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大勤先生讲故事——彭城名人王学渊

王大勤先生简介

王大勤,字禾木,号耕耘,1943年生,铜山区人。长期从事机关秘书工作,曾任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等职。先后出版《徐州农业纵横谈》《走近多彩世界》《走遍古彭大地》《徐州古人咏徐州》《珍重乡贤结古缘》等著作。

彭城名人王学渊

10月3日,叫上好友孔宪军、邱黎和渐怀志,随王大勤先生去萧县营子村访古。路上,王老随口吟诗一首:

赞王楼王氏先贤王学渊

向来苦读度春秋,中举育人书院楼。

笔走龙蛇透纸背,云行流水写精钩。

箧藏汉印名华夏,箱折兰亭誉九州。

一代风流人敬仰,王楼王氏喜心头。

这首诗讲了四个故事,学渊中举、沛县讲学、书法淳古、收藏颇丰。其中,王学渊藏有汉代司马相如的铜印以及东阳兰亭序不禁让人好奇他背后的传奇故事,看来,王学渊走南闯北在造诣上大有来头。

趁着路上的间隙,王老娓娓道来:

王学渊(1861-1928),字惺三,号雷溪,铜山县人,光绪十九年(1893)癸已科举人。他自幼聪颖好学,青年时期师从刘庠、冯煦、邓嘉缉、杨茂名、黄瑞安等名儒,并以品学兼优的优贡身份被推举到国子监学习。清代,优贡是六大贡生(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之一,每三年由学政保送品学优良的生员若干人到国子监深造,朝考后方可任职。

学渊生平喜好书法,先临欧阳询,后对汉魏晋唐大家无所不临,再后来则致力于王義之的书法研究。张伯英说:“我们徐州以书法而成为名家的人,明朝以前没有文献记载,明代之后的三百年来,只有万寿祺、李蟠,李蟠之后就是王学渊了。”

学渊崇尚革新,拥护共和,是“铜山县同志会”和“诗社”的重要成员之一。在韩志正担任铜山县第一任民政长期间,十分看重他品端人义的影响力,常把一些比较复杂的难事交给他去办。正如《王君墓志铭》中所言:“改革以来,长官采君声誉,委以事,君进退绰有余裕,识者重之。”

学渊热心地方文化事业,不仅参与编辑《徐州诗征》《徐州二遗民集》,而且参与编纂民国本《铜山县志》,是五名篡修人员之一。

民国《铜山县志》

1894年和1895年,王学渊曾两次参加在京城举办的春官考试,均未得第,因而对仕途逐渐淡漠。恰在这时,沛县知县马光勋向他发出邀请,请他主讲歌风书院。从此,王学渊便受聘担任歌风书院山长,为培养地方人才尽职尽力。

歌风书院的前身为沛县学宫,学宫最初设在旧城,乾隆初年没于黄水,而后移至栖山。同治5年(1866年),两江总督曾国藩查办湖田,拨出120余顷湖田作为铜山和沛县的学田,同时还拨款作为创建学宫的经费。可惜当时沛县没有找到筹建学宫的合适人选,因而被搁置下来。同治7年(1868年),知县王荫福利用这笔经费在县城之南修建学宫。同治10年(1871年),知县许涌宣将学宫迁至城西,因为那里汉高祖歌唱大风歌的高台尚在,故名曰“歌风书院”。光绪12年(1886年),知县陆秉森将同治年间所建的书院扩而充之,并将前院房舍改为文场,可容坐千余人。

民国《沛县志》

王学渊就学云龙书院期间和老师冯煦情谊深厚。冯煦,金坛人,有“江南才子”之誉,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輸林院编修。光绪十一年(1885),应徐州知府桂中行之聘,在云龙书院任山长。光绪十三年(1887),王学渊陪同冯煦参加王风池在潜园举办的招饮会。宣统三年(1911),冯煦作为査赈大臣来徐赈灾,王学渊及其云龙书院的同窗齐集放鹤亭设宴欢迎。民国三年(1914),王学渊将收藏的《东阳兰亭序》帖送给恩师冯煦观看,冯即题写跋语,大加赞赏。

清代云龙书院匾额

说着说着,车子开进了一个院内,庭中有一棵高大的古槐,司马相如的铜印还没来及讲,王老已经下车了……

在萧县营子小学教学点大家合影留念

萧县博物馆原馆长苏肇平是一个考古大家,为寻找王家营费尽心血。据王老介绍,“民国年间,族人说先祖于明永乐年(1404)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徐州府西、萧邑东北王家营。崇祯元年(1628)又由王家营迁至铜山县距县城48里之王家楼。王家营有祖遺祠堂、祖茔和48亩。”多年来,王老一直在寻找先祖曾住过的村子,但始终无果。后来有幸结识萧县博物馆老馆长苏肇平先生,苏馆长便约文友纪翠萍、刘怀德等同赴圣泉乡营子村考察访古,并从古槐、古碑和家庙等遗存和当地百姓相传中认定营子村就是王老要找的王家营。

王老与苏馆长畅谈往事

苏馆长往日为此还赋诗两首:

探营子小学古槐

虬龙空干立奇槐,古谜深藏树上苔。

王庙屯营千载事,探究疑窦豁然开。

再陪文友访营子

古村营子谜源深,触动名流雅士心。

更有彭城王氏客,寻宗痴向老槐寻。

至于王家为何要从黄河南岸迁徙至黄河北岸,可从明清黄河河道变迁图中查找,如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如清代《黄运湖河总图》等,通过对比,从中可以看出,由于黄河泛滥,河道在萧县境内左突右闯,往南迁移,不仅淹没了村庄,也把萧县城淹没了,县城最后坚持不住被迫迁移到凤山南侧安全的地方,黄河直冲营子村,连年遭淹,因此这儿的农户不搬迁也不可能。

潘季驯《河防一览》

营子村北有天齐庙,对岸车村有东岳庙,对岸棉布村还有京岳庙,东岳庙又称天齐庙又称京岳庙,都供奉水神,千百年来,百姓自发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水神的文化,这种文化越是水灾严重越是被百姓重视。东岳庙多设立于黄河直冲的位置,如果大堤看护不力,往往导致决口,在百姓的心目中除了战天斗地还要依靠神仙保佑。

从营子村往北到达何桥,两岸黄河大堤之间的跨度将近40里,明清时期,黄河滚滚而来,大水如脱缰的野马呼啸而过,地上河的场景不是一般的壮观,同时也给两岸百姓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背井离乡,另寻生存之地,元末诗人王冕写到:“黄河西下水多生,滕州徐州田不耕。农民尽逐鱼鳖去,商贾只凭舟楫行。”

写完这篇稿子,还想着司马相如的铜印,司马相如他可是一位西汉的大辞赋家,这么珍贵的一方铜印王学渊又是如何得到的?

等下次见到王老,再请王老继续讲。徐州历代不缺大收藏家。

谢谢收看

(0)

相关推荐

  • 徐州历史老照片 值得珍藏

    徐州快哉亭附近的茶水摊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徐州街头的日本妇女 民国初,废徐州府,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 ...

  • 卷六十九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徐州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徐州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徐州府表> <史部, ...

  • 明一统志卷十八

    滁州[东至应天府六合县界七十里西至鳯阳府定逺县界七十里南至和州界七十里北至泗州盱眙县界一百三十里自州治至南京一百二十里至京师三千二百五里粮二千一百石零] 建置沿革禹贡扬州之域天文斗分野春秋时爲吴楚之交 ...

  • 东莞市茶山镇——刘氏宗祠(32)

    2021年2月20日(星期六)下午,参观游览位于东莞市茶山镇塘边社区--刘氏宗祠.宗祠地处村中心,门前有广场,停车很方便,我去的时候宗祠正在维修中,施工用的脚手架刚搭好,还没有进行施工,影响我的拍照. ...

  • 听王大勤先生讲故事——秦梁洪

    王大勤先生简介 王大勤,字禾木,号耕耘,1943年生,铜山区人.长期从事机关秘书工作,曾任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等职.先后出版<徐州农业纵横谈><走近多彩世界 ...

  • 九秩宁中 | 宁中赋 方牧(王学渊)

    宁海中学老校全景 宁 中   赋 方  牧 河图洛书,华夏初基:汤誓周易,文明伊始. 夫图书者,日月著垂天之象,山川行纬地之文,三才交泰,焕乎文章.古邑宁海,枕四天明台之高峻,揽三门东海之壮阔.山水清 ...

  • ►听,它在讲故事!那些承载着岁月的广西“老物件”

    热 | 烈 | 庆 | 祝| 广 | 西 | 壮| 族 | 自 | 治| 区| 成 | 立 | 60| 周| 年 60年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感动60年,辉煌60年. 历史斑驳了记载的书页, 广西 ...

  • 《听姐说》赛程播出过半 王自健无缝接梗控场能力MAX

    芒果 TV 自制首档全女性脱口秀挑战节目<听姐说>目前已播至第七期,赛制全面升级开启大魔王试炼赛.王自健作为"姐说"主持人,在每一期节目中,不仅能完美hold住来自姐姐 ...

  • 什么是好课?这样的课你没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示范

    什么是好课?这样的课你没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示范

  • 听姜凤山讲故事:一生不忘老师的教导

    2003年5月30日我在家养病,忽接到师弟杜凤元电话,告知:我恩师杜奎三先生在北京友谊医院病故了.闻噩耗,我悲痛万分,悲哀之情难以抑制.6月3日,原想在向老师遗体告别时还能见老师一面,万未想到,因我年 ...

  • 重启之极海听雷:黑眼镜小哥王胖子二叔三叔,吴邪和谁CP感最强?

    <重启之极海听雷>这部剧的选角还是很成功的,尤其男性角色,每一个都好像原著为其量身定做,第一次看一部剧,觉得不知该如何选择,哪个都是心头爱呀! 明星都爱装嫩,无论在生活中还是戏剧里,可是该 ...

  • 想拍好抖音短视频?听专业导演讲述“讲故事”的技巧

    好长的前言和一个顿悟 继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抖音上流失内容的分析之后,许多小伙伴在后台留言希望我可以多些写一些关于短视频相关的内容. 于是我特意去听了馒头商学院邀请导演田芳做的一套8节课的课程<0基 ...

  • 历史治水名人——王景

    简介 王景(约20-90年),字仲通,原籍琅玡不其(今山东即墨西南),出生于乐浪(今朝鲜平壤西北).曾任侍御史.河堤谒者.徐州刺史.庐江太守等职,是东汉最著名的治河专家.主持规模宏大的治河.理汴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