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征文《背影》分析,看到“背影”的背后
一、用问题找到“背影”
早晨,妈妈送你到校门口,看你一蹦一跳进校园,你的背影越来越小。如果你及时回头,会发现妈妈正看你呢,目光里充满爱。她朝你挥手,说:“去吧。”你其实听不到声音,但你懂,你转过头接着往前走。如果这时你再回头,就会看到妈妈的背影渐行渐远。妈妈赶去上班,但刚才她停在那儿看你,看了好一会儿。——可惜,这里有两个“如果”,因为你一次也没回头。
在生活中,此时此刻都是告别。只要我们一回头,背影就在我们眼里心里。虽然“背影”这个主题不难写,但也别急着下笔,毕竟不是考场作文,而是大型征文比赛,时间还宽裕,竞争也激烈。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先在心里打个谱:写谁的背影?是怎样的背影?为什么是这样的背影?
我们可以在“背影”前面加不同的限定词。比如:故乡的背影,童年的背影,2019的背影,长江白鲟的背影;让人忧伤的背影,令人遗憾的背影,使人敬佩的背影,叫人热泪盈眶的背影,等等。这是一个小技巧,带着问题去思考、寻找,写作思路会交织出一张网,终将捕获我们想写能写的那个背影。
二、用阅读启发“背影”
背影,自然让我们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除此,我们还想到鲁迅的《一件小事》——“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以及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小木船》——“我一失手,‘啪’的一声,小木船掉在地上,摔坏了。他一看,急了,哭着要我赔。我分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生气地说:‘谁叫你不小心,非赔不可!’还用力推了我一下。我往后一退,正好一脚踩在小木船上,把它踩碎了。这一下,陈明更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得粉碎,一把抓起书包,转过身,头也不回就走了。看着被他踩坏的小木船,我也气得说不出话来。我们的友谊从此破裂了。”
平常,不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我们都做了很多阅读。阅读是写作的老师,它有指向写作的一面,或是材料的积累,或是方法的提炼,或是情感的体验。我们好似处在一间小黑屋里,阅读帮我们打开一扇一扇窗,阳光照射进来,照见我们自己,小黑屋亮了——原来我们的生活也是那样精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将阅读写进作文去。
我们把《一件小事》《背影》《目送》《小木船》等文章找来读一读,读到陌生人的背影、亲人的背影、小伙伴的背影,读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反复递进。一个个背影像一面面镜子,透过它们,我们不仅看到故事,更看到人品、情感与哲思。
三、用方法写亮“背影”
背影,词典里有一条解释:“人的背面形象。”
对写作来讲,这条解释窄了。刚才我们已经将它扩宽了,如:故乡的背影、童年的背影、2019的背影、长江白鲟的背影。——这些背影在这条解释之外,有实指,有虚拟。
写背影,当然可以写景,《故乡的背影》就适合写景。但对大多数同学来讲,还是愿意写人或者记事,因为发挥空间大,也易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