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根源在于菌群紊乱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是全球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发病率在5%以上,且不断继续增加。不幸的是,很多医生和患者家属对于多动症并未给予正确认识和足够重视。
在中国,孩子不仅由父母照料,甚至更多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参与看护,老人家对于孩子大都更为娇惯溺爱。大部分老人对于孩子的多动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孩子不过是顽皮罢了”,“孩子小时候都这样”,“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了更聪明”,果真如此吗?事实可能过于冷酷。
多动症不仅影响孩子学龄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评价,也波及长大后的工作表现和社会认可,甚至还对患者的心理发育发展有长期影响。
临床调查显示:不少多动症患者还伴有自闭症症状,半数左右多动症患者的症状会持续终生,并可能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出现新的症状,如青少年时期出现品行障碍和抽动秽语症,成年前期物质滥用(如抽烟饮酒)甚至药物成瘾,成年后焦虑抑郁等等。
大部分多动症患者是在入学之后才发现问题:往往因为孩子无法专心听老师讲课,无法遵守课堂纪律,甚至欺负其他同学或小朋友,通常监护人被多次召唤之后才能引起家庭的注意,才有可能进行干预治疗。目前最常用治疗是药物干预,如服用中枢神经抑制剂,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只是短时缓解,需要长期服药。而长期用药的不良影响尚未充分研究。那么,是否有更好方法帮助多动症孩子恢复正常,不再受此困扰呢?结论是乐观和肯定的。
关注食与心的朋友脑海里应该已经浮现出多条注意事项了,因为食与心往期多次强调过:菌群异常和菌-肠-脑轴功能异常是多动症的关键原因。儿童大脑和行为发育与肠道菌群发育同步,在发育时期的肠道菌群紊乱不仅仅会引发行为异常,干扰孩子性格发展,扰乱神经兴奋和抑制的发育。简而言之:多动症的根源在于菌群发育异常和肠脑轴的异常,多动症并不是孩子本身的性格问题,多动症具有明显全身性生理基础——即包括消化、免疫、内分泌和神经在内的菌-肠-脑轴功能紊乱,只针对头脑进行说服教育和药物干预无法解决问题[1]。
中科院的行为生物学研究室很早前已经通过特殊微生物和饮食控制成功干预了多名多动症儿童。但该研究室并非唯一认识到问题关键的研究机构,实际上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已经开始关注肠道微生物与多动症的关联。
2017年,荷兰科学家报道发现:多动症儿童肠道微生物发育异常,与之相伴的是中脑奖赏回路功能发育异常[2];2018年,德国科学家报道发现:不管是多动症儿童还是多动症成人,其肠道微生物组成都明显不同于健康对照人群,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且多样性水平与过度活跃水平呈显著负相关[3];2019年,中国台湾科学家报道发现:多动症儿童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且菌群异常与这些孩子的饮食模式密切相关[4]。
食与心本期将重点介绍台湾科学家的最新报道[4]。研究者发现:与健康对照儿童相比,多动症儿童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明显改变,一些细菌含量明显明显升高,如B. ovatus 和S. stercoricanis,且这两种菌的含量与多动症症状显著相关。而这些菌群变化与多动症孩子的饮食模式密切相关。
文章名:Gut microbiota and dietary patterns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杂志: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影响因子3.74)
作者单位:长庚纪念医院、长庚大学医学院和阳明大学
作者:Liang‑Jen Wang, Chia‑Yu Yang, Wen‑Jiun Chou, Min‑Jing Lee, Miao‑Chun Chou, Ho‑Chang Kuo, Yuan‑Ming Yeh, Sheng‑Yu Lee, Lien‑Hung Huang, Sung‑Chou Li
研究结果:
①与健康对照儿童相比,多动症儿童认知发育受到明显影响,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测验成绩偏低,包括总成绩、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
②与健康对照儿童相比,多动症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
③与健康对照儿童相比,多动症儿童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明显改变。梭杆菌属含量增加而乳酸杆菌属含量降低,Bacteroides uniformis, Bacteroides ovatus和 Sutterella stercoricanis含量增加而Bacteroides coprocola含量降低;
④相关分析显示:Bacteroidesovatus和 Sutterella stercoricanis含量与多动症症状有明显正相关,即含量越高多动症症状越严重。
⑤对于饮食的分析显示:多动症儿童饮食中会摄入更高比例的精加工碳水化合物食品,更低比例的奶制品和维生素B2。
⑥进一步分析显示:Sutterellastercoricanis含量与饮食中奶制品、坚果/种子/豆类、铁和镁摄入量显著相关,Bacteroides uniformis含量与饮食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显著相关。
研究结论:
多动症症状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而这种特异性菌群菌群改变与日常饮食密不可分。针对肠道微生物和饮食进行干预可能是多动症的有效方法。
食与心解读问题点:从解读文章的数据中看,有台湾患者以微生物多样性高为特征,德国以微生物多样性低为特征的矛盾现象出现。在以往不同研究当中,确实有患者微生物多样性高和微生物多样性低这样截然不同报道或描述。其中的可能原因有几个:一是不同研究方法检测菌群的丰度和手段不同,导致多样性计算偏差。其次是不同地区的多动症患者可能由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过低而不能抵消关键有害菌群的作用,从而表现出多动症状。再者,由于幼儿患者在缓慢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身心发育过程中,过多的营养和过量的食物导致肠道微生物体系建立过快而提升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反而欲速不达,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总而言之,过多和过少都算是问题!
暑假是每个孩子热盼的盛日,在假期里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更快乐则是每个家长的责任。食与心近期将集中介绍儿童行为和认知发育相关话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