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的凤凰
湖南行
(7)
1988年我就到过凤凰古城,古朴的古城自然天成,一弯沱江水穿城而过,两岸沿江而建的吊脚楼特别富有韵味,一座古老的虹桥横跨两岸。
沱江水清澈见底一叶叶小舟运载着货物穿梭往来,正像沈从文先生所述:“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文人笔下诗情画意般的描绘,美在眼前,美在心中。面对面写生时她们与你对视那羞怯腼腆的微笑至今还会浮现在眼前,我对凤凰古城美好的记忆还停留在三十年前。再次走进这里真想拾回昨日的念想。
清晨拉开窗帘,薄雾覆盖下的沱江静谧而朦胧,酒店的服务挺好,提供免费的车将我们送到了古城边,走进古城的街巷,眼前的一切都变了,它与全国的“古城”都一样,商铺相连,游客如织,虽为淡季,游客也不算少,穿着土家族、苗族盛装的导游美女站在虹桥边迎候着游客的到来,每人挎着小型的扩音器引领着一队队游客穿梭在大街小巷,导游之声、商家、小贩们的叫卖之声此起彼伏。
我不能不惊叹时间如梭,逝去的一切一去不复返了。寻着对虹桥的记忆,就在走下虹桥的角落里找到一个狭小视觉空间得稿一幅。
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我竟找不到适合的角度去写生,三四层高的建筑耸立在街道两侧密不透风,近处杂乱的矮楼,远处沿山势而建的高楼包围着古城,让人觉的喘不过气。原来那座富有诗情画韵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味道全都淹没在市场的暗流之中,古城丢在商品的浪潮中,淡然无味了。
这几十年全国各地的建设速度惊人,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特别突出,城市管理者的前瞻意识和规划水平以及对古城保护的法定意识的确需要大大提高。
古街边的“三王庙”背依山峰,坐东朝西,庙门开在古街,热情的工作人员引导我走上高高的台阶,我发现沿途系满了铜铃、红绸这些跟庙堂文化有何关联?
工作人员指着一块风铃牌告诉我:凤凰古城曾是湘西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风铃起源于“巫文化”它是苗族的传统文化,“巫文化”就是相信万物有灵的多神教,在苗族看来铃声能给每一个行走的人带来吉祥平安,山间铃响马帮平安,马帮带来了古城的繁荣,红绸系着亲人的记挂。
昔日的马帮在上路时都会来此祭拜三王,为自己为亲人祈求一个许愿的风铃。我也为三王庙捐善款,祈求一路平安!
站在三王庙远眺凤凰古城,过度的开发让古城丢失了许多古朴久远的韵味,商业化的运作让古城丢掉了市井情怀,城市的盲目拓展,缺乏规划的密集建筑让古城缺失了想象的空间。
期待着古城建设别再向山上扩展了,留给后代,留给游客,更多的想象的空间如同中国画的“留白”,将古城的意境更加深远的留存于世。
古城的精华浓缩在沱江两岸的狭小空间,吊脚楼经过前年的洪水洗礼仅剩为数不多的几栋顽强的屹立在江边。
唯一展现古城风光的是几座美丽的廊桥,两岸边的房子间隔太近很难表现,一天下来以取舍的眼光画了几幅水墨写生,艺术来源于生活,贵在创造。
傍晚,夕阳西下漫步在水边,游人散尽,沱江两岸恢复了宁静,江流在暮色之下富有了诗一般的婉约,画一般的意境。
古城美美就美在沱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