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动机——为什么“奖罚机制”有害
电视剧《觉醒年代》剧照
全文1226字,阅读约需2分钟;
写在前面:
当我们基于内在动机,也就是愿意为了自己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被外在力量强迫时,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主和持久的幸福。
《内在动机》这本书副标题是“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该书的核心内容是:相对于追求外在的金钱、名声和社会强加的评价标准,只有满足内心对自主、胜任和联结的基本心理需要,人们才能产生内在动机,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过上真正自主和幸福的生活。
很好理解,如果只是追求外在的金钱、名声,那么我们很容易就感到疲倦,而如果依靠内在动机,那么就可以带着兴趣、好奇和干劲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为什么来自外部的奖励和惩罚,它的作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大呢?
似乎一个人的行为是被动的,要么追求奖励,要么避免惩罚,作者一开始也这么认为,但后来他发现,在小孩子的身上有着惊人的求知欲,他们到处探索世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可是后来长大了,学习动机反而大大减弱了。
他后来通过真人实验,得出结论:那些来自外部的奖励和惩罚,它们的作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大,甚至可以说,奖惩机制削弱了我们的内在动机。
作者德西认为,外部奖赏和惩罚破坏了人类三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胜任和联结。只要满足这三种需求,就能持续地激发人的内在动机,让人全心全意地投入某件事情。
德西说:
我们每个人都很希望,自己的行为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由某些外部压力来强加的。任何让自己感到被人控制的事情,都会削弱内在动机。
这里被人控制的事情,就包括奖惩机制。
对人来说,自主的本质,是希望自己为自己行动的“本源”,而不是外部力量操纵的“棋子”。我们感到自己的行为是自己选择的,这种需求和吃饭睡觉同样重要。
我们都希望能做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事情,每个人能胜任的事情都是不同,而且这种事情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这就造成了外界在乎的,不一定是当事人在乎的。比方说父母希望你考第一,但你觉得只要每一次考试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就够了。
除了胜任和自主,我们还有联结的需要。
为了与他人建立关系,我们从小就会接受身边群体和社会的价值观,在心里学中,这叫“内化”。
但“内化”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整合,就是你心底里接受了外部的价值观和规矩,并消化吸收,这是最好的一种。还有一种是內摄。尽管你不认可这一类价值观,但因为害怕被孤立,所以选择了接受。
真正的自我发展,离不开我们从心里做出的选择,也离不开内在的兴趣和潜力,更离不开无条件的爱和支持。也只有依靠内在动机,在完善真实自我的过程中,我们才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愿意为他人付出,给予他人帮助。
本书指出,用外在的金钱、名声、社会地位,去激励自己和他人做事,其实作用不大。人的行为只有来自于自己真正的选择,也就是打从心里理解并接受,这件事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的时候,真正的自我才会得到蓬勃发展,我们才能过上真正自主的生活。
外在的影响对我们实在太大,但享受事情本身的美好,也是过上完整人生的一种选择,当一个人充分接纳自我,因为自己想要而去做某件事情时,才是最接近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