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五台街道新农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坐落于终南五台山东侧康峪沟口,距五台街道办事处驻地留村东南约1.5公里。村名系土改时所取。包括三个自然村,康峪沟、东胡青、西胡青,康峪沟为村委会驻地。对于东胡青、西胡青,当地老人认为是“东湖庭,西湖庭”,问其村子取名缘由,老人说这是两个大寺院名称。查清《咸宁县志·南山诸谷图》称之为“东胡坑”。其解释是:“坑”乃为黄土地貌特有的地形。其沟南起南山,北接化龙沟一条曲折陡峭的黄土深沟。西胡青亦为类似的一条黄土沟,因同为两条黄土山沟,固有东、西方位之称,以示区分。也许是人们看烦了干巴巴的黄土坡,盼望着山沟有些生气吧,而“青”是最富生机,又饱含活力的字眼。

许多年来,村民主要居住在这三条黄土深沟中的土窑洞、山草棚与小小的鞍间平房中。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与生产力的发展,陆续搬至沟外居住。

除三条沟中的三个自然村外,其他地方还散居着一些住户。一个居民点叫“点子”,位于南台沟沟口河西。这块冲积扇地,高约30米,顶宽百米,居民们就住在上边。建于清初,《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其地时附于留村之后。另一个居民点,就是“沙窝”,顾名思义,就是河沙冲积成的地带。据说2000年时,这儿大约有50户,208人,200多亩耕地。2010年,有7个村民小组,290户,1128人,耕地808亩。

进康峪沟不远,沟口雄峙一天然巨型石门。听说康峪沟有康大石、康二石、康三石的传说。历史上朝廷修灞河时,修一次,被洪水冲毁一次。后有人禀报终南山有石名康大石威力无穷,于是派人去终南山康峪沟山中采集山石,加工后做桥墩,这次虽然也失败了,可其功效比以前的石头却强之百倍。于是亲自前往康峪沟私查暗访,后来才知道所采之石为康三石与康二石。扛力最大、神力最大的是老大康大石。当地人还传说,终南山石砭峪口经常发洪水,使石砭峪口造成洪灾,后请来康峪沟康大神石后,才扛住洪水,确保一方平安。

清《咸宁县志·南山诸谷图》载,石砭峪口明明白白标记着康大石的地名。官员听后大喜,遂于康峪口请来康大石,千百民工启运,形如长龙,浩浩荡荡直抵灞河边。说来也巧,用康大石修起之灞桥,坚固无比。从此康峪沟之康大石威名远扬,远近皆知,亦记入方志。

康峪沟不只传说优美,其景色也是优美异常,如诗如画。

如今的新农村,家家是砖混结构的农家小院,小车、摩托车、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

长安区五台街道是西安市长安区下辖街道,地处秦岭北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部,距市中心25Km。

总面积162.9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82个村民小组。

《陕西通志》、《长安县志》  、《咸宁县志》 等诸多史料记载,南五台古称太乙山,为“终南神秀之区”,为我国佛教圣地之一。山上有文殊、清凉、灵应、观音、舍身五个小峰,俗称五指山。因其位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以南,故名南五台,五台因此而得名。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