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 & Baby 的心灵成长课
那些日子,我的手总是不停操劳,
没有多少时间陪你,
陪你玩你想玩的小游戏。
我帮你洗衣服 , 帮你缝扣子、煮饭,
但是当你拿着图画书,
要求我分享你的乐趣时,
我总说:「等一会儿,孩子。」
晚上我把你舒舒服服地裹在被子里,
听你祷告,熄灭灯光,然后蹑手蹑脚走到门口﹒﹒﹒
多么希望,当时我能多待一会儿。
因为时光是如此短暂,岁月匆匆流逝,
你不再长留我畔。
再也没有珍藏的秘密要吐露,
图画书孤孤单草地站在书架上,
没有游戏可玩,
没有晚安的亲吻,
也听不到你的晚祷,
这一切都已经成过去。
我的手,曾经操劳忙碌,如今却静静闲着,
日子变得漫长而难以填补,
多么盼望能够回到过去,
完成那些你曾要求我的点点滴滴。
——《母与子》
从用心备孕到惊喜怀孕,十月怀胎期间,小心翼翼,各种禁忌。忍受着躯体变化所带来的不适,无论如何都希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生长条件。
时间到了,孩子要离开温暖的母体,来到这个丰富的世界上了。在剧痛中与孩子第一次分离,随即进入更加水深火热的照顾婴儿的阶段。
身体还未恢复,就要面对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婴儿。事无巨细,过关斩将,一天一天,陪伴他慢慢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要承受身体的剧变,要适应角色的大变化,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家庭关系,要时时琢磨孩子的状况……走过来的妈妈回想起来总是笑着摇摇头,但正在经历的妈妈,却无法跳过这琐碎又繁重的一天又一天……
产后抑郁出现了,夫妻关系破裂了,婆媳矛盾加剧了,亲子关系也越来越恶劣了……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一个环节没有走好,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一个让自己招架不住的后果。
谁,能支持我们?
我们大概已经忘了,当初自己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的感受。只能靠想象。
想象一下,当你来到这个世界,呼吸到第一丝空气,见到第一缕阳光,面对第一个人...脱离了子宫这个温暖的住所,开始面对无数次的第一次,你希望自己这个小小的人儿,在面对这无边无际的陌生世界的时候,陪伴自己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她开心吗?每天面对着我,是笑开着的,还是紧锁眉头?
她健壮吗?是否承载得了我的欢腾和日益长大的身躯?还是总因身体抱恙而与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她稳定吗?面对新的身份和嗷嗷待哺的我,她是否能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而不是经常歇斯底里,紧接着又陷入自责,对我做很多弥补?
她丰盈吗?是否有让我满足的奶水,有让我享受的爱意和关注?还是我拼命吸着乳头,却总吸不到什么;我拼命努力望向她,却什么也得不到?
她独立吗?是否愿意为我负责,为她自己负责,而不是什么事都责怪爸爸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
实际面对孩子的你,和孩子期待中的你,有多大的差距呢?
谁,能帮忙搭起桥梁,让你完成其间的跨越?
妈妈已然心力交瘁,孩子的各种需求却是迫在眉睫。如何照顾自己?如何满足孩子?
这确实是一个女人非常困难和辛苦的时期。没有体验过的人真的很难体会。
如果孩子是所谓的“天使宝宝”,还好。如果孩子身体再出点状况,吃,睡,拉不太如人意,简直很容易就会把妈妈的情绪拉向崩溃。
而妈妈如果长期疲惫,情绪不佳,宝宝的状况几乎又很难变好。
妈妈和孩子,在早期几乎是共生的,总是互相影响,互相纠缠。
所以,谁来支持妈妈?谁来搭起现状和期望之间的桥梁?
我们来!!!
两位心理咨询师,读的是心理学本科,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长期工作于心理治疗领域第一线。
先后当了妈妈,开始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体验育儿。
刘芳芳
怀众心理 总经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怀众资深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本科
从2004年开始接触心理学,14年一直浸泡在心理治疗领域。从09年开始跟随台湾王敬伟老师学习“宽恕疗愈”,每年协助组织十余场深度疗愈工作坊,迄今为止见证数千例心理治疗个案。自己本人也一直保持疗愈和觉察,慢慢成长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目前正以这么多年疗愈后活出的状态养育孩子。在自然、无为的教养中,深度实践心理学。
育有一子,7个月。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有很多“该不该”“好不好”的探讨。比如,有的说这样好,有的说那样好。比如,要不要打孩子这个事,简直就是没有定论。现在体罚孩子当然越来越少了,但也有很多心理专家,育儿专家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打孩子。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其实听不懂也理解不了一些道理,需要禁止的时候,其实可以通过打来起到作用。
其实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养,都可以说出好的,也可以说出不好的。最关键的,还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在每个当下的状态。比如打孩子,我是觉得可以打的,但最关键的,是父母并不是通过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父母在这个当下觉得需要打孩子来达到某种教育的效果,而不是父母自己已经积累了一堆怒气,孩子刚好撞到枪口上。
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妈妈,其实是什么都不懂的。怀孕期间我也没学习什么,我每时每刻的做法都是,我自己如果不舒服了,就去处理这个不舒服,孩子如果不舒服了,就帮忙他恢复舒服。其他的,我都没有多做。
先把自己整明白整舒服了,喂养孩子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情子
怀众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接待个案数千例、心理学专业毕业
从2007年开始接触心理学,11年持续在心理学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先后在学校、监狱、医院、外企、社区等地方实习工作,处理了多次危机事件(自杀危机、精神病性危机事件),接待了数千例来访者,见证了很多家庭的成长和变化。
心理学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在预防而非处理问题和善后,养育孩子的路上,我只希望他有一个好的开始,在一个温暖抱持的环境里成长。
育有一子,2岁
每天清晨醒来,我都会给孩子送去我一天的第一个微笑,所以每天一醒来,我也收获了孩子给我的第一个微笑,虽然他已经两岁,但我却常常忘了自己有个孩子,我们相互依恋又彼此独立。
常常有人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你们学习心理学一定可以教育的很好,其实不然,在面对繁琐的生活以及育儿的种种问题时,我们也会有疑问,有焦虑,有崩溃,然而问题的本身并非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为妈妈,你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以一个干净的状态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我常说:一个能够时时自省并且不断努力改变的妈妈一定不会太差,尽管他们现在做的不够好,问题大的是觉得自己完全没问题的妈妈,他们以自己的对孩子的爱为最大的理由而掩盖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