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就是洞察人性中恶的能力

编辑:筱燕

设计:小小

心生活 | 爱语言 | 爱沟通 | 正念力 | 悟书会

关于善良的话题,我们身边一直不缺乏教育的题材。然而,在人们的经验中会经常提到一句话“人善被人欺  马善被人骑”,甚至有人会发出感叹“为什么越善良的人,越容易受到伤害?”,当然也有人认为善良分贵贱!

最近在微信圈里流传颇广的董卿的深度好文:对不起,我的善良很贵。中心意思就是善良要给到君子、好人、有底线的人,不要给小人、恶人、没有底线的人。原因很简单,我们不能给了对方善良,而自己受到伤害。

这个话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就比如在舆论圈关注的沸沸扬扬的“江歌一案”,就有人撰文:如果江歌的善良成了“活该短命”,那么孩子我宁愿你不善良。可以感受到人们心底的愤怒,谁愿意用善良换来这个悲哀的结果。

其实,善良是一种能力,一种洞察人性中恶的能力,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愿望。

1

良不是比较之心

我记的有个心理学漫画,第一幅是:两个人在哭泣,一个比一个伤心;第二幅:第一个人说,我丢了100元,心疼死我了!第二个哭泣的人说我丢了1000元,心疼死我了;第三幅:第一个人说:原来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现在我心里舒服多了。可见,别人的不幸总会平衡自己的不幸。

在生活中,当我们羡慕他人的时候,甚至到了“羡慕嫉妒恨”的时候,我们就要反省,自己心中的念就是“恶念”,因为你丢失了自己。你不知道自己拥有的一样不少,老天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

国内知名的心理专家曾奇峰先生曾坦言一段经历。他在医学院读书时,在放寒假的时候,收到学校寄来要补考的信,这让他很受挫败,心情老不爽(估计现在的孩子早有了免疫力,照样该吃该喝两不耽误)。寒假过的也没有什么兴致。

刚过完年后,他匆忙赶到学校。却发现,有好几个同学都先到了,一问才知道,原来和他一样,也是一门或两门课不及格提前到校参加补考的!

当时知道后,他的心情大为好转。以后,也多次用到这个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后来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怎么总是把愉快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呢?他有了很好的觉察和反思。

如果,我们以为,这样比较没有妨碍别人,只是在平衡内心的痛苦而已。那么,我们的念头已经在开始作恶了,那就是总希望“好事一直降临在自己身上  ,不好的事总是在别人身上发生!”

因此,真正的善良取决于一念之间。

2

良不是不受伤害

善良在我们的传统里,总是对人的一种高度评价和认可,也是营造和谐社会人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

我们希望善良具有一定的魔力,一旦拥有善良品质的人就百毒不侵,百害不侵,可以逢凶化吉,那么这是对善良的一种误读和误解,也是对善良理想化的期待。

如果,我们担心善良的人会受到伤害,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上的。那么,所谓的恶人就有免疫力不会受到身体和心灵的伤害了吗?其实不是,恶人照样不能逃脱生老病死,照样有烦恼和苦闷,照样有过不好的时候。

尽管人们期待,不要利用人们的善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发现这样事情还会时有发生。所以,我们看到无论在任何时代和背景下,善良的人总愿意善良,不善良的总会表现出恶性,大部分中间的人则在两边摇摆,根据外界的变化而选择做好人还是坏人,也就是可以善良时就善良,不能善良时就当一回恶人。

在电影《美丽人生》里有个场景。圭多的叔叔因为是犹太人被纳粹抓到集中营里,圭多的叔叔不知道自己就要进入“死亡通道”——毒气室,在进入之前,正在准备换衣服,看到一个纳粹女军官走到他身旁脚被崴了一下,快要跌倒时,圭多的叔叔善意的扶住了她的胳膊,结果女军官没有说任何话,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走了。

圭多的叔叔的善举,并不能换回他的生命。可是他依然履行自己为人的准则,帮助不便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我想说的是,善者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善者,丝毫不会改变它的初衷。这就是善良的力量!

3

良不是弱者

善良的人总会被当成弱者,总认为是被欺负的命。实际上,善与恶是一体两面的。每个人身上的特质都有所谓的善,所谓的恶。善恶都是社会规则和人们评价出来的。

软弱的人未必就是善良的,只是因为他的力量不够强大;善良的人未必软弱,只是人们的惯性思维作祟。

当善良的人具备洞悉人性中恶的能力,就不会成为真正的弱者,因为这说明你有能力面对自己的恶,你有能力觉察他人的恶,当然也有能力去阻止恶的发生。

“非暴力不抵抗运动”的发起者甘地,内心慈悲善良,没有一官半职,也没有豪宅和金钱,更没有庞大的公司和企业,却凭一人之力带动整个印度民众争取自由。

这就是善的力量!善良不软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