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联谭】漫话古枝江丹阳书院联

名家

对联

漫话古枝江丹阳书院联

曾祥科

在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湖北有这样一个家族,兄弟三人曾先后在异地同一家书院讲学,时间累计长达十五年。这个家族就是湖北松滋木天河熊氏家族,这三兄弟就是熊文澜、熊文汇、熊文烺(熊文澜堂弟),这家书院就是古枝江丹阳书院。

松滋熊氏兄弟中的熊文澜,曾两次在枝江丹阳书院讲学,前后达七年;熊文汇在丹阳书院讲学三年;熊文烺在丹阳书院讲学五年。熊文烺曾为丹阳书院撰有一对联,上下联各五个分句,单边三十字。联文如下:

模范著龟山,仰师门卌载,重新奉一瓣心香,遥溯渊源,敢沿前代清流唱东林;

科条存鹿洞,本家学三人,四次凛千秋教术,先明义利,惟冀此邦人士法南宋。

这副书院联有着丰富的信息量。一是书院的宗旨,“溯渊源”、“明义利”。二是书院的目标和定位,要向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那样有影响力的书院看齐。三是书院的管理和理念,“科条存鹿洞”、“模范著龟山”,倡导学子学习龟山先生杨时那样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四是融入了作者个人与书院的关系和缘份:“仰师门卌载”,说的是从作者的老师杨孙谋主讲丹阳书院,到作者撰写此联,已有四十年时间;“本家学三人,四次凛千秋教术”,说的是熊氏兄弟三人,曾先后四次在书院讲学,即熊文烺在《跋》中所提到的“中间家兄春帆(熊文澜)前后七载,舍弟海峤(熊文汇)三载,以迄于烺又复五载,弟昆三人四次”。

此联有两处对仗,应用借对手法构成工对,可圈可点。一处是“鹿洞”对“龟山”,联中借用北宋理学家杨时的号“龟山”,与书院名“鹿洞”(白鹿洞省称)相对,属于工整的动物对。另一处是“南宋”对“东林”,联中借用表示朝代的“南宋”,与杨时在无锡创建的书院名“东林”相对,属于工整的方位对。

关于“科条存鹿洞”,可参读译注者的注文:“朱子于书院设立科条,陆象山来此设义利章,学者皆流涕。晚明万历年间,顾泾阳、泾凡兄弟与高景逸在南宋杨讲学之故址重事兴起'东林书院’。(民国《熊氏文集》)”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最初是理学家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杨时离开后,东林书院逐渐荒废。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有僧人秋潭在原址上建东林庵。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顾宪成与其弟顾允成等筹集资金重新修复书院,并偕高攀龙等在此聚众讲学。顾宪成为东林书院写下了一副著名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现在东林书院“依庸堂”内悬挂的就是这副对联。200多年后,熊文烺在丹阳书院联中,以“惟冀此邦人士法南宋”、“敢沿前代清流唱东林”,向东林书院以及曾在东林书院讲学的杨时、顾宪成等前代学者致敬。

丹阳书院联撰于何年?在《疏兰仙馆何处寻》一文中,枝江文史学者周德富先生认为:“熊文烺同治七年曾任巴东训导,大约是同治八年或九年开始主讲丹阳书院,最终卒于讲舍。民国十七年《熊式支谱》记载去世于光绪四年。他生前在《丹阳书院楹联匾额并跋》中说他当时在丹阳书院已达五载。”据此推算,丹阳书院联大约撰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至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之间。

熊文烺何以将古枝江的丹阳书院和中国著名的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相提并论?丹阳书院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和社会影响呢?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古枝江丹阳书院。

丹阳书院是由山西曲沃人秦武域于乾隆年间创建的,距今已有240多年。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秦武域任枝江知县。据清代南汇文人吴省钦《丹阳书院碑文》记载:曲沃秦君武域作宰是邦,政通人和,建丹阳书院一区。斋曰“种学”,曰“绩文”,曰“学古训”,曰“通世务”。轩曰“丽泽堂”,曰“明道”。费不下千余缗,皆以身倡率,而自为文碑其堂,其大旨言,道之明,不外父子、兄弟、朋友,而上之达于君臣。

吴省钦所作碑文为读者提供了以下信息:一是丹阳书院一区有四斋两轩,四斋分别名为“种学”、“绩文”、“学古训”、“通世务”;两轩分别名为“丽泽堂”、“明道”。二是丹阳书院的建设资金花费不少于“千余缗”,由秦武域率先捐资、积极筹措,且亲自为堂碑撰文。三是创建丹阳书院的宗旨,是为了宣扬礼教纲常,明大道,学古训,通世务。

书院两轩之一的“明道堂”,秦武域作有《丹阳书院明道堂记》。对创建书院的初衷,该《记》中有更为具体地阐述:“选一郡邑之秀,书院所以讲学也,讲学所以明道也”;“然则风俗之薄,士习之不端为之也。故欲厚风俗,先在端士习,而欲端士习,则在于讲学以明道”。

令秦武域欣慰的是,他创建的丹阳书院不仅得以保存,而且后来还在众乡贤的资助和支持下得到扩建。据熊氏兄弟的老师杨孙谋《重建丹阳书院碑记》记载:“岁甲申,蒋邑侯劝邑人士捐资,复于丽泽堂后增修庭室及东西厢,约费千余金。”除了增修扩建,书院还得到了规范管理,“邑侯谢特董其成,严章程,广赏贲,鼓舞奖劝,为他邑所未有。”由此,在杨孙谋看来,“书院自省而郡而县,广教化,兴人材,于是乎在。而规模大小,则县不如郡,郡不如省,亦势使然也。惟枝江丹阳书院极大观焉。”

更令秦武域欣慰的是,松滋杨孙谋及熊氏兄弟相继在丹阳书院讲学数十年,薪火相传,使得丹阳书院人才济济,人文昌盛,“人文之兴,二郡于省复何所让?”

关于这一点,熊文烺在《丹阳书院楹联匾额并跋》中有详细记载:“匾额'紫山精舍’。跋语:'紫山精舍,旧名丹阳书院,自吾邑杨贻庵主讲至今四十年。中间家兄春帆(熊文澜)前后七载,舍弟海峤(熊文汇)三载,以迄于烺又复五载,弟昆三人四次,皆早岁受业于杨贻庵(杨孙谋)师者也。’兹因水圮,迁地改建。诸首士请作楹联匾额,兼叙家学,以勖同人云云。”

“据民国版《熊氏家谱》记载,仅从康熙到光绪科举废除,熊氏就出了进士、举人、贡生九十多人,有的是左宗棠得力助手,有的是《湖北通志》编修,各类人才济济。这个家族的文化氛围极浓。有家庙,居然还有自己家族的应试教科书《课儿试帖》,真是闻所未闻。”据枝江籍文史学者周德富先生介绍:“民国时期,熊氏后人编辑刊刻了十四册的《熊氏文集》。一个家族编辑文集出版,这是极其少见的。”(引自周德富《<桥西馆诗钞>的史学价值》)

木天河熊氏如此的族风族训、族规族教,能培育出众多的人才,也就不足为怪了。熊文澜是林则徐的学生和部下,“历署长安甘泉、咸阳安康诸县,皆有惠政。”(光绪《荆州府志》)他还是同治版《枝江县志》纂修者。熊文汇“以伯兄春帆远宦关中,故留侍亲庭,无意仕进。家故饶裕。”(张盛藻《海峤公墓志铭》)堂弟熊文烺是廪贡生,同治七年曾任巴东训导,“咸丰初,粤匪为乱,与邑士人练民团以固乡井,著有《木天溪堂文集》,词赋若干卷。”(光绪《荆州府志》)

熊氏兄弟的下一辈中,同样人才济济。熊文汇的儿子熊含章,曾深得左宗棠的倚重和信赖,“庚午,左文襄公帅师西征,飞檄调入戎幕,军书旁午,手腕欲脱,文襄公深倚赖焉。”(民国《熊氏支谱》)熊文汇的另几个儿子,“璘章,太学生,考取国史馆誊录。璞章,邑廪生。”(张盛藻《海峤公墓志铭》)

熊氏兄弟及其子辈熊孔章、熊含章等,与松滋、宜都、枝江一带的名士多有交往,比如枝江董市人张盛藻、《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枝江知令朱锡绶等。这从他们的诗词唱和中可见一斑。比如,王永彬有《题熊春帆明府云台秋社图》、《熊又平秀才过访喜而有赠》,朱锡绶有《寿熊春帆大令七十》、《重阳日和熊雪亭韵》,张盛藻有《送熊甥芷畛赴秦中爵帅左公之招》、《古藤书屋赏菊,同熊春帆、问亭、仲放、海峤昆弟作》等……

近代枝江和宜都,名人辈出。有著名地理学家和书法家杨守敬,历史地理学家曹廷杰,近代教育家时象晋,湖北省通志馆总纂张继煦,清华大学化学史专家张子高,宜昌第一位中共党员胡敌,编辑出版家朱语今等等。可以说,这些人后来能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杰出的成就,与丹阳书院的文化传承与浸润熏陶,存在着或多或少、千丝万缕的联系。

丹阳书院遗址在今宜都二中处,今属宜都市枝城镇。据“云上宜都”报道,宜都枝城近年于西湖公园内重建丹阳书院,2019年10月对外开放。

(2021年10月于长阳龙舟坪)

==========

本文参考书目:

1、《枝江历代艺文录》,周德富校注,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2、《张盛藻诗集》,周德富校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3、《<桥西馆诗钞>的史学价值》,周德富文,“宜昌市史志网”2015年9月14日发布。

(0)

相关推荐

  • 世灿读经典---读屈原·后记(上)

    我读<水經注疏>凡20年,每见杨守敬熊会贞,引疏第一者<尚书·禹贡>,第二<山海經>,第三者屈原.所谓学术渊源啊.<水經注疏補>稿成,书末见古人读完&l ...

  • 世灿读经典---屈原“过夏首而西浮”在沮漳

    湖北<荆楚文库>杨守敬文存4000万字.评说:"杨守敬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国清末民初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杨守敬及其高足熊会贞,两代人60年呕心沥血一部<水经 ...

  • 楚都丹阳究竟在哪里

    丹阳是楚国最早见于记载的都城所在地.<世本·居篇>说:"鬻熊居丹阳",这说明楚人自鬻熊时期就以丹阳为都城了. 楚人初居丹阳,只是弹丸之地,后来,楚人以此为立足点,向南推 ...

  • 卷三十四 江水二(1)

    ◎江水二(戴删二字.) 又东出江关,(江关,古关名.相传战国时巴.楚相争,于今重庆奉节东长江北岸赤甲山上置.)入南郡界.(朱此下至谓之鸟飞口为上卷之末,又此九字讹作<注>.全.赵仍在上卷. ...

  • 世灿读经典---屈原的枝江自然之爱

     屈原继承和发展了楚先祖奠定的哲学思想.通读全部屈<辞>,我们可以接受三个方面的教育.第一,全中国上古历史人物,不仅仅是楚国先公,都以外美内刚称贤能.以举贤爱民论英明,所谓"纷吾 ...

  • 世灿读经典---楚祖的哲学与枝江的厚载地理

    周代楚祖的哲学代表人物主要是鬻熊和熊绎.鬻熊和他的孙子熊绎主张内柔外刚.刚柔结合的哲学思想,图腾是自然和谐的丹凤朝阳.楚文化在枝江,主要依靠长江枝江流域,沮水.漳水枝江流域的傍水之地或傍水之城而形成楚 ...

  • 【2020联集No.47】江西刘春晖联集

    刘春晖近照 [个人简介]刘春晖,生于1964年,毕业于宜春师范,小学教师,2018年10月份在网络上开始学习楹联,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作品在全国征联或网络赛中偶有获奖. 1.题萧红 叹生亦浮萍.死亦 ...

  • 【2020联集No.40】江西周钧联集

    周钧近照 [作者简介]周钧,男,江西余干人,余干中学高级教师,办公室主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诗歌会上饶分会会长.有诗词楹联作品在全国及省市县大赛中多次获奖. ...

  • 【荆楚联谭】张家港古楹联拾贝

      作 者 简 介   何宏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宜昌市楹联协会理事,宜昌市作协会员,荆楚联坛新锐.    张家港古楹联拾贝    文/何宏江 庚子年下半年 ...

  • 【荆楚联谭】漫话远安两清联

    名家 对联 析 赏 漫话远安两清联 曾祥科 距今164年前的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江苏镇洋人朱锡绶来到湖北远安任知县.远安是他到湖北任职的第三站,此前,他分别于咸丰五年任东湖(今宜昌)县令,咸丰 ...

  • 【荆楚联谭】从一副古联引发的热议谈起

    浅论联对仗 ---从一副古联引发的热议谈起 琢玉庐主人 楹联的声律与对仗是楹联的两大基石,由此又延伸出楹联的六要素,构成楹联的最基本规则.而对仗和声律相比,对仗又占主导地位,当对仗与声律有冲突时,声律 ...

  • 【荆楚联谭】宜昌三游洞对联赏析

    荆 楚 联 谭 Double Ninth Festival 宜昌三游洞对联赏析 作者:曾祥科 宜昌三游洞,位于西陵峡中灯影峡下游江北.<宜昌府志·山川>记载:"三游洞在府城西北二 ...

  • 【荆楚联谭】五峰深山藏绝对

    作者:周道云 在千姿百态的对联中,有一部分出句因为构思奇特或者无与伦比,而让人难以对出对句,这些"落单"的联句,称为"绝对".在偏僻的五峰深山中,就广为流传三比 ...

  • 【荆楚联谭】宜都杨守敬书院对联赏析

    宜都杨守敬书院对联赏析 作者:曾祥科 在清江.渔洋河与长江三水交汇的高坝洲库区,在宜都市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内,有一座具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书院,院内古木参天.修篁丛立.飞檐雕阁.曲廊回环,环境清幽雅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