地标打造、消费环境营造方面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需要突破的问题。
“加强传统商圈改造提升工作统筹,进一步优化本市商圈结构布局,打造一批优势互补、特色凸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地标。”苏志民委员认为,传统改造要更加突出首都特色,打造北京国潮品牌和老字号品牌走出去的桥头堡。
在申金升委员看来,以改善和优化消费体验为目标,要优化消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布局,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消费环境,增强北京对国际消费的吸引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要加大对非接触式消费的研究与探索,这将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方向之一。”
委员们谈认识也谈困惑,提问题也提建议,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对委员的关切进行了坦率回应,认为委员们的发言对今后进一步做好工作非常有帮助,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优势也有短板,期待委员们继续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共同把这项重点工作做好。
北京市政协党组书记魏小东表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希望各界委员充分发挥专业水平高、代表性强的优势,自觉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全过程,用好政协各类协商平台和提案等建言渠道,与党委、政府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贡献政协力量。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年10月22日4版)
记者:包松娅
版面编辑:牛忠磊
新媒体编辑:黄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