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起‖试谈对联的“互文”艺术
试谈对联的“互文”艺术
李洪起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修辞方法,亦称“互辞”,“互说”,“参互见义”等等。源出经传,汉儒解经时,即已注意到这种现象(东汉郑玄《毛诗笺》)。互文多出现在古代民歌里,自汉魏以后,更是广泛运用于各种文体之中。毫无例外,也是对联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简言之,其特点是:互省且互补,文省而意存。古人云: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唐贾公言《仪礼注疏》)。如此文句表现更加整齐、和谐;互文修辞主要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对句互文。亦即偶句相补: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意为谈笑往来的都是大儒而无白丁。解读时不能割裂开来。而相对于对句互文则有当句互文自不必说。再如: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这副对联是彭孙遹[yù] 于1790年重九随将近八十岁的乾隆帝巡行热河驻跸[bì] 万松岭时,出给纪晓岚对的。上联“八十”换位作“十八公”,即“松”树代称;下联“九重”,换位作“重九节”,与“十八公”相对恰切,恭喻君主大寿,上下联互文相足,词义严整。
另一种是多句互文,也称排句(排比)互文。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说的是去各处市场买征马鞍具。这样写来笔墨经济,以少胜多。再如: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坼益蹙,每逢万岁祝疆无。
清末民主革命家章太炎《题慈禧太后七十寿辰》)上联中的“今日,明日,何时再到”与下联中的“五十,六十,而今又割”,既为同句互文,亦为偶句相补。词锋犀利互补见义:叹涕西太后若活得时间再长点,地就真的割没了。
再则更普遍的属兼类互文,一联中兼有不同类型的互文修辞手法。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旬”和“千里”休假”和“逢迎”,“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可称对句互文或隔句互文。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滿座,高朋如云”。述说一件事,前后呼应,互相渗透,阐发详尽。
再如: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陌上桑》)是多句互文,同属排比互文。可译为:(我丈夫)十五到四十岁期间做过府小吏、朝大夫、侍中郎直至太守那样大的官。
长联中普遍使用兼类互文,表达一个理念的句子(或短语),用几个句子(或短语)分述。例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所题南京晓庄师范校门联:
认清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好教育;
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是真文明。
作者从事物最初层次着笔,不断向中高层次递进,采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观察方法,给人们揭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理。文字工整,立意鲜明。简约而完整地阐明了好教育真文明的内涵。从中见出互文修辞法兼容博采的深度和广度。
还有成语互文、重章互文、凡指互文,等等。例如“朝晖夕阴”,意为“朝夕晖与阴”。“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意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城关。在词义上前后渗透互为补充。再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不过是“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的诗化语。如果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就大错特错了。总之,古诗文联语中互文修辞法俯拾即是。
如前所述,互文既然是'参互见义,互文相足',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理解上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面,更不能先后割裂开来。只有弄懂互文以文入联的修辞表达方式,有助于准确地领略古诗联语的含义。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成联创作和欣赏水平。
李洪起,网名洪波湧起。50年代生于沈阳。退休后开始研习诗词楹联。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國楹联学会会员、鞍山市诗词学会外埠会员、沈阳市楹联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化报辽宁工作室副主编、北梦南缘文学社副社长。
顾问:常 江
主编:杨 旭
编辑:徐文德 李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