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且涟猗 || 汶香附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观 风

汶香附

梁圣军

泰山峰巅流下的圣水,和着徂俫山上的小溪,汇集成大汶河。大汶河的北岸,就是历史文化丰厚、物产丰富的汶阳田。这里,是大汶口文化的中心地带,这里是齐鲁海岱文化的核心地区,这里是文明璀璨的世上桃源。

圣山圣水孕育圣人文化。汶阳文化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属泰山文化、儒家文化。李白、文天祥的诗词歌唱过的。春秋战国时代,这里是泰山相望的鲁文化带。在宋朝,泰山脚下的泰山学派凝聚着理学的源头。元朝,大汶河下游的东平学派是朝廷学问家的龙头。明清两朝,这里是泰安西南的文人之乡,现在,这里是肥城肥桃文化的南部重镇。汶阳有接近时代中心的地位,具有一种融合杂糅的特质。这从本地的方言中可以体悟得到。

汶阳田,是我和我的朋友风流的家乡,是生养我们的摇篮。应该看到,汶阳文化在中国文化殿堂之上,尚没有取得其可以赢得的地位。随着民族文化的共同进步,这块土地也要出产自己的诗人、自己的作家。人们期待着这块土地上盛开繁茂的文学之花。而今大量涌现的写字作文吟诗联句的业余文学爱好者中,风流是佼佼者之一。

风流,汶阳田土生土长的农民之子。求学、教书、从政,是他的人生之路。读书、交游、写作,是其文翰之道。

风流最近整理自己的文章,结集为《清且涟猗》。从文集的名称可以看出作者的趣味和文章的品味。古人论诗,都是把风格归宗为名家,初学者也把古名家作为学习的门径。借人家的台阶上进,出头时恐怕会被屋檐压制。舒同的八分半书体,都是出自古人,古人又何曾有这种书体。自立风格,才是大家的品格。风流的文章有自己的品格。可是一个能文的作者,绝不会只有一种风格的文章。大文章必出乎文章套路。丰富多彩,是文章家行文的基本特征。风流的文章触及多个领域,有多样的写法。

风流和他的文章不是岱宗山峰白雪彩雾中挺拔的青松,不是大汶河鸿波中盛开的莲荷,也不是桃园石缝中遒劲老枝上鲜艳的桃花,而是扎根汶阳田肥沃大地的中药材——汶香附。

文章有清雅品,有高洁品,有悠闲品,有热情品,品品不同;有火爆气,有油滑气,有学究气,有怨愤气,气气各异。世界上人的气质性格类型有多少,人世间的文章就有多少的品类。用十二属相、十二月花期或者十二星座与人简单比附是难以让人满意的,把固定的类型与文章的气品相类比也是驴唇不对马嘴。因为这些东西不能反映丰富的事实。本质规律只在具体事物的内在纹理中,比、喻是难以达至理的。可是,为了更形象生动,我们还是喜欢用比喻。

汶香附,得地方风气,得遗传基因,是不可更易的。风流写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演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事,说的是这块土地上的话。不管他写的是什么作品,不论他想怎么写,都摆脱不了汶阳田的气味。因为他血管里怦怦奔流的是汶阳人的血性。其文如其人,其人在其土。扎根于肥沃的土壤,得天时地利,承受阳光雨露,得时代春风。他的花叶,是微小的,他根茎的香味,是雅正、醇和的。其文章的正统,是思想的本性,是形式,也是文字。但是他不是李白曾经嘲笑的踱方步吟哦不已的鲁叟。他有站在泰山放眼天下的豪情。

北京人油,话更油,也有趣。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这归于老舍的才华,更得益于北京小胡同里飘荡的京片子。没有北京丰富的民间语言,就没有大师;没有大师,就没有名著的精彩语言。民间也有语言大师,茶壶不及好嘴子,只是那些如花的语言似风过耳,不着痕迹,淹没在风雨声中了。幸而有地方文学作品。

强调作者脚下的土地,并非贬低作者的才能。毕竟,并不是这块土地上的每个写作者都有这样的提炼,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意识。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是要突破自己生长的土地禁锢。没错,这也是一种禁锢。突破和融入,超越和扬弃,才是一个乡土作家最困难的抉择。他的脚步脱离乡土,距离土地的腥气越来越远;他的视野不离乡土,距离精神的家园越来越近。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毅然扑入家乡的金黄色梭梭摇荡的麦浪中,融入家乡的月色朦胧黑黝黝的麻地里。他的文章越来越多地描述家乡的庄稼、家乡的湾崖、少年时的喜怒哀乐,文字中越来越看不到家乡的简陋、贫寒,写得越来越多的反而是家乡的富足。

风流的文章,致力于散文境界的开发。散文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上没有小说那般得心应手,但是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只与作者修养的厚度有关,与作品的形式关系甚小。散文能突破小说的构思、情节、人物等等的情境限制,更易于表现作者的本性和思想,也更能表现作者的生活和思想境界。

山水、席麻、湾崖、房舍,都是自然和社会的景物。用精小的眉笔或者如椽的大笔描绘这些景物,制造艺术品,是文学的职责。作者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对人的尊重,制作不出艺术品。一只没有温情的景德镇艺术花瓶,给人以距离感。有了背后的人和人的感情,哪怕呈现的仅仅是一个老黑碗,也能打动人心。因为制造这个碗的人,把人性注入其中,作品背后是人格的力量。

风流最打动人心的文章,是感念父亲、缅怀母亲的文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为最纯美人性,道德为最高尚境界。孝敬父母,是评价一个人时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褒奖。父母篇章,是人生永远不过时的永恒主题。用独特的文字,写出个性生命的个性体验,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感受风流的文字,有诗情画意,又在情感的米酒中浸泡得绵柔醇香。

报刊上的文章,避免不了迎合和裁剪,现在文学爱好者把博客作为发表自己文章的园地,则随意得多。文章从手工时代走到了电脑时代,十年磨一剑成为一天磨十剑。即使文学大家,文章出版方便了,精品反而少了。这不能只是责怪浮躁的社会氛围,最应该反省的是文字工作者自己。但是这种随意在风流文章中没有得到体现。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修改自己的文章都是打印出来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体味。他不是随意的人,他只有真诚,那种傲慢或者名士风气,在他身上找不到。

看风流最近的文字,游记类多了起来。文章与交游并进,随年龄共长,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人与文俱老吧。这个老,是火候的老道、手法的老练,而不是气质和精神的衰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的便捷,也随着人们对自然、自由的更加渴望,腿脚迈得更远了。游记多,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游记是足迹的记录,眼光的留影。难得的是记录灵魂。灵魂在山水天地间寻觅,在文化时空中追踪,在花草树木间吸吮酝酿。四十岁冒头正当年,他的视界会更开放,心胸会更阔达,我们期待其更好更多的文章。而他过个三天两早晨就有锻打得耳目一新的文字出来,已经一点也不会令他的朋友们惊讶。

文友的文章结成个人文集,是早晚的事情。结集等于打麦场上晾晒一下麦粒,也等于整理一下行囊,绑扎一下鞋带。我为风流,也为汶阳田这块土地高兴,我当然有话要说。

文学评论是风流的爱好。一个爱好写作的人,其评论文字也会见功力。他的批评文章,论说电影,评价介绍创作者,剖析内涵,能够把作品背后作者没有明确意识到的意蕴发掘出来。文学评论的修养,从其散文的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得出来。这就是构思的严谨,笔意的触底,行文的畅达。

一般文学的要求标准是情感真挚,编辑们喜欢文字的新颖、独特。我读文章,在乎的是新奇的知识,独特的体验,见解的独到,思想的深度。我和风流的写作理念是有差异的。汶阳田上独立的树,有一棵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是酸枣树,还有一棵槐树,能比较其高、粗、香吗?树,需要的是彼此的风姿欣赏。我没有评论文章的知识储备,也不想把这篇文章写成一篇新书广告,我没有资格给人定位子,没有能力给文章定调子。内行看门道,我是外行看热闹,只是尽到一个文友的义务,写出自己的感觉。

缺陷,在以上文字中都说了。导读之类的文字也不是我的擅长。中学读《南州六月荔枝丹》那朗朗上口的精美文字,总是纳闷,琢磨不透荔枝的真滋味。直到亲手剥一只荔枝,放在嘴里尝一尝,才仰首感叹:原来如此,果不其然。汶香附的根茎有什么香味?在风流的文字中间嗅闻吧?

2009年6月2日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2017年1月,《甲午书简》荣获泰安市人民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作品推荐:

清且涟猗:

清且涟猗 || 作者简介和目录

清且涟猗 || 追水(自序)

清且涟猗 || 风流说风流

清且涟猗 || 泉城诗韵

清且涟猗 || 西溪琴韵

清且涟猗 || 肥城桃韵

清且涟猗 || 桃乡三月天

清且涟猗 || 小城

清且涟猗 || 桃园寻花

清且涟猗 || 刘台有桃

清且涟猗 || 清谷鹅黄

清且涟猗 || 春游宝金山

清且涟猗 || 北阁情思

清且涟猗 || 探访微山湖

清且涟猗 || 江南行

清且涟猗 || 风中翻卷的树叶成了花

清且涟猗 || 夜行太行

清且涟猗 || 英谈谈英

清且涟猗 || 邢台名片

清且涟猗 || 清且涟猗

清且涟猗 || 种麻人家

清且涟猗 || 编席

清且涟猗 || 赶集

清且涟猗 || 推磨

清且涟猗 || 第一件背心

清且涟猗 || 瓜田月夜

清且涟猗 || 独轮车

清且涟猗 || 泰山脚下的记忆

清且涟猗 || “未了湖”畔未了情

清且涟猗 || 穿越冬夜的浓雾

清且涟猗 || 黑夜中的彩霞

清且涟猗 || 在镇政府过年夜

清且涟猗 || 清明

清且涟猗 || 历史的土堆

清且涟猗 || 书法家的队伍

清且涟猗 || 烟笼寒水月笼沙

清且涟猗 || 山那边

清且涟猗 || 鸟鸣窗外

清且涟猗 || 乡音已改

清且涟猗 || 屋檐下

清且涟猗 || 梦里寻她——关于母亲的记忆

清且涟猗 || 母亲远行三十年

遥远的感动

我想母亲四十年

清且涟猗 || 献给妻子的歌

清且涟猗 || 美人蕉——寄语白露王玲夫妇

清且涟猗 || 小院儿

清且涟猗 || 另一处精神家园

清且涟猗 || 逢年过节通个话

清且涟猗 || 月圆白楼

清且涟猗 || 有这样一对夫妻

清且涟猗 || 桃源书痴 ——记青年书法家白露

清且涟猗 || 洁白的纱巾

清且涟猗 || 乡间有个尤大夫

清且涟猗 || 最后一叶的绿色  ——读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清且涟猗 || 一只不同寻常的茶缸  ——万全的散文《搪瓷茶缸》读后

清且涟猗 || 诗情画意说雁荡  ——周瘦鹃的散文《听雨听风入雁山》读后

清且涟猗 || 震撼人心的一朵奇葩 ——张琦的散文《心中有了您》读后

清且涟猗 || 心灵的回乡之旅  ——读汪汶洋的散文《我磕头的经历》

清且涟猗 || 生命的延续  ——梁圣军散文《父亲是天》的文化视角

清且涟猗 || 领袖泪,凡人情  ——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中的毛泽东

清且涟猗 || 看陈道明演康熙

清且涟猗 || 看看百年前的教育  ——观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

清且涟猗 || 谁来演主席  ——浅议影视特型演员形象

清且涟猗 || 不能不跟你的笛音走

清且涟猗 || 任人唯贤,但不求全

清且涟猗 || 上梁要正

清且涟猗 || 你直呼老师的名字吗

清且涟猗 || 让阳光进来

清且涟猗 || 震后“余波”何时了

清且涟猗 || 有感于“农民进城”

清且涟猗 || 诗意地行走(1)

清且涟猗 || 诗意地行走(2)

清且涟猗 || 诗意地行走(3)

清且涟猗 || 诗意地行走(4)

清且涟猗 || 亲情·乡情·师友情  ——读冯伟的散文

清且涟猗 || 行走田园  ——我读风流

甲午书简:

甲午书简 || 作者简介和目录

甲午书简 || 序 言(一)

甲午书简 || 序 言(二)

甲午书简 || 立春书简——过年 · 百味

甲午书简 || 雨水书简——锦书·诗行

(0)

相关推荐

  • 古稀回眸意犹浓散文

    我是属马的.从1942年出生以来,在纷纷拢拢的尘世中已经走过了六十九个年头.七十将至的那些日子里,儿孙和一帮亲朋好友都在我身边热议:"大寿那天,一定要好好热闹一番!"我想自己能活到 ...

  • 清且涟猗 || 心灵的回乡之旅 ——读汪汶洋的散文《我磕头的经历》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窗 外 心灵的回乡之旅 --读汪汶洋的散文<我磕头的经历>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正常的人,总是有许多想法的.只不过,有的想发财,有的想升官 ...

  • 清且涟猗 || 追水(自序)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追水(自序) 风流 小时候,伴着家乡清且涟猗的湾崖玩童年.读小学,爱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稍长,便不满于那一沟细水.一汪清潭了.沿着家乡的湾崖,我追逐着流水,想看看它们最终 ...

  • 清且涟猗 || 作者简介和目录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作者手迹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 ...

  • 清且涟猗 || 风流说风流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风流说风流 风流 我取笔名风流.很多人说,你怎么用这个名字.言外之意,不用说.他们说这名字的时候,后面的字用的是轻声.我诧异于当今很多人不会了轻声,所有该用轻声的地方,都学 ...

  • 清且涟猗 || 泉城诗韵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泉城诗韵 一座城市若没有水,便无魂.济南的魂,在泉,在湖.济南泉水甲天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的独特风光无法复制.湖是城 ...

  • 清且涟猗 || 西溪琴韵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西溪琴韵 岱阳三溪,西溪最佳.人云:"泰山胜景,窈然而深.蔚然而秀者西溪." 西溪之水天上来.它上接通天河,自南天门挟云裹风,飞流直下,冷不 ...

  • 清且涟猗 || 肥城桃韵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肥城桃韵 世上不缺桃,但能把桃种成"中国一绝"的,只有肥城. 中国不乏桃乡,但能把桃乡建成"世上桃源"的,得数肥城. 肥 ...

  • 清且涟猗 || 桃乡三月天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桃乡三月天 三月的桃乡,一如枝头绽放的春蕾.河边,绿柳才黄,梳理着春风轻歌曼舞:空中,纸鸢轻飏,牵引着顽童东跑西颠.大街小巷,流光溢彩,车如流,人如海:岭上坡下 ...

  • 清且涟猗 || 小城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小 城 天长日久,上下班的路上,面孔早熟了,只是叫不出名字.渐渐淡出视野的车辆,也总离不开那几个牌号.但这是一天里街上最拥挤.最热闹的时候.当然,也总少不了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