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博物馆,看三千年风雨沧桑(3)
★旅游地点:镇江博物馆之金银器展厅
二楼有金银器展厅、工艺品展厅、书画展厅。“银黄溢彩”金银器展厅,展出馆藏古代金银器精品。
锤揲和铸造各种小型饰件是我国金银器制作的初始阶段,商至汉六朝,金银器制作始终以各种装饰用品为主。唐代有了较大的发展,金银饰物得到上层社会青睐。宋元时期饰物制作逐渐社会化,明清两代金银饰物种类齐全、工艺精湛且更趋实用,出现了诸如富丽堂皇的凤冠等前所未有的集大成之作。
锤揲也称锤揲,是指利用金银延展性的特点,将金银类材料捶打成各种形状,再按照要求打造成各种器形与纹饰。比较复杂的器物大多分别捶制各个部分,然后再悍接到一起。直到今天,这种金银工艺的基本技法之一仍在沿用。
錾刻是在器物成型后的进一步加工技术,多施用于花纹。这种工艺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层次变幻的立体效果。
掐丝是将金银丝按照墨样花纹的曲屈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纹样突出于器表,富有立体感。因为是丝的形状,所以显得格外精巧。
炸珠是将黄金溶液滴到温水中形成大小不同的金珠,然后再焊接在金银器物上作装饰用,像鱼子纹、联珠纹都是用的这种工艺。
累丝是将金拉成金丝,然后再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到器物上,也是作装饰之用的。
鎏金也称火镀金、烧金或汞镀金,是将金熔于水银中,形成金泥,涂在铜或金银器的表面,放到火上烧烤。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表了。
镇江地区金银器皿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直至唐朝才有一次大的飞跃。镇江精湛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使其成为唐代南方中心产地,产品多供奉皇室。南方共出土唐代金银器一千一百余件,镇江丁卯桥一九八二年就一次性出土了九百五十余件。宋元时期,金银器皿的制作趋于商品化和社会化,元代镇城内的金银器作坊闻名全国。到了明清两代,金银器制作专注技艺,做工精巧。
博物馆用仕女直观地展示了各朝代的金银首饰,从这些图上能够看得出来,唐以前用于人体部位的首饰还不多,到了清代,身上几乎挂满了首饰。
花口银碗虽然不大,造型也不复杂,但这只小小的碗用了花口的造型,就显得比较有艺术的美感了。涂金瓜形银盖则做成了半只瓜的形状,盖上镌刻着藤蔓。
还有银碟、银匙、银匕、银托、银箸、银腰形盘、银鎏金箸、银涂金箸等,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的餐具。
银鎏金荷叶形盖、鎏金双鹦鹉纹莲瓣形带盖银盒、鎏金双鹦鹉纹莲瓣形带盖银盒、鎏金双鹦鹉纹莲瓣形带盖银盒的镌刻都非常精致。
还有一些银盘、银瓶、小盒等,也都在瓶身盒盖镌刻了各种纹饰,赵是小件的银器,越显出工艺的精湛和细腻来。
银鎏金的盏也有很多纹饰,五曲梅花、单瓣莲花、六曲秋葵、重瓣莲花、菱花等,有的盏心还镌着花纹,非常漂亮。
盘和盆也不甘寂寞,有一只银凸花鱼藻纹盘雕着不止两尾鱼,还配上水波水草等,十分生动。银鎏金凸花瑞果图盘也很出色,那瓜果仿佛一下子就可以抓起来似的。这些盆子估计就是装饰用的,真正的实用性比较差。
狮子绣球纹海棠形银带托盏真的是一对狮子戏绣球,还有的盏直接就做成了寿桃的形状。还有莲花盏、梅花盏、双龙戏珠纹碗都十分精致而有趣。
馆内还有一个唐代人的饮酒行令模拟场景,唐代人爱喝酒,那时的酒精度数不高,所以李白才可以“斗酒十千恣欢谑”,少了都不尽兴。怎么样喝得有趣呢?唐朝人喜欢行令,这也是一种特有的酒文化,能够调动宴会的气氛。
桌上有一件银鎏金负“论语玉烛”酒令筒,旁边还散着酒令筹,这是镇江丁卯桥唐代窑藏出土的,底座是龟,龟背中部的两层莲花托起一只圆筒形宝珠钮的令筒,筒的正面长方形框内线刻“论语玉烛”。这四个字取《尔雅·释天》的“玉烛”之意,寓四时和顺、国泰民安。筹的正面刻着酒令,文字分为三段,上段节选《论语》语句指定饮酒对象,中段是饮酒方式,下段标明饮酒数量。这些酒令,既风雅又有趣。
句容黄梅出土的一件清朝银镀金凤冠,堪称金银器的杰作。这件凤冠图案繁琐,雕工精致,花瓣的纹路和动物的羽毛都十分逼真。令人称奇的是,凤冠上居然还有人物形象和亭台楼阁!
金牌、金条、金钱、银条、银锭、银锞、元宝啥的就没有什么太高的工艺要求了,至少在观赏性方面是远远不如其实用性的。
自驾游:镇江博物馆之金银器展厅
10月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