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六件碑帖重宝

宝玥斋自2019年获东京国立博物馆授权《世说新书卷第六》唐钞本、《王勃集卷第廿九、卅》唐钞本、《元赵孟俯真书三门记》三件之后,于2020年末再次获得东京国立博物馆授权,精选馆藏八件碑帖重宝,包含《唐颜真卿书大字麻姑仙坛记》《宋黄庭坚书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宋搨晋唐小楷册》《宋米芾行书三帖卷》《独孤僧本兰亭序 》《宋拓颜鲁公多宝佛塔碑》《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宋张即之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册》八件,列入与西泠印社出版社合作『善本碑帖精华』丛刊系列,当中六件将于2021年11月初正式发行,已开始预售,详情如下:
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
购买请长按二维码
黄庭坚(一〇四五—一一〇五),字鲁直,号山谷老人、山谷道人、涪翁等,祖籍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其六世祖黄瞻于南唐年间迁居江西修水。黄庭坚于宋治平四年(一〇六七)进士及第,历任国子监教授、吉州泰和县令、秘书省校书郎等,后谪迁黔州、戎州等地,崇宁四年(一一〇五)卒于宜州(今广西河池市)寓居。山谷是有宋一代文学巨擘,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后人辑有《山谷全集》八十一卷等。山谷亦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与苏轼、蔡襄、米芾齐名。早年行楷学颜真卿,笔法妍媚,自成一家;草书则师宗张旭、怀素,笔如龙蛇,高出古人。
原包首图纹锦缎编织
《王长者墓志铭》稿,凡二十二行,行十四五字不等。全稿文字涂改、增补四十余处,或非定稿本。王长者名潨,字永裕,海昏(今江西永修县)人。善经营,雄富于乡,并筑馆藏书,后将家业分于诸子,遂徜徉世外,游居于赣中名寺。王氏卒于元佑丙寅(一〇八六)正月,享年六十有二,落葬于“十月某甲子”。王氏长子王楙娶妻李氏,与黄庭坚家族有姻亲(远亲)关系,王楙请黄庭坚撰墓志铭,故无法推辞。因人情所托,黄庭坚或许对王氏家族未必十分了解,因此字字斟酌,涂抹增删。此墓志铭稿无署款及年月,因其中有“元佑丙寅正月辛卯终焉”与“楙等遂以其十月某甲子,奉窀穸如初志”,今人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録》中,定此墓志铭为元佑丙寅所作,时山谷四十二岁。
《宋故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凡二十一行,另补写五行,行二十字左右。全稿文字涂改约二十处,亦非定稿本。“泸南诗老”史扶,字翊正。史氏家族自唐僖宗年间入蜀,占籍于眉山。史氏少时笃学能诗,然屡试科举不第,后游泸州,闭门读书并教授弟子,士人推与之曰“诗老”。绍圣三年(一○九六)四月卒于泸州,葬于元符二年(一○九九)正月。时黄庭坚贬官戎州(今四川宜宾),史扶嫡次子史镇遂请为撰墓志铭。此墓志铭稿无署款及年月,因其中有“葬以元符二年正月癸亥”,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録》定此墓志铭为元符二年所作,时山谷五十五岁。
此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合卷屡经着録,先后有汪砢玉《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五、吴其贞《书画记》卷四、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卷四、孙承泽《庚子销夏録》卷一(为曹溶所藏)、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一(仅着録《王长者墓志铭》稿)、方浚颐《梦园书画録》卷三、端方《壬寅销夏记》第三册等。此墓志铭合卷,晚清一直为粤中鉴藏家递传,清末归端方庋藏。其卒后,日本东京文求堂主人田中庆太郎从端方家人处购得。一九一九年,时在东京帝国大学读书兼经商之林熊光以一万五千金(日元)“天价”从田中氏手中购藏,并以“尊山谷室”名其斋,林氏之名遂鹊起于日本鉴藏界。后林氏将之转让于阿部房次郎。阿部氏卒后,其子阿部孝次郎将此卷转让于东京帝室博物馆(今东京国立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墨宝”之一。
据明清以来诸家着録及卷中题跋、观款与部分鉴藏印,此墓志铭稿合卷历代大致递藏如下:元王恽(见林熊光跋)、内府(卷中无鉴藏印),明洪武内府(卷首“典礼纪察司印”半印)、晋王朱棡(“晋府图书”“晋府书画之印”“晋国奎章”等印)、不详、项元汴、陈继儒(晚香堂)、陈梦莲(陈继儒之子)、魏尔仪(见曹溶跋),清曹溶(秋岳)、梁清标(“梁清标印”“蕉林书屋”等印)、不详、罗天池(六湖)、潘延龄(健庵)、伍元蕙(俪荃)、端方,此后为田中庆太郎、林熊光(朗庵)、阿部房次郎(爽籁馆)、阿部孝次郎(阿部房次郎之子)、东京帝室博物馆(今东京国立博物馆)。
山谷大字行书与狂草,历来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几有天壤之别。而对其小字行书,则少有差评。罗天池在跋中有云:“字小于钱,力大如虎,精微深远,纯以神行,直与颜平原《祭叔侄》《论坐》各草炳耀日星。”徐邦达先生亦评史氏墓志铭稿云“谨紧奇峭,可说是人书俱老”。
宋搨晋唐小楷册
购买请长按二维码
两宋时期,公私刻帖之风兴盛,除皇家主持摹刻的《淳化阁帖》《元佑秘阁续法帖》《大观太清楼帖》等之外,民间富有收藏者也投身其中,或翻刻官帖,或将自家珍秘的古代法书名迹摹刻入石,以广流传,极大促进了书法的普及与发展。其中成于南宋初年的《越州石氏帖》以抉择精良、摹刻精善闻名。
此帖刊刻者石邦哲,字熙明,新昌人,生卒年不详。新昌石氏原系出山东青州乐陵,永嘉南渡,始居吴越,唐代石元遂举家迁至新昌,至北宋天圣五年(一〇二七),石待举以进士登第起家,之后子孙科举出仕者不絶,成为宋代越中地区进士最多的科举之家。石邦哲之父石端中为元符三年(一一〇〇)进士;从父石公弼乃元佑六年(一〇九一)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石邦哲以父荫补将侍郎,历官萍乡县事、永平府通判,入南宋后,于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为大理寺评事,历任大理寺丞、大理寺正、福建路参议,为官三十年,以敢于直谏名。石氏家族家学渊薮,注重藏书,尤以石公弼聚藏图书和古器为最。公弼身后藏品日散,石邦哲尽以重金购求,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家筑博古堂蓄之,其藏书逾二万卷,另有金石碑帖,成为越地闻名的藏书家。
石邦哲藏书之外,又于绍兴年间将家藏法书名迹摹刻入石,名《博古堂帖》,世称《越州石氏帖》。南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十三中有《石氏所刻历代名帖》,是关于此帖情况的最早记録。据之可知,该帖汇刻晋唐法书二十七种,其中小楷多达十六种,摹刻十分精善,其中《乐毅论》海字本传为摹自北宋学士高绅家藏刻石,《黄庭经》为火后残石本,而多种唐人名家小字,均为他处所未见,成为后世晋唐小楷流传的重要源头。由于原石已佚,仅有零星拓本传世。至明代,文征明、文彭父子刊刻的《停云馆法书》是刻帖中之翘楚,尤以第一卷晋唐小楷为世所重,除小字《麻姑仙坛记》取南城本外,其余皆以宋拓越州石氏本摹勒。也是从明代开始,就有好事者取文氏所刻停云馆本,或用所谓宋纸旧墨,或作隔麻,或重新翻刻,伪充宋拓。而真正的宋拓《越州石氏帖》,传世仅知三种:其一为临川李氏旧藏小楷十一种,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其二为《柳跋洛神赋十三行》单本,今藏私人处;其三为《颜柳白米四家帖》,今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三种之中,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因其内容纯为小楷,出版最早、最多,影响最广,是宋刻宋拓法帖的典型。
《东方画赞》
《乐毅论》
《曹娥碑》
《洛神赋》
此小楷十一种,宋锦面板,蝴蝶装,册高三十六点二厘米,宽二十一厘米。清人李宗瀚题外签“宋拓晋唐楷法,越州石氏帖之十一种,静娱室珍秘”,内签为王文治为汪谷(字琴田,号心农)所题,文为“晋帖五种,越州石氏本,试砚斋藏,文治题签”,拓片题跋共计三十五开。此本原为两册,晋帖五种(《黄庭经》《东方画赞》《乐毅论》《曹娥碑》《洛神赋》),后有王文治三跋、陆恭(字孟庄,号谨庭)题跋。唐人楷帖六种(《破邪论》《心经》《尊胜陀罗尼》《常清静经》《度人经》《阴符经》),后有李宗瀚二跋、翁方纲致李宗瀚信札两件、邵福瀛(字海父,邵松年之子)题跋。据陆、李跋,前半册原为何焯(字屺瞻,号义门)旧藏,后归顾霖(字雨时,号可潜、不缁道人),再归顾孙婿陆恭;后半册原为缪曰藻(字文子)旧藏,后汪谷分别从陆、缪两家得到两册,合而为一,继经戈心梅手归李宗瀚。册中所附翁方纲两札涉及翁向李指点购帖门径,可见干嘉金石藏家交易的情状。又自李宗瀚、李联琇传至李翊煌,于晚清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交由上海蜚英馆石印出版,成为著名的“临川李氏十宝”之一,也是影印技术传入中国之后,最早问世的一批碑帖善本之一。

王文治题记

陆恭重装题记
《破邪论》

《心经》

《阴符经》
《常清静经》
《度人经》
《尊胜陀罗尼》
李宗瀚题记
翁方纲致李宗瀚信札
邵福瀛(字海父,邵松年之子)题跋
距清末首度石印至今,已过百年,其间民国文明书局,日本二玄社、平凡社等均曾影印此册,据它们再翻印者更不计其数。宝玥斋新获东京国立博物馆授权,由西泠印社出版社以全本原色精印,还原宋拓真实面貌,尚属首次,印刷科技的日新月异,让我们有机会全新体验这件书史名帖的魅力。
宋米芾行书三帖卷

购买请长按二维码
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七),字符章,宋代著名书画家、鉴藏家,早年名『黻』,后改为『芾』,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仕)、海岳外史等。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徙居襄阳(今属湖北省),晚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卜居海岳庵。曾任校书郎、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着有《山林集》一百卷(已佚),后人辑有《宝晋山林集拾遗》《宝晋英光集》等。
原包首图纹锦缎编织
米芾以书法、文章名世,苏东坡尝谓其文清雄絶俗,谓其字超妙入神。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擅篆、隶、楷、行、草等,尤长于临摹古人书帖,有晋唐神韵。《宋史·米芾传》载:『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传世墨迹有《苕溪诗卷》《蜀素帖》《研山铭》《吴江舟中诗卷》《虹县诗卷》等,而书札小品尤多。
《叔晦帖》(亦称《秘玩帖》):『[首缺]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文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故以秘玩赠之,题以示两姓之子孙异日相值者。襄阳米黻元章记。叔晦之子道奴、德奴、庆奴。仆之子鳌儿、洞阳、三雄。』
《李太师帖》:『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 。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张季明帖》:『余收张季明帖,云「秋气深,不审气力复何如也」,真行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其次《贺八帖》,余非合书。』
米芾三帖卷,明清时期屡见着録,如明汪砢玉《珊瑚网》法书题跋卷六、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卷四,清吴其贞《书画记》卷四、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书卷之十一(録自《珊瑚网》)、安岐《墨缘汇观》法书上卷等。上述诸家着録中,或仅为一帖,或为四帖(《张季明帖》后有《倒念揭谛咒》帖),或为七帖。至明项元汴收藏时为三帖(见卷后项氏跋记),即后之安氏藏本(见《墨缘汇观》)。故疑米芾此三帖,明末清初时已屡经割裂、分拆、拼凑及重裱,亦不排除某些着録中非今传之物。
据诸家着録及卷中之鉴藏印,其明代至今之大致递藏为:明洪武内府(卷首『典礼纪察司印』半印『司印』,存疑)→不详→项元汴→盛念修(见汪氏《珊瑚网》)→清梁清标(蕉林)→安岐→乾隆内府(见卷中诸鉴藏玺印)→嘉庆内府(见卷首题签)→庆郡王永璘(见卷首『庆郡王宝藏书画章』)→不详→景其浚(剑泉)→不详→原田悟朗(博文堂)→阿部房次郎(爽籁馆)→阿部孝次郎→东京帝室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米芾三帖卷是其早年之书,萧散简远,气雄韵胜,熔铸『二王』笔韵于心手,乃米书之传世名迹。宝玥斋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授权,由西泠印社出版社高清原尺寸、原色精印行世,令书法爱好者饱享眼福,赏习皆宜。真乃翰墨 因緣也
独孤僧本兰亭序
购买请长按二维码
东晋永和九年(三五三)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太守的王羲之与友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流觞曲水,雅集宴乐,之后将众人当日所作诗歌结集,传由王羲之亲自写序,并用鼠须笔写在蚕茧纸上,共得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此文稿就是著名的《兰亭序》。但《兰亭序》并未见于隋唐以前的记载,仅南朝刘孝标为《世说新语》所作注文中有一篇《临河序》,文字接近今本的前半部分,字数则未及一半。据唐人野史,二十八行本《兰亭序》原迹一直秘藏于智永弟子辩才处,直到唐初被唐太宗所获才名扬天下,成为举世公认的羲之第一名作。后原迹陪葬昭陵,或说五代温韬发唐帝陵时散出失踪。所幸初唐时皇家曾命御用拓书人冯承素、韩道政、汤普彻等摹拓数本,分赐皇亲贵胄,然唐摹本也多已失传。
原封图纹锦缎编织
至北宋庆历时,李学究在真定发现一块兰亭刻石,传为以唐代欧阳询临本摹刻,五代末契丹人入汴得之,辇石北去,遗弃在此。因北宋当地驻有义武军,避宋太宗讳改名定武,故此刻石被称为《定武兰亭》。后薛向为统帅,将原石献于天府,其子绍彭又翻刻一本,并将原石凿损“湍、流、带、右、天”五字,成为判别版本的重要依据,另有九字损者,更在五字之前。由于唐摹本稀少,北宋人始复位武,至南宋高宗时期达到顶峰,几欲凌驾所有兰亭版本之上。定武刻石入内府后,消失于靖康之乱。原石拓本在宋时即已难求,故翻刻极伙,南宋桑世昌《兰亭考》、俞松《兰亭续考》记载了当时流传拓本及翻刻情况。至元代,如赵孟俯、柯九思等书画鉴藏大家,所见真本亦不过三四。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一册宋拓五字已损《定武兰亭》,题为“兰亭独孤本并跋残字”。拓本连题跋共二十一开,册高三十三点二厘米,宽二十四点六厘米。这件独孤本与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柯九思本,是目前传世仅存的定武原石真本,在书史上赫赫有名,南宋末俞松撰《兰亭续考》即已记载,清《大观録》《墨缘汇观》《平生壮观》《式古堂书画汇考》等均有着録,翁方纲《苏米斋兰亭考》辟有专章考述。
此册流传颇具传奇色彩。原拓原有吴说、朱敦儒、沈虞卿(二跋)、范成大、李心传宋人五家六跋,据吴跋称得自长安薛氏。不知何时沈、范、李三家四跋亡佚。今册中尚可见“懒拙翁”朱文方印及“悦生”葫芦印,可知南宋时曾归米友仁、贾似道收藏。元初归鲜于枢,有其及钱选题跋。继归天台僧独孤(淳朋)。至大三年(一三一〇)九月,赵孟俯自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前往大都,至南浔时,独孤以此本相赠。舟行途中赵日日展观,不仅亲笔临写,还在册后留下了十余则题跋,即著名的“兰亭十三跋”。赵孟俯故世后归曹永(字世长,曹知白子)收藏,当时鉴藏家柯九思为其题写了两段跋,称此为其平生所见三本定武真本之一。
元亡明兴后,据帖上“皇明宗室”一印,知此本曾属某朱姓皇族,后归廖守初(号迂仙)。据《大观録》《墨缘汇观》等记载,李孝光、张经、徐霖、刘重庆、毛敷古、谭佑、孙楹、周皋、廖守义、廖守初、董其昌等明人均有观款题跋,徐霖题篆首。明末涿州冯铨得之,冯请铁笔名手刘光旸刻《快雪堂法书》,仅摹入赵孟俯临《兰亭》并十三跋,极为精善。至清代,又经梁清标、安岐、陈淮递藏,再归吴杜村时被拆为二卷,篆首及李孝光至董其昌诸观款题跋被配以伪拓,归苏藩之吏(此后下落不明),而宋拓《兰亭》,吴、朱、钱、鲜于及赵氏十三跋归谈韬华。谈殁后,该卷遭雷火烬毁,仅余残片,为英和(号煦斋)所得并重装成册,翁方纲、成亲王永瑆、南韵斋绵亿皆为之题跋考释。嘉庆间,火烬之前,钱泳曾在吴杜村家得观并勾摹宋拓《兰亭》及吴说、柯九思题跋,后刻入《朴园藏帖》中。后此册曾归晚清吴云平斋及民国初收藏家蒋祖诒,其间褚德彝留有长跋,蒋后售与著名书画掮客白坚,张伯英曾在白处观览此册并作跋,再经白之手转售东瀛,今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墨迹本虽遭火烬,吉光片羽,尚可窥见真迹神采一斑。今福州宝玥斋获东京国立博物馆授权,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首次以原尺寸全本彩色精印,另附沪上无尘书屋主人朱嘉荣先生珍藏涿拓《快雪堂法书》本赵孟俯《兰亭》十三跋。刘氏铁笔传神,得存松雪手书全貌,以备观者欣赏研习。
附快雪堂法帖《赵孟俯兰亭十三跋》无尘书屋藏初拓本
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
购买请长按二维码
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隋间书法家,名法极,会稽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后。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常居永欣寺书阁,临池学书。闭门习书三十年,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年百岁乃终。智果、辩才、虞世南均为智永书法高足。唐张怀瓘《书断》评智永“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
锦缎书封
《真草千字文》,真草二体,乃智永传世代表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留传千古的名迹。其法度谨严,一笔不苟,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其书温润秀劲兼而有之。宋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又如苏轼所评:“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传智永曾写《千字文》八百本,散于世间,江东诸寺各施一本。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墨迹本流落日本,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行十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后有杨守敬、内藤湖南等题跋。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
北宋大观三年(一一〇九)薛嗣昌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摹刻上石,分列两面刻。前六列,后二列。计二十七行,行十字。末刻薛嗣昌跋文,左下刻“侄方纲摹”,又刻“李寿永、寿明刊”等字。原刻石尚存西安碑林博物馆,世称“关中本”或“陕西本”。另有明董其昌“戏鸿堂法帖本”、清初刻“宝墨轩本”等,其中刻本以“关中本”为优。
本次选用明冯权奇(诗人冯梦祯长子)旧藏南宋拓“关中本”,册页装,廿二开半,册高三十二点三厘米,宽二十点三厘米。第一列第十四行“珠称夜光”有裂纹但伤字细微,第二列第八行“女慕贞洁”之“贞”字缺末笔(避讳缺刻末笔),第二列第二十四行“曰严与敬”之“敬”字末捺笔已添刻出(原避讳缺刻末笔),第七列第十五行“夫唱妇随”有裂纹但几乎不伤字,帖末刻“侄方纲摹”四字可见,另“李寿永、寿明刊”六字剪失。此册纸墨拓工皆佳,裱装精善,册末有叔宗、汪中寿、吴士谔、园公、罗振玉、王国维、梁启超、庄藴宽、汪大燮题记。此册后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女慕贞洁”之“贞”字缺末笔
罗振玉题记
王国维观款
此拓民国时商务印书馆、博文堂、平凡社均有珂罗版印行,皆为黑白印刷,今宝玥斋获东京国立博物馆授权,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依最新影像数据,以原尺寸彩色调频网印刷,真实还原宋拓面貌,以飨读者。
宋张即之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册

购买请长按二维码
张即之(一一八六—一二六三),宋代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生于名门显宦之家,为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中唐著名诗人张籍八世孙。历官监平江府粮科院、将作监簿、司农寺丞等。知嘉兴未赴,罢官。丐祠,主管云台观,引年告老,特授直秘阁,致仕。

原封图纹锦缎编织

张即之书法初学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继而转师米芾,并能“独传家学”,而以张孝祥书为主调,参以汉隶及晋唐经书,加上受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自成一家。其以能书名天下,与陆游、范成大、朱熹并称“南宋四家”,楷作品堪称南宋晚期的一个高峰。张即之书学成就在史书中多有记载。《宋史·张即之传》云:“即之以能书闻天下,金人尤宝其翰墨。”《书史会要》载:“以能书闻天下,特善大字,为世所重。”
张即之大字楷书受米芾“臣书刷字”影响较大,行草作品整体上又有时风羁绊,不得新奇。唯小字楷书通过对颜真卿、褚遂良、钟绍京、张孝祥等人的广泛取法,再凭借自己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将所学所悟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生动明快、俊秀通灵的独特风格,识别度甚高,令人过目难忘。何绍基赞其“拔戟苏黄米蔡外,写经规矱接唐人”。张即之凭借当时流布广、影响大的抄经类书法确立了其小字楷书的杰出地位。
清乾隆年间祝德麟(字芷塘)旧藏张即之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四》残本册页,全十六纸,后第十二至十六纸为后人补书,外有清末汪鸣銮题签“张樗寮华严经真迹匋斋藏 郋亭题”。帖首四页为王文治跋文(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帖末有祝德麟、王文治、潘恭寿、嵩龄等十五家题跋。此作结体整严,笔力劲秀,沉稳雄浑,是其传世小楷的佳作。是册后经杨未禅、端方递藏,后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时人初学书,多从楷入,以唐碑为范,用笔匠气呆板,毫无节奏可言,不得其用笔要领者比比皆是,何故?不窥墨迹之妙,安知刀镌手写之异乎?再观张即之此作,虽为楷书,但融合行书笔意,笔锋缭绕,常带游丝,笔势往来尽现于纸,使人感觉气息连贯,节奏鲜明,这更加说明了以行书笔意入楷方为正道。故《张樗寮华严经真迹》用笔之法可警世人,气象可供参考,是当下学习楷书的上佳范本。
宝玥斋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授权,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高清原尺寸、原色精印,令人饱享眼福,赏习皆宜,是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一大福音。
文雅堂网络书店
文雅堂网络商店
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
位置: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锦锈路18号
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6:30(周二至周日)
浙江省平湖市锦绣路18号   邮编 314200
电话 86-573-85219657   18767951855
邮箱 pinghuxibo@163.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