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清代铜元的主动改版与被动改版——清代铜元钢模映射的历史信息
江西铜币厂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建于省城南昌德胜门外沙窝,二十九年三月十六日开铸,三十二年十月底停铸,归并到江宁造币厂。“江西省造·光绪元宝”是江西铜币厂铸造的主要品种,面值只有“当十”的一种,但是文字、图案变化十分复杂,常被收藏与研究者称为清代铜元中版别最丰富之一种。从四枚钢模外貌反映出这些钢模当时似乎都已被废弃,但废弃的原因各异。龙模和字模B 应是制造过程中受力过大发生局部崩裂,只得报废。字模A 虽然雕刻水平上乘,但是字口雕刻局部不合脱模要求,上机后不久即出现咬铜问题,无奈卸下人为击毁。
字模C 虽然总体上看似乎已完成大局,但实际上尚未进行最后热处理工序,不能用于压铸铜元。该模或许是雕刻者技术还不够熟练,雕刻未能符合要求。我们从这几枚报废的钢模上,可以见到它们所映射出的历史信息。
1清代江西铜币厂内保管钢模正用品与报废品有别
2清铜元钢模采用了直接人工手雕技术
3窥视到清代国人雕刻铜元钢模的真实状况
清代铸造铜元采用的钢模,或许因铜元本身价值较低,大多由中国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雕刻,很少像开始铸造银元那样特请国外雕刻大师。虽然巧匠未像大师那样在雕刻的钢模上留下姓名,但是后人在它们所遗的作品上,依然可以追踪到他们技术的渊源和具备的水平。
清代铜元在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几乎在全国各省全面开铸,如此众多的铜元钢模由谁来完成? 考察字模A 的雕刻水平,似乎又见到魏晋碑刻,让人折服其风格如此相通。中国的石碑、石刻、书版、青铜印章、工艺铜雕、金银雕饰自古以来十分发达,历朝历代的好手比比皆是,很多技术是师徒相传。铜元快速上马,很难在短时期内重新培养专门钢模雕刻人才,找到这些雕刻师将有可能触类旁通。然而雕刻钢模自有其不同于其它雕刻的特殊要求,需要那些巧匠们在技术上不断琢磨。从字模A 就能看到,这位未留名的雕刻家,雕刻水平应该说绝对一流,但是在钢模雕刻中如何让字口更便于脱模,尚需在多次失败中摸索。
比较三枚字模,不一定是同一人之作。风格上字模A 文字方正,显得深刻、稳重( 图6) 。字模B 文字圆润,相对浅浮( 图7) 。字模C 文字瘦长,纤细有余( 图8) 。“宝”字书写有别,字模A 和字模B 书为缶宝,字模C 书为尔宝。满文写得也各有千秋,有的线条贯通有力,有的近似描绘勾勒,足见它们的确出自不同资历的雕刻师之手。人工雕刻钢模,费工又费时,不得已之下,造币厂备有多位师傅操刀凿刻钢模,亦在情理之中。
4看清了当年手工制造钢模的基本流程
这些钢模高矮不等,粗细各异,正是当年手工生产为主的体现。钢模自身显示了它们的制造流程与方法。一是钢模毛坯,是人工锻打完成的,考察这些模体实物,实际上下部圆台体并不十分圆整,还留有少许锻打的痕迹。再是经过车床加工,包括了整体粗车,以及上部近印面段的精车与打光。这几枚钢模的底面正中都有一凹芯,是车床加工时留下的对准顶芯。环绕中心是加工留下的同心圆车痕,下部圆台体亦仅做了粗车,与底面一样车痕累累。从几枚钢模的上部圆柱体可以看出,几何尺寸相对一致,并经过车床精车加工,光洁圆整,几乎见不到车痕。可知上部圆柱体和印面部分,是要求车工所做的最精密部分。
接下来是雕刻印面。当钢模基本成型后,就由雕刻师傅根据确定的图样或文字在印面上精心雕刻。印面雕刻完成后,钢模圆柱体还要经过车床“车光”。最后还要进行热处理。在钢模雕刻工序全部完成之后,要做到在保证必要的韧性下,尽量提高印面的硬度,必须将印面部分作淬火处理。从字模C 与其余三枚的外观差异可知,除了如同字模C 那些不再上机使用的,凡真正要上机使用的钢模,在手工雕刻完成以后,肯定要经过热处理淬火。
5清代铜元有主动改版与被动改版之别,版别复杂与否主要取决于被动改版
铜元版别改变都与统治者、管理者的规范和要求有关,都是主动性的改变,可谓“主动改版”,某些改版在各省、各厂间几乎是同步的; 然而因生产设备或技术遇到问题导致的铜元版别变化,是被动性的改变,可谓“被动改版”,各省、各厂就各有千秋了。实事告诉我们,清代凡规模较大,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造币厂,铜元的被动改版就比较少,生产的铜元版别相对统一,反之就比较复杂。
“江西省造·光绪元宝”钢模采用人工锻打的毛坯,金属内部分子结构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最后的热处理淬火,有的并没有保证钢模的耐冲压性能。这些钢模虽然投入了生产,但是它们的结构均衡性、硬度、韧度参差不齐,因此钢模上机使用后崩裂现象经常出现。钢模的不断损坏与报废,造成了必需反复雕刻新模的局面。再则,该厂雕刻师傅的技能尚处边琢磨边工作状态,技术水平良莠不齐,有的钢模上机不久或出现咬铜,或压痕浅浮,又频频增加了更换新模机率。
可见“江西省造·光绪元宝”所以被收藏与研究者称其为铜元版别最丰富之品种,主要原因在于经常出现的钢模被动改版。今日,随着机械缩放技术的应用,电脑科技的发明,从三维立体石膏模、母模、原模到工作模均由机械雕刻完成,即便工作模有损,并不影响硬币的版别变化,因此硬币被动改版的几率几乎为零。钢模制模技术的成熟,原始的钢模直接手工雕刻技术已濒临失传。2006 年,造币钢模手雕工艺已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鼓舞。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