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十,银川吃螃蟹第一人,徐琦的牛嗨史

挖掘银川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银川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银川风情!

徐琦没想到,他会是银川,乃至宁夏吃螃蟹的第一人!

说到吃螃蟹,如今在银川是非常的方便了,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有主营大闸蟹的店面。农贸市场的水产行里,各种海蟹也是琳琅满目,花蟹,青蟹,霸王蟹,阳澄湖大闸蟹,稻田蟹······真是想吃那种就随便挑,只要口袋足够厚,那都不是问题!

但是,在明朝的时候,想吃螃蟹就不是这么简单和容易了!

银川地处内陆,远离大海。尤其在明朝时期,还是边防重地,作为九边重镇之一的宁夏镇(银川),一直战伐不断。人们在水深火热里煎熬。加上交通不便,保鲜技术的落后,哪里会有螃蟹可以吃?更不要说引进了。

在上集《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九,进士徐琦,银川第一位高考状元养成记》中说到,徐琦中了进士。继而开始了他的牛嗨史!

说徐琦是宁夏第一个吃上“螃蟹”的人,这里面有两个意思:

1,他是真的第一个吃真的螃蟹的宁夏人,还是吃的海蟹;

2,他是宁夏镇(卫)建立以来第一个出生在宁夏,在大明王朝为官的人,还是大官(官至兵部尚书)。

永乐十三年,徐琦及第不久,由于明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于是,派他担任行人司的行人(官职名,行人司是主管皇帝颁布诏书、册封宗室等重大事件的官府机构),为兵部员外郞。相当于隶属外交部的一个部门。

在这个职位上,他是游刃有余的。因为在宁夏镇(银川)生活的时期(从出生到青年),他见到过无数次的外交交往。

那时候,鞑靼是打打和和,反复无常。每次谈判都会派使臣前来商议。从东门进城的时候,都会经过他家门口。而且由于祖父和那些同被贬谪,一起来宁夏的流寓文人们都曾经为官,被贬谪戍边宁夏后也时常为官府做事,很多礼仪和规矩对于这个善于学习的“塞上神童”来说,当然是了然于心的了。

这些经历都为他很快融入到工作中提供了帮助!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徐琦升任右通政。

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是明清时期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正长官是通政使。徐琦担任的是通政使司的右通政,是通政司的副长官(近似时下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副部级),是中央政府的四品官。

期间,他随正使、礼部侍郎章敞出使安南(今越南北部地区),他们去的主要任务是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也是在这个时候,明朝就此结束了对安南的直接统治,恢复了其藩属国的身份。

出使期间,他理守有节,不卑不亢,保持大国使节的清廉形象,拒绝接受安南方面给他们的赠物,不辱外交官的使命,受到安南人的尊敬和好评。回来后,官拜兵部右侍郎。

两年后,由于明朝和安南发生摩擦,朝廷派徐琦以正使身份持节再次出使安南。由于他继续保持外交使臣的清廉形象,所以,受到安南国王、大臣们的尊敬,在安南享有很高的威信。

在他的斡旋下,使明朝和安南重新友好相处,在中安关系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这次胜利出使,让明宣宗龙颜大悦,马上召见徐琦,并设御宴招待他。不但“赏赐百千强”,更是撤销了洪武九年时候对他祖父发配宁夏的处罚,并恢复了徐家一族在宁夏的民籍。

这对他和徐家家族来说,是很高的褒奖了。他的官声和人品也都受到朝野的一致赞扬。

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六十二岁的徐琦赴海南崖州任知州。那时候的海南已经不是北宋苏轼贬谪时候的那样荒凉偏僻模样,可是也只是好那么一点点。

他看到百姓很多都不种田,致使田地荒废,只是靠打鱼虾为生,于是便微服私访一探究竟。因为在宁夏时候,他也是经常到田间地头帮忙抢粮的,他也知道海南的田地要比宁夏的要好。那么好的田地却不耕种,不应该这样啊。

一番查探之下,他才发现,原来,崖州靠海,海里的蟹都时常爬上岸来,他们爬到田里糟蹋庄稼。那时候的海蟹的体型大如桶底,壳硬如石头,两把蟹钳就像铡刀把水稻起根钳断。村民笃信鬼神,都以为是“蟹怪”作乱。就这样日复一日,田地就荒废了。

这让徐琦决心治服螃蟹造成的混乱。他上任时候,从前任地方随带了一帮诸暨老乡,其中还有铁匠,于是连夜打造十多把铁扎。他为了消除当地百姓对“蟹怪”的恐惧,还专门在海边搭高台,准备好锅灶,烧了几大锅水,准备了一出抓“蟹怪”的大戏。

早上,他亲自上高台坐镇,蟹上岸了,横行霸道的样子,让百姓感到害怕,一声令下,一群手下迎着蟹冲过去,一扎一只,然后扔进滚开的锅里。

然后徐琦当着百姓面,捞起一只蟹,抽起佩剑劈开,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连说好鲜!美味!一边吃还一边招手让百姓也吃。一个,两个······百姓渐渐聚拢,从怕到争着吃。没想到“蟹怪”不但能吃,而且放上酱醋还很美味!

从此,百姓都不怕蟹了,徐琦,卸任后,大家为念其恩德,把两齿铁扎称“蟹钳锄”,所以蟹背上的两个疤,便是蟹钳锄掘过后留下的印记。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徐琦升任北归,在南京任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他居高位却仍然心系百姓,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百姓的措施(下集有讲)

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春,徐琦病逝于南京任所,终年六十八岁!明代宗封赠他太保荣衔。远在宁夏的官员和百姓,除了在遗爱祠设堂祭奠,还在如今的银川解放街和永康巷口处,立了一个牌坊,上书:“司马”二字,表示纪念!

作为宁夏镇的一位传奇人物,在银川知道的人却是不多。如今读来,有些唏嘘,这样的清官,其实,应该记住!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