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注塑工厂---心传1
注塑系列有
心传(2辑)
品味(3辑)
舌尖上的注塑工厂---心传1
“饭去哪儿了”
舌尖上的注塑工厂系列又开始了。本系类名字是“心传”。
心传,一般是精心积攒下来的精华,关键时候使用的。
1.成语说“切中肯綮”就是心传。说的是剔牛骨时候,技艺娴熟,正中要害。
2."画龙点睛"是心传。虽然动作简单,但是关键之笔,最为重要。
3.武功秘籍中的口诀是心传。哪怕很复杂的练习方法,但寥寥数语窥破真传,是核心。
能看出来,所谓心传,就是化繁为简,浓缩精要,一语中的,在电光石火之间胜败立见的招法。
本集讲心传,也是化繁为简单,三言两语讲破其中环节,而其中妙处,非有心者可以窥破。
下面几集就讲心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今天说的是真实而平常的故事,日常的两顿饭,都用了托盘,但两次托盘效果不同。
(早些时候用餐时随手拍的)
能看出上面的托盘很平整,很高的杯子在上面不会倾斜。
(用餐时随手拍的)
而这个托盘中间凸出,饭碗放在上面会倾斜,所以饭洒出来了。
饭为什么洒出来了呢?
可能平时你不大注意这个问题,但观者有心,这其实是一个注塑技术问题,这2个盘子的模具结构一模一样,都是底部中心热浇道直浇口,背面有轻微的紧。
但为什么一个是鼓起来的另一个则没有鼓起来呢?
可以想象,刚生产完毕的时候,产品一定不是中间鼓出的,否则一定是不良品,那么现在是中间鼓起来的一定是生产后一段时间发生的。
通过观察发现餐盘是每餐后去热水的自动化洗碗流水线上清洗,而产品是PP料,PP作为结晶料,其后收缩是很严重的,而高温水一次次浸泡更会加剧其后收缩。
你可能会问,要收缩一起收缩呀,一起收缩就不会再变形了吧。没错,但其实餐盘各处的变形还是不同的,知识原先没有后收缩时候,差异没有这么明显,而现在差异明显了,那除了后收缩,差异体现在哪里呢?
这就是这类模具结构产品的一个典型特征 - - - 收缩不均。其实原因是中心部位与边缘部位的进胶不同,收缩不同,导致了收缩不均。
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呢?
减少中心部分的进胶,增加这区域的收缩就可以了。
具体如何实施呢?
保压时间减少0.5秒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生产时候保压时间减少0.5秒,这个餐盘就不够中心鼓起来了,饭就不会洒了。
本期的“饭去哪里了呢”结束,等待下期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