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郭杜街道邓店北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相传东汉时期,大司徒邓禹曾居此地,村民遂建邓禹庙,并以庙设店,故名邓店村。北魏时期,一位少数民族大臣因皇上封地,从当时的京城山西大同,举家迁移到河南洛阳,遂以地名“芦”改为“芦”姓,由于当地有姜子牙的后人姓卢,其“芦”姓逐渐演化为“卢”姓。后因朝廷派系之争,为躲避仇家追杀,“卢”姓家族迁移至邓店村。

邓店村分为南街、北街,民国初年分为南北二村,即邓店南村、邓店北村,也称邓南村、邓北村。

邓北人有句老话:三大家、四小家、二十四个银户家。即新中国成立前,村有24户,其中包括卢家3个大户,4个小户,以及从外地迁来的散户。散户中,两户卢姓从邓南村迁来,许姓从赤栏桥村迁来,孙姓从杜城迁来,李姓从汉中迁来。目前,有2个村民小组,162户、632人。共有8姓,卢姓占总数的93%,

孙姓占2%,李姓占2%,上门女婿有4姓,分别是苏、马、朱、唐。

从抗日战争至今,村人经营或参与的主要产业有银匠炉、伞铺子、纸局子、染坊。

1973年2月,村民卢作周、许志文创办起邓北塑料厂,主要生产电缆上用的绝缘胶带,产品销往西安电缆厂和西安的塑料厂。邓北塑料厂风光了20年后,逐渐停产。

1982年,村民卢福生等做起卖粉面子的生意,村民纷起仿效,最多时达到16户。随着生产队的解体,销售粉面子成了支柱产业,全村80多人参与这一行业,每天销售粉面子15吨,市场经济放开后,这一行逐渐停止。1985年,村民卢小荣等20多户加工的粉丝,出现在西安各大食堂或副食商店,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

1985年12月该村二队30户群众自发在自留地里种葡萄,品种有“白香蕉”、“巨峰”两种,种植面积80亩。

为支持西部大开发,2001年农历正月初八,全村群众自觉搬离千年故土。2001年12月,由郭杜镇政府统一组织,建筑面积101166平方米的邓店新村建成竣工,邓北、邓南村民喜迁新居。邓店新村紧邻韦(曲)斗(门)公路,统一为上下两层民居,南北长650米,铺设9米宽主干道20条,村内公共设施、地下电缆、道路绿化、电视电话一步到位,实现路、电、给、排水、邮政、通讯、有线电视的“七通一平”,成为当年长安县一道靓丽的风景。

邓北新村呈长方形,占地80亩,共12排民居,每排15户。起初,邓北、邓南群众吃水同用一口井,因水源不足,饮水困难。2004年3月,投资100万元,打了一眼3000米深井,建设35米高的水塔一座,解决了群众吃水难;2006年11月,将27.7亩集体建设预留地以租赁的形式,与西安中鼎实业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建设集服务、住宅、商贸为一体的邓北综合服务区,建成商住楼7栋,临街商铺6000平方米,并全部销售。

2007年3月,筹资59万元,建起五间两层综合办公楼,1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健身广场,装配体育健身器械12套,栽植绿化树木80棵,被授予“西安市健身教育示范村”、“区级文明村”。2009年6月,建起村卫生室,方便群众就医。

(卢良志)

卢良志,硕士学位,教授,大校军衔。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郑州测绘学院政治部宣传处长、基础部主任,信息工程大学基础部政委、理学院副院长。

(卢作仁)

卢作仁,曾任延安钢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经济师,高级政工师。

卢德祥,曾任陕棉十厂厂长。

卢德明,在宁夏从事水利工作近40年。曾任宁夏水利厅史志编辑室主任,兼任中国水利史研究会理事,宁夏国史学理事。

(卢山)

卢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画师,中国华夏书画院高级院士,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