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滦镇街道花苑(园)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沣峪口以东约4公里,新环山公路以南。230户,750人,耕地600亩(已出租540亩),果园300亩,自古以来就是名副其实的花果苑。主产小麦、玉米,果园盛产柿子、桃、杏、樱桃等。

属于秦汉上林苑区域。民谣流传:秦始皇,上林苑,北起渭水南到山。汉武帝,还嫌浅(窄小),周至蓝田连成片。经西汉末年战乱,上林苑逐渐废弃,变为农田。

据传,花苑村东门外,原有一块约五尺见方,高三尺的大石头,名叫“异石”。为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光武皇帝刘秀派大将军冯异平定关中时的遗物。时值关中灾荒大饥,一斤黄金只能买到5升豆子,上林苑杂果成熟,士兵无令,不敢摘取,冯异站在此石上发令让士兵摘果充饥。唐时修翠微宫,未敢轻动此石。清末碎毁。《长安县地名志》所记载的“相传(花苑)村建于唐大中元年(847)”之说,似乎可认为是该村的重建。新莽后,上林苑废置时,有饥民游栖,成村子雏形。

由鸭池峪经花苑南到大新村东,有一道长约2500米,宽30米的河流,向北是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唐初,建翠微宫下苑,重新修浚,与金沙河汇合后向西北流入洨河(潏河下游),当时村民是茅屋荆扉,散布在河两边,繁衍生息。

村东门外尚存一棵唐槐,高约20米,胸围2.5米,冠覆3分地大,由翠微宫的总设计师阎立本栽植于唐贞观二年(628),初名“贞观槐”。传说李世民的文德皇后玉体失和,久医不愈,其槐枝枯,太宗命玄奘率僧民300人在翠微宫安善殿“诵十天十夜”大般若经,皇后病稍愈,其槐转枯为荣。贞观八年(634)皇后复病,孙思邈医药用尽,仍不见好转,贞观十年(636)去世。在此期间,贞观槐一直处于半枯萎状态,却皮层见绿,太宗猛省,取文房四宝,书皇后生前奏谏一帖,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三日后,贞观槐渐渐复荣。

太宗遂敇改“贞观槐”为“灵槐”。

太宗晚年,痛惜文德皇后早陨,于是哀痛不已,求白足徒步到翠微宫之花苑浦(今花苑村前址)一块汉白玉石榻上,拜祝灵槐。太宗驾崩后,灵槐前之汉白玉石榻,荧光日暗,后徙运昭陵,再后不知去向。村中先民另置白石曰“贤妃石”于灵槐前,每逢年节,拜告者不绝。北宋靖康之乱时,“贤妃石”销迹。

元君庙,占地5亩,坐北向南,三门道,前殿、厢房、钟(鼓)房和正殿配殿。前殿塑有四大金刚法像,威武恶猛。正殿塑大周则天皇帝。两边配殿有观音、弥陀及三清、张飞等法相,形成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格局。仅有的以武则天为主神的庙宇(元君庙),内有石碑一面,被村民搬回家当饭桌,现无法找到。正殿残存,古壁画“文化大革命”时被涂抹。

庙宇内沿围栏有唐代栽植柏树约40余棵,1958年前后被伐,只剩下孤零零的两棵古柏树至今尚存。原元君庙是花苑小学前址,唐柏、唐槐参天、封天蔽日,幽静庙宇小径通向深处,径边繁花似锦,蝉叫鸟鸣。

花苑村树多、果多、花多,总计2万多棵。果类繁多,柿子类,如饼柿、尖顶、火晶、重台、中心、面旦等。火晶柿子也叫灯笼,晚熟者尚有“雪中灯笼”的艳称。北宋时雪中灯笼神果,年进贡万枚于萧太后,太后食后精神焕发。

桃,分离核桃、蟠桃、迟桃、雪桃;杏分早甜胡(核)等,迟甜胡(核)等,兰州红等,面疙瘩等,海东杏列为上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如负有盛名的柿子,在现时村民眼中已属淘汰品种,近10年来,樱桃已成龙头品种,村民迅速发展,种栽达200多亩。

花卉名目太多,家家屋前房后有种,成为名副其实的花苑村。

农家乐方兴未艾,以绿野、田园、强仁、三亩地、清幽园等为代表的13家,各具特色,散布在村外的果林深处。

与外资共同创办的阳光雨露现代农业博览观光园,占地540多亩,分为“高效农业”和“旅游观光”两部分。村民白天劳作上班,晚上回家料理家务,虽然工资不高,但和城里人上下班是一致的。

2001年街道夜晚开亮路灯;2007年和2010年,分别投资70余万元和30余万元,硬化道路17000平方米。南向两条与老环山公路相接,北向四条与新环山公路相接,东与鸭池口水泥路相接,村内三个主干街道与3条小街道全部硬化,同时还修了三条主干街道排水沟。2008年投资16万元,新建办公室。2009年投资近18万元,由长安区水务局供输水管道主材,村民出劳力控沟清障,深井矿泉水通到各家各户。

2006年村两委会为全体村民统缴合作医疗款。

现在,民居是一砖到顶的楼房,二层居多。有面包车、小轿车20多辆,摩托车、电动车100多辆。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