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电梯间撒尿,妈妈的做法获万人点赞!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是罚出来的
最近,又有一则熊孩子在电梯间撒尿的视频传遍了网络。
事情发生陕西西安一个小区,大约在半个月前,该小区的电梯间总是有一股尿骚味。物业管理调监控才发现有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经常在电梯间撒尿。
但是当物业管理人员将此视频发到业主群后,迟迟没有父母来认领,令业主们气愤不已。
一天后,一位妈妈加入了此群,发来了一段话,和一封检讨书,立即获得了业主的原谅和点赞。
原来她就是孩子的妈妈,也是刚从朋友那里得知自家孩子在电梯里撒尿的事。
她在道歉信中说:
孩子也写了检讨书,并承若决定打扫一个月电梯作为补偿:
事后,这孩子果真每天都去打扫电梯间:
和以往“熊”家长死不承认、“花式护犊子”的行为不同,这位家长既大方承认了自己教育的失责,又惩罚教育了孩子一次。
这件事发布到网络后,瞬间获得数万人点赞。
也有一两位妈妈质疑说让孩子在众目睽睽下去打扫电梯,会不会太伤自尊。
但其实去打扫电梯是妈妈和孩子沟通交流后做的决定,而孩子撒尿弄脏了电梯,理应自己去清理。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曾说:“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
的确,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是“罚”出来的。
小孩子就是一颗小树苗,不帮他修剪枝叶任其发展,很容易长成“歪脖子树”,而惩罚则是修剪枝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前两天,人民网转发了一篇文章,题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青榄君将此文分享到青榄教育的读者群,家长们说“孩子犯错了自然要惩罚,这个道理家长们应该都知道”。
然而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很多不懂得管教孩子的父母。
今年二月,重庆一小区就发生了一起类似的熊孩子电梯拉尿事件。
一个男孩在独自进入电梯后,对着电梯按键撒尿,导致电梯线路短路,电梯门打不开。男孩随后吓得赶紧按电梯的按键,但按键灯开始乱闪,电梯灯也都灭了。
从视频里可以看出男孩在里面很惊慌,幸好最后被救出来了。但被救出后孩子却不承认自己干了坏事。
奇葩的是,他父母竟然辩称“孩子尿不到这么高。”
同样奇葩的还有江苏昆山的一对父母。
从今年4月20日开始,昆山某小区内,楼上时不时会有酒瓶、玻璃杯、大砖头掉下来。5月1号到5号期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有人接二连三的从高空抛下14个灭火器,险些殃及行人!
物业随即在楼道安装了监控,没有想到,过了几天,却有一辆自行车从天而降,差一点砸到人。
事后民警经过调查发现发现抛物者居然是两个9岁的小孩。
民警要求孩子的家长严肃教育,杜绝这样危险的事情再次发生。没想到家长不但不配合,还否认此事为自己孩子所为……
宠孩子的家长千篇一律,会惩罚孩子的父母万里挑一。
熊孩子背后,往往站着的就是熊家长。
为什么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会不愿意管教?不愿意给以适当的惩罚,让孩子长记性?
一方面是舍不得管教孩子。有不少父母,孩子犯错后,严厉批评了孩子两句,事后都自责不已。
但是,养不教,父之过。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不知是非对错,父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管教,孩子才能得以成长。
另一方面是家长好面子,承认孩子犯错了,就等于承认自己管教无能,有时候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赔偿。
就像不承认孩子会在电梯里拉尿的父母,毕竟这件事非常不体面,而且还可能需要赔偿相关的电梯修理费。
但是孩子错了就是错了,如果孩子犯错后,家长第一反应是遮掩、推脱、逃避,唯恐丢面子,唯恐承担责任,只会令人更加瞧不起。
而他们的孩子既学不会改正这次的错误,也学不会直面以后的错误,他们只会像父母一样,逃避错误,不反思、不改正。
别人犯错,吃一堑长一智。他们犯错,一步错步步错。
那个承认教育失责,要求孩子打扫电梯的妈妈,她的孩子以后几乎不会再犯此类错误。
但那个不承认自己在电梯里拉尿的孩子,或许下次换个电梯又会再拉。那个不承认自己从楼上扔灭火器的孩子,或许下次换个地方又会再扔。这次没酿成大错,下次就不一定。
去年浙江义乌就发生了一起6岁男孩对着电梯拉尿后坠落电梯井的事件,差点丢了一条性命。
4年前江苏发生了一起“熊孩子高空抛物砸死路过准新娘”的事件,最后赔偿了70多万。
你不舍得管教孩子,这个社会会替你狠狠的教训。
孩子犯错后,你不承认,也不让孩子承认,这个社会会慢慢让你的孩子明白错在哪,并让孩子为此付出代价。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孩子犯了错就要有相应的惩罚,但是惩罚是一种高难度动作,惩罚对了是爱孩子,惩罚错了是伤害孩子。
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塞玛尔女士在《魔法岁月》一书指出:“惩罚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纠正行为,但“不应该是教育者对孩子的报复或反击。”
所以打骂威胁等惩罚手段,只是发泄父母情绪,让孩子徒添恐惧和怨恨。如果孩子是因为害怕惩罚而不去做某件事,这种惩罚基本无效。
真正科学有效的惩罚手段,有以下几种:
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由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提出,具体做法是:当孩子犯了错,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让他自作自受,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已所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
简而言之就是让孩子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育专家孙云晓,有个喜欢拖拉磨蹭的女儿,他女儿到了小学四年级还很爱睡懒觉,为了避免孩子迟到,孩子她妈每天早上都要连环call:
“起床啦。”
“待一会儿。”
“该起来了!”
“待一小会儿。”
……
后来孙云晓就和女儿讲道理,跟她说迟到的危害,守时的重要性。但是孩子第二天早上还是赖床。
最后孙云晓就给了女儿买了一个闹钟,让她自己安排起床时间,并要求孩子她妈不要再叫孩子起床。刚开始几天孩子就迟到了,结果早餐没吃成,还要接受老师的责备,同学的鄙视。一个星期后孩子就再也不赖床了。
这就是自然后果法的魔力。
实施这个惩罚方法的最关键点是父母能否狠心放手让孩子去承担后果。
比如孩子爱调皮捣蛋,动不动就弄坏别人的东西,那就不要帮孩子赔偿,让他自己想办法挣钱去赔,之后就不会再捣乱了。
比如孩子爱丢三落四,那就下次不给孩子送书送作业本,让他被老师批评一次,之后就会自己好好收拾书包了。
孩子是在体验中成长,不是在说教中长大。
家长退一步,孩子才能进一步。
隔离反思法
《爸爸去哪儿》嘉宾夏立克为了教育女儿夏天,他常用的方法就是隔离反思,每当夏天犯错了,他就会让夏天到一个角落里去罚站。
夏立克在让夏天罚站,并和她沟通为何她错了
夏立克在《一生陪你做公主》一书中说,在《爸爸去哪儿》的节目里他让夏天罚站后,很多网友在微博上劝他不要太严格。
夏立克解释说:“孩子错了就要让她知错并改正,让孩子罚站不是体罚,而是让孩子在一个角落里好好反思自己错在哪里。”而这个方法也很有效,一般让夏天罚站后,她就不会再犯。
也正因为夏立克的严格管教,我们才可以在节目里看到吃苦耐闹、尊重长辈、爱护同伴的没有“公主病”的公主——夏天。
夏天只有6岁,如果是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个书面的反思,比如写检讨书。
契约执行法
这个方法一般是针对幼小年龄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外面玩喜欢打闹乱跑,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下次他去外面玩还这样,就立马回家。实施过一两次后,孩子就不会再犯错了。
当然无论用哪种惩罚方式,首先要尊重孩子。
当孩子犯错后,先了解犯错原因,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实施惩罚。小错口头教育就好,大错必须严惩。偶然犯错可以先以教育为先,屡教不改必须给以惩戒。如果动辄严惩,恐怕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要了解孩子,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经过惩罚才会明事理。
教无定法,得法就行。育人也一样,千人千面,有的孩子懂礼,可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有的孩子顽劣,必须实施“惩罚”,给以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