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录】-111- 八路军三战三胜,日军少将也毙命,鬼子急了,竟学古人下挑战书!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完全是一场现代战争。但是,八路军还有不少的长矛、大刀等冷兵器,可是,他们照样把日军打得狼狈不堪。
1938年9月,日军大举进逼武汉、广州。为了配合作战,华北日军向山西增兵,兵分两路发起进攻,一路直奔西安,一路直奔延安。
日军来势汹汹。
八路军115师343旅正在吕梁山区,于是奉命出击阻敌。
杨勇率686团进至汾(阳)离(石)公路东段,9月14日,在西公岭伏击日军运输车队,一举歼灭日军200多人,生俘3人,缴获两辆汽车和大量军用物资。
与此同时,343旅补充团在彭雄团长的指挥下,在油房坪伏击日军香月军团司令部无线电队的20辆军车,歼敌一半。
就这样,343旅把汾离公路彻底切断。
这一下,跑到黄河边上的日军108旅团慌神了。
为什么?
汾离公路被八路军一切断,第108旅团就断了补给,山口旅团长眼看缺粮少弹,吓得心惊胆颤,再也不敢西渡黄河了,马上决定沿着公路向汾阳撤退。
前进容易,后撤却没那么容易。
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已经盯上了山口率领的800余人的这支队伍,下令685团2营和师部特务连:“你们都归杨团长指挥,用伏击战歼灭该敌。”
援兵有了。杨勇这一仗却不太好打。
因为,一是日军在汾离公路上屡屡吃亏,十分警觉,要成功伏击他们,十分困难;二是这次要伏击的,是由山口少将率领的战斗部队,不同于以往的敌运输队,要全歼难度大。为此,杨勇经过仔细考虑,认为要伏击山口旅团,一必须选好设伏地点,必须出敌意外;二要速战速决,有突然性,还要有战斗力。
山口不是傻子。伏击哪里,才能出他的意外呢?
杨勇选择了一个叫做王家池的地方。
为何选择王家池?
因为,日军不久前就在王家池吃过八路军的伏击,事后特别在此安了一个据点。以往,八路军对日军设伏,往往是选择离敌据点远的地方。选择王家池,就容易出奇制胜。
可是,在日军据点附近设伏,风险很大。有人提出说:“在王家池设伏,据点之敌出援咋办?”
“出援就打援!”杨勇坚持说:“困难,哪里都有!只要我们打山口措手不及,王家池据点的鬼子,就不敢来送死!”
9月20日凌晨时分,山口旅团长率领所部800多人从离石县向着汾阳开始撤退,一路上不断受到游击队的袭扰。山口严令部下:“不得恋战,快速前进。”
108旅团急急后撤,于中午钻进了八路军的伏击圈。
山口少将自认为不与游击队纠缠,就不会发生不测,怎么也没想到,竟一把钻进了死胡同。
“打!”杨勇一声令下,八路军前后左右四面出击,势不可挡,当即就把山口旅团800多人分割了成几块,围着打。日军仓促应战,十分被动,加上已经断粮多日,饿得浑身乏力,很快便被八路军一口一口吃掉,而杨勇原来担心的王家池据点日军,一听枪声如此激烈,竟然不敢出动。
结果,山口少将率领的800多人全部被歼,他本人也命丧黄泉。
八路军115师三次大捷,轰动了整个华北。
日军华北前线指挥官冈村宁次大将获知山口旅团被歼,暴跳如雷。驻临汾的日军联队长气得脸色发青,在临汾为战死的日军召开“追悼大会”。会上,日军全体与会军官竟然学着古人,集体给杨勇写了一份挑战书,大意是:
“八路军队长兼政委杨勇阁下:
前次与贵军交战,因地形不利,战而不胜,遗憾至极。实为大日本皇军不适合山地作战,愿约你队到兑九峪以东再战,以决上下。”
然而,他们逼迫一个老百姓去给杨勇送信,还要求送信人一定带回杨勇的回信,否则杀了人质。杨勇看罢挑战书,哈哈大笑,当即写了一封回信,痛斥日军一番,却提出在隰县—带山区再与日军较量一次。
可是,日军一看又是山区,不敢与杨勇“一决上下”,只是用大炮冲着吕梁山区盲目地大轰了两天两夜。陈光代师长获悉日军学古人写挑战书一事,哈哈大笑说:“你喊到平原打,就平原打,蠢啊!我喊你跳火海,你跳不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