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疑云4——岳飞之死
关于岳飞的死是热爱这位民族英雄的人们最爱讨论的话题,当下流行的观点认为,岳飞迎回二圣触犯了高宗的利益,太过愚忠。赵构担心岳飞会造反,而岳飞又不懂政治,不懂自保。这两种观点一是受了小说《说岳全传》影响,二是用阴谋论的观点来看问题,都没有涉及关键。“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精忠岳飞》里赵构在岳飞灵位前说的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那么我们该如何结合当时的大环境,在破除阴谋论的情况下,正确看待岳飞之死。
靖康事变导致北宋禁军解体,南宋为了抵抗金军,不得不依靠地方将领自发组织军队,最后形成了以中兴四将为基础的南宋驻屯大军。南宋朝廷在初期下放了大量的权力给带兵将领,允许自行招募士兵,并且拥有财权与地方治理权,与此同时还可以做些盈利的勾当,自私自利的刘光世、张俊自不必说,连岳飞也不得不用李启,做些诸如放贷、开酒库、典当铺以及出租、贩马、授田租等勾当用以补充军资。如此之大的自主权下,所谓的中兴四将其本质就是四大军阀,跟唐朝藩镇没什么区别,而南宋朝廷却没有一支真正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军。
中兴四将
南宋的当务之急,并非是抵抗金军,收复失地。金国缓进派把持朝政,也力主凑成和议,虽然因为各种阴差阳错没有成功。但赵构经过苗刘兵变,淮西兵变,已经对这些手握重兵,又抗命造反的将领,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感。在秦桧带来金国议和内幕的情况下,赵构的首要任务就是收回兵权,重组直属南宋朝廷的中央军,如果继续打仗,就无法削夺带兵将领的军权,恢复对地方的控制,赵构就永远无法安枕。
岳家军在抗金的过程中不断地壮大,在第四次北伐之时已拥兵十万,实力超过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但这也只是相对实力,并非绝对实力。如果任由岳飞继续北伐,直捣黄龙,那么岳飞的实力会在吸收义军的过程中不断壮大,甚至可能超过三人实力之和。不仅如此,这三人也会在北伐战争中继续扩大自己的实力,最后一个个尾大不掉。一个处在长江上游,拥兵自重的岳飞,是赵构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所以他必须召回岳飞,制止北伐。
绍兴十一年,赵构正式收回中兴四将的兵权,同时分化了岳家军,由不受待见的王贵统领。此时,南宋朝廷算是基本杜绝了军阀造反的隐患,无论岳飞如何不满,不懂政治,他也无法对赵构形成威胁,鉴于岳飞的威望和能力,留着岳飞防备金国,比杀掉更好,这点赵构心理是清楚的。那为什么最后岳飞却难逃一死呢?
岳飞大战金兀术
绍兴十年,完颜宗弼诛杀缓进派完颜昌等人,发兵收回已交还南宋的河南、陕西等地,并趁势南征。不想,先于顺昌败给刘锜,又在郾城败给岳飞,颜面丢尽,仅在宋军撤退后,夺取了由张俊部下宋超1000人驻守的亳州。
此次失败并未让完颜宗弼看清现实,半年之后也就是绍兴十一年初,再次发动南征。鉴于在岳飞、吴阶、韩世忠面前载过跟头,这次完颜宗弼把矛头指向淮西战场,准备在最弱的张俊身上寻找突破口。结果,金军在地平、人多、骑兵,样样占优的情况下于柘皋之战中再次溃败,虽然之后濠州之战,伏击宋军得手,但对大局已无影响。
此战之后,完颜宗弼意识到无法灭宋转而求和,但这只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为以后灭宋做准备。他敏锐地意识到,未来能对金国产生威胁的人只有岳飞,所以他必须设法除掉岳飞。赵构对于杀岳飞恐怕并非心甘情愿,但再开战则收复兵权遥遥无期,容易夜长梦多。通过柘皋之战,赵构突然发现,原来那些二流将领虽然进攻不行,但是防守没什么问题。除了岳飞,中兴四将还有三人,另外还有刘锜、吴阶等名将,也用不着太过担心。于是赵构信心大增,决定杀掉岳飞,接受和议。
借口赏柘皋之捷,赵构把韩世忠、岳飞分别升为枢密使、副使,削夺手中的兵权。七月,不顾岳飞的反对,解除了刘锜的兵权。八月,岳飞被罢官。九月,秦桧伙同张俊收买岳飞部将王俊、王贵,诬告岳飞谋反。十月,岳飞下狱。十一月,绍兴和议。十二月,岳飞冤死。
完颜宗弼
事实证明,完颜宗弼眼光极其毒辣,岳飞死后二十年,海陵王完颜亮南侵,南宋只剩一个垂垂老矣,还病入膏肓的刘锜,诺大个朝廷尽然无人可用。试想,岳飞死时才39岁,作为南宋最年轻最能打,最富战略眼光的将领,若是还健在,又会是什么结果。好不容易击退金军之后,赵构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他再也不敢在这个无人可用的皇位上继续坐下去了,万一金国再来一次南侵,灭国的骂名他承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