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景会:淮镇遗风之武林轶事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作家笔下的淮镇之邢景会篇
淮镇遗风之武林轶事
邢景会
铜头李的传说:清道光末年,淮镇街上有一家李家店,掌柜名李洪。李武艺精通,以头臂硬功闻于乡里,人称铜头铁臂李。他待人和气,然嫉恶如仇。一日,一老汉含泪到李家,称韩村恶霸地主刘某要强娶其女为妾,要请李师相助。李早知刘的恶名,遂托人捎信约定时间登门拜访。刘身材魁梧,肤色黑红,亦有武功,人称“刘铁塔”。约定之日,刘备酒相迎。席间,李劝刘积德为善,刘怒,口吐秽语。李将桌掀翻,跃入院中,刘亦入院,伸拳即打。两人交手,数合后,刘见李上盘漏空,施一招双峰贯耳,双掌扑面而来。李趁势拨开刘之双拳,回一招玉女穿针,一头撞到刘之胸膛,刘嚎叫倒地,口吐鲜血,不久即亡。数年后,刘之两子成人,亦精武功,遵父训,伺机报仇。一日,二人打扮成卖柴者住进李家店。入夜,二人见李如厕,即从柴捆中取出大枪,避于门侧。待李行于门前,二人出枪直刺。李听有动静,飞速入门,回脚将门踹闭,两枪被门夹住不能抽回。当二人将门踹开,只见两支枪头插于地上,不见李踪。二人知李相让,遂离去,后托人向李道歉。
陈老八:又号八爷,字无考。晚清淮镇武术名师。淮镇后庄人。曾在胜芳镇授拳。该镇有一个叫侯三的地痞,凭恃有些武功,在当地欺男霸女,为乡里所患。陈老八看不惯,但想到自己在外乡混事,不想惹乱,加之这侯三对自己也十分敬重,更不好意思。但最终还是忍不住的劝说侯改邪归正。侯不服,且出言不逊。于是二人过招。侯三善使大刀,八爷使六合大枪,交手几个回合,侯三大刀削铁如泥,八爷的枪杆被侯三大刀削的还剩一米长短。侯面露得意颜色,心想都说你陈八爷六合大枪天下无敌,看来也不过如此。于是卯足力气一个力劈华山挥刀砍来。八爷以枪虚晃相迎,却飞身转到侯三身后,顺势一掌将对手击倒在地。侯三认输。八爷晓之以理,侯三摄于八爷之威,多所忌惮收敛。
淮镇中街为回民集中居住地,习练六合门者众。练武的气盛,中街回民与后庄武林互不服气,历史上也曾相互打斗,互有胜负。中街回民中有倾慕后庄关东拳的,但后庄人不肯教授。中街马瑞麟自幼习练家传六合门诸艺,至十几岁功夫已经小有名气。马执意要学得后庄的关东拳,陈八爷就自然成了马瑞麟心仪的师傅。马处处留心,想接近八爷。恰好一段时间八爷经常去镇上吃包子,经常光顾马瑞麟家的包子铺。马瑞麟殷勤招待,一文不收。马的诚意感动了八爷,就收马为徒,系统传授关东拳。关东拳由此流入回族。后马瑞麟为一代名师,在淮镇一带影响深远。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王蒙,为远玉华的著作《关东拳》题字!)
马瑞麟(1868-1945):回族,自幼习武,后拜后庄陈八爷为师,习东拳诸拳械,并精轻功。马为人使位义,如遇欺人之辈必教训之。一日母女二人乞讨于准镇街头,一绰号“刘大麻子”的恶率数奴过此,见乞讨之少女俊俏,欲霸其为妾。母女二人跪拜求饶。刘不允,并唆使众奴强抢。马闻声前来动刘,刘大骂,并唤奴打马。马大怒,施展武技将刘及群奴打倒。马赠乞讨之女川资,动其回乡。马知刘必来报复。数月后一夜,刘率群奴翻墙入院,马端一盆开水藏于门后,待刘及群奴踹门而入时,马将开水泼于刘等面部,刘等嚎啕而遁。马威名远扬,从马习武者益众。代表人物有李树和、曹相明、马树桂、李振堂、王少阁等。
曹相明(1909-1978),与李树和同为马瑞麟徒,曹李二人为儿女亲家。曹武功高强,乐于助人,授徒颇多。曹曾到邢台等地授武多年。
次,曹路过流海码头,在一家饭店吃饭,遇两人打架。曹劝强者稍让,惹得强者大怒,怪曹多管闲事,转而纠集十几个人起哄。曹与众人交手,十几个回合过后众人不敌。有人说和,众人敬重曹武艺人品,结为朋友。后曹的家人外出病在流海码头,幸朋友救助才转危为安,传为佳话。
马春林:中街人,回族,马出身武术世家,爷爷为清武举人。马春林师从曹相明、李树和。马身材高大,膂力过人,武功全面,精通关东拳诸艺,善使三节棍。1986年沧州少数民族运动会为教练,有泊头武师表演硬功赢得满场喝彩。众武友力推马当场表演。马当即表演舞砘子绝技。只见马提出一个砘子,马步,上抛过顶,稳落右肩,又一抖到左肩,无半点倾斜,再一抖,整个砘子挂在脖子上,又以脖子为轴,作飞速旋转。众人喝彩。马旋即使出胸花、背花、脖花诸艺,场上高潮迭起。马做个收式,放下砘子,面不改色,谈笑自若,众人宾服,马时年66岁。
宋瑞武:后庄人。师从陈八爷,与马瑞麟为师兄弟,为后庄关东拳重要传承人。宋在家设把式房,终生授武不辍。晚年宋妻亡故,宋与子女分居,独居一院,以授徒为业。故上世纪中叶后庄习武者多为宋之徒。宋瑞武90岁去世,弟子筹资为其出殡,灵前举行谢师表演,轰动乡里。
崔桂生:后庄人,擅长十八拦刀和六合剑,师从宋瑞武。崔授徒多人,为远玉华之启蒙老师。淮镇马某豪爽好斗,时崔桂生在淮镇五七中学看水塔,马某多次造访欲与决胜负,及战,马不敌,乃结为好友。崔好酒,马亦豪饮。一次二人在马春林家聚会痛饮,崔在回家路上失足落并而亡。
王风义:晚清民国人氏,邢大海徒弟。民初,淮镇街来了南方“拍花”的团伙,专门倒卖儿童。其法:为孩子抹上迷魂药,使孩子处于昏送状态,然后带走。这些人住在一家店里,已经带了几个孩子。店主看出这些人不正常,就告于邻居王风义。王风义找到旅店,这伙人已经启程。王追至泊头董庄村南洼,见一行十几人,其中大人六七个,孩子也有五六人。王直言让这些人放下孩子。这些人见来了个老头,已近八旬,并未在意。双方交手,王以竹竿当枪一气打翻对方四人。余众见势不妙,逃命不及,全都跪下求饶。王风义救回孩子,确认孩子为当地三四里后厂村人,家属感激不尽,王风义义名彰于乡里。
王广德:后庄,晚清人士。父亲王友廷因生计困窘闯关东,多年无音讯。王广德自幼习关东拳,天性聪颖过人。听奶奶讲父亲故事,思父心切,于是12岁只身闯广东寻父。一把单刀,卖艺为生。每到一地演武,竖起一块招牌,上写父亲名字,央求观众为寻,观者无不动容。一连七八年走遍东三省,未果,但矢志不移,继续走寻。这天来到牡丹江一带,一老乡看到招牌,即说我认识你父,遂领王广德来到一村见到父亲。原来此人是王友廷的盟弟。王广廷离乡时,广德还未出生,故父子从未见面。广德临行前奶奶告诉他父亲后背有个胎记。广德一看果然,父子抱头痛哭。不久,王氏父子二人相携回家。
景家牌匾:南街景姓有块武举人匾,为乾隆年间景姓先人景廷模所得。按族规,存于末支后人家中。年代既久,末支后人多没文化,而长支多文化人。文革开始,长支主动动员末支相应政府号召,交出这属于四旧的牌匾以避祸。末支以为祖宗荣耀,不可轻弃,执意拒交,而藏于家中地道内,扬言已经烧掉。待到改革开放,景家的牌匾成了宝贝,政府派人进行鉴定,拍了照片,说这是文物,要保护好。长门站出来,说这匾有文物价值,长门多文化人,应归长门保存。末支再次拒绝,说你们有文化,为何文革时还要交上去?
(口述:邢庆江、邢庆丰、远玉华、王树明、赵志忠等)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手机: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微信同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