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昆明老店每家都有百年历史,你还记得几个??

每个昆明小伙伴的心中

都有几个叫得上名的“老字号”

这些“老字号”们

经历时间的磨砺

接受大众的考验

依旧“响当当地”站立在人们的心中

虹山面粉厂

虹山面粉厂

图源:昆明虹山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微信公众号

据说,抗战时期

为支持转战过来的西南联大

怕北方人吃不惯大米,创办了虹山面粉厂

没想到产品一推出,便风靡了整座昆明城

图源:昆明虹山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微信公众号

对于老昆明人来说

几把包装朴实的面条

中秋时

入口酥松 油而不腻的

火腿月饼

就是记忆中的昆明味

天宝斋

天宝斋

图源:昆明五华发布

在云南的书画界,一提到用墨,必然有一个绕不开的老字号——天宝斋,这也是昆明唯一保留下来的手工制墨坊。

据说在当年

谁家的姑娘出嫁时

能有一套天宝斋的“四宝套墨”

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将一滴水滴在云墨书写的毛笔字上,不会发生“跑墨”,这是云墨的最大特点。图源:云岭先锋

作为云墨的代表

“天宝斋”

已有150多年历史

至今已流传到第五代

依然坚持以全手工制墨的方式

延续着祖传的工艺

云子围棋

云子围棋

图源:云南网

作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子围棋

拥有古朴浑厚

沉重圆润 色泽纯净的特点,

被誉为了“国宝云子”

1975年,云南围棋厂成功复原了云南围棋子的生产配方工艺,失传数十年的云子再次得以问世。

如今的云子不但走上了世界围棋博弈大赛的擂台,还成为中国对外和平友好交流的国礼信使。

北门书店

北门书店

图源:昆明范儿

北门书屋曾是云南商人李琢庵的私邸

1942年无偿借用给了爱国人士李公朴

李先生临街开设书店

取名北门书屋

在书屋对面创办了北门出版社

此后

这座雅致的小楼

成了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聚会的场所

如今北门书屋旧址,木楼、木门木窗、木屏风、木餐桌椅依旧;历经百年的老马鞍、马龙头、马干粮袋依在。

建新园

建新园

过桥米线 图源:建新园公众号

小锅米线 图源:建新园公众号

米线

是昆明人的灵魂

无论是

过桥米线、小锅米线、脆旺米线

还是臭豆腐、什锦凉米线

......

米线的吃法总是千变万化

过去的建新园 图源:建新园公众号

现在的建新园 图源:建新园公众号

创始于1906年的建新园

旧称三合春

1952年为庆贺新中国成立

更名为建新园

寓意为建设祖国新家园

百余年来以制作各色米线小吃和过桥米线而闻名,成为每一个昆明人不能不去的美食圣地。

如今,位于宝善街的建新园老店,依然迎接着来自四方的宾客,每一碗鲜香浓郁的米线都是关于岁月的回忆。

德和罐头

德和罐头

图源:德和罐头公司公众号

在老昆明人的记忆中

似乎都有德和罐头的影子

作为云南本土老品牌

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

传承于1921年的德和

是中国最早开始生产制造罐头的企业之一

曾在1923年受到孙中山先生品尝赞誉

题赠“饮和食德”四字

从此

名扬海外

畅销南洋诸国

改革开放后罐头成为普通消费者餐桌上的饮食,德和仍然保持品质如一,靠着口口相传,深入人心。

拓东酱油

拓东酱油

图源:昆明发布

图源:行走西山

多年来“排队买拓东酱油”的景象

是拓东路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如今虽无以前盛况

但酱油、酱菜等产品

大小超市随处可见

据《昆明商源志》记载,解放前,有一些浙江商人带着当地酱油酿造技术来到昆明,一时间大大小小的酱园在昆明鳞次栉比。

昆明人很快爱上了酱香浓郁、味道鲜美的酱油,各酱园的生意日益红火起来。

1956年,政府将当时有名的几个酱园整合起来,组成国营大陆酱菜厂。

由于大陆酱菜厂的厂址位于拓东路上,昆明人就把从那里购买的酱油称为“拓东酱油”,时间一长,“拓东酱油”的名字也就叫开了。

冠生园

冠生园

冠生园门店 图源:昆明信息港

冠生园制作的点心 图源:昆明冠生园官微

创建于1915年的冠生园

至今也有百年历史

旗下的“梅华牌云腿月饼”

从1939年生产至今

深受海内外人士欢迎。

每年中秋佳节时,走亲访友、家人团聚,都少不了它,冠生园所产的不仅是美食,也是父母辈的儿时记忆。

这些老字号们薪火相传,蕴味犹存。就算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依然历久弥新。

来源:拾云南
作者:十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