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时代风云,迷途末路
抛开意识形态,茅盾是个极其清醒的知识分子。他看得清时代风云给不了的个人理想,亦想得明团体的弱点和人群的盲从。悲剧最后没有出路。
一部《子夜》,一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风云史,足够充实,足够细致。人性的善恶和予取予求,总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喷薄而发,生活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人是皮影戏中的人偶,活跃在大屏幕上鲜亮生动,背后却有一只时代的手在操纵,对,看不见的手。
它的开篇是吴老太爷对于上海的触动和丧礼,牵出当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展示了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的三十年代不过两个月的家庭和商业下滑路生活。这段生活,汇集了这个有才气和雄心中年人的苦辣酸辛。其实,吴荪甫不过是一个商人,不是英雄。唯有这样的烟火气十分浓重的人,才值得去关怀。感觉茅盾是很同情他的,越是爱极,越要将他置于绝境。
一个中年人本身就要承担很多东西,在消化这些压力的过程中,人的情绪和性格往往会变得蛮横甚至专制,正如在四小姐惠芳的事情中,吴荪甫想要“安排”她的生活,少奶奶林佩瑶习以为常的事情,他居然气急败坏要求她必须要把四小姐给找回来。但我觉得更多的是温情,老爹死了,身为哥哥的他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他怕他们出事,他怕他们没有好的归宿。但这感情,怕应是吴荪甫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减少工人工资,打压工人运动,这是吴荪甫作为一个商人会有的正常举动。盘剥工人肯定是有的,不过他也是迫于时局、迫于资金而做出的决定。镇压工人运动,其实更多的是吴荪甫用人的过程。他不断地与屠维岳进行交锋,这个有胆有识、不卑不亢的年轻人像极了另一个年轻时的吴荪甫。虽然说于工人的角度来讲,他们做的事的确有点过分,但反过来想,其实不过是你情我愿的交易,跟现在的企业和员工之间的薪酬制度还是极其类似的。老板的能力只能出这样一个工资,甚至如果资金压力太大,我可以降低工资标准,愿意做就留下,不愿做可另谋高就。当然,那个年代的情况要复杂很多了。
因为这其中牵扯了形形色色复杂的关系。工人们要生活,屠维岳们要对吴荪甫们负责,玛金蔡真们要领导工人们罢工。所有人之间都是一场博弈,他们身边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他们,谁也不知道谁是对的。哪怕会给工人们带来光明的玛金蔡真他们也会出现内部的分歧,而最后使分歧暂时平息的居然是克左甫的命令,不执行命令就是“破坏了总罢工,就是不执行总路线”。这样的上纲上线简直与五六十年代的政治风波如出一辙,颇有些滥觞的味道。
引起吴荪甫对工人们实行降薪政策并对罢工进行极力压制的是公债市场的变动。想大发战争财的资本家们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在这个领域捞钱,吴荪甫的亏空失败也是出在这上面。在公债市场中有一个叫冯云卿的人真的挺有意思的。这个人本是个大地主,如若安稳,他会一辈子待在乡下收租过日子。为了避难,不得不举家搬到上海。他爱他的女儿和姨太太,或者说是怕他们,又盘盘转转在她们俩身上打主意。他做公债亏空后,姨太太想要他的一万块银票,她说那是女儿的嫁妆不能动。却被说服让女儿到赵伯韬那儿去打听消息,居然也想背水一战。居然就把那一万块银票给取出来一下都投到公债市场上去。他的色厉内荏的那些心理活动可谓一绝。
人的心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在吴老太爷刚到上海时,看到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的上海还有穿着时尚的女人,他居然就激动死了,其实不过是自己多年来冷静克制的性心理按捺不住罢了;吴少奶奶林佩瑶与雷参谋有情,那干枯的白玫瑰夹在书页里,情思幽咽,辗辗转转却也终究还是没能让她做一回出走的娜拉和义无反顾的子君;刘玉英自以为聪明的两头耍宝不过是被赵伯韬拿来当了棋子;感觉通透和知性的林佩珊,其实不见得她心里有多么敞亮,因为她始终不确定她要的是什么……一切都是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可能没那么美好。但正是这样丰富的心理变化,让这些人一个个地都活在了眼前。
那个曾家驹最是经典。农村闹革命时,他到处上蹿下跳,终于逃脱被捕,跑到一户人家里去。虽然端着枪,可是他就是会很害怕。害怕得拿着枪乱打,还好第一枪没打中那床上的孩子。那孩子的母亲认出他后,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情急之下只好开了枪。这里些许残忍,但曾家驹那样的慌乱状态终是活灵而现。
最让人痛心的是结尾处,是杜竹斋的大反转。虽然退出益中公司,但总有句话叫做“买卖不成仁义在”,而且他和吴荪甫还是亲戚。这时候,左右人的,只有金钱了,很是心疼。这个世界上,金钱是一个很生硬的存在,而温情这些东西却越来越少。被金钱异化了的人际关系,没有出路。
时代使然,读了就是有种无力感。但是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人性的复杂和恶,清清楚楚地看到人的挣扎和价值观混乱的交杂。风云变幻的时代,最终能给的,也只有一个英雄末路的悲剧。
吴荪甫的梦想,无法实现。
文|京华
图|网络
编辑|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