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千古名人》唐朝.神秀(458)

神秀(约公元606-706年)唐代高僧,北禅宗创立人,禅宗五祖弘忍门下七百人中上座弟子,俗姓李,汴州尉氏人(今属河南)。少览经史,博学多闻,后出家。到蕲州双峰山东山寺见弘忍,于寺中充杂役六年。得弘忍器重,以为“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为上座并“教授师”。忍死后,住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传法,弟子甚众。九十余岁时为武则天召至洛阳,再召至长安,在宫内道场说法。武则天亲作礼拜。神秀门下禅法因帝室之力而流行长安、洛阳,数代之后始衰。殁后敕号“大通禅师”。其禅法主要流行于北方,主张“渐悟”,与主“顿悟”的慧能南宗相对,称北宗禅。弟子有普寂、义福等,继续阐扬其宗风,盛极一时。普寂弟子道璇曾将北宗禅传日本。

主要成就:禅宗北宗创始人。

神秀故事:禅宗讲求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因此禅宗开悟的大德,除了要传法的祖师,留个只言片语外,几乎没有多说一句话的,五祖弘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果断地选择了惠能为六祖。而这个果断的选择是非常人能理解的。

四祖道信时,在西山双峰寺院中,就有几百人的修学,加之四祖的徒弟弘忍与牛头山法融禅师的弘扬,加之唐太宗李世民多次下诏请四祖道信进京(虽没去,但也足以在俗世人眼中是个不得了名声),加之,禅宗经过演变,已经符合当时人们的修行习气……使得甚深般若、一行三昧与“念佛者谁”的参禅模式,已深为当时人们所接受。

但毕竟引经据典,不是当年佛陀传大迦叶的正宗。

当惠能禅师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子出现在五祖弘忍的眼前时,他果断地选择了惠能禅师为嫡传六祖。六祖惠能嫡传的并不是自四祖、五祖加上甚深般若的如来禅,(也就是一行三昧,“念佛者谁”的修行模式,)而是嫡传了佛陀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法。

神秀禅师(605—706年)不愧为五祖弘忍认可的十大得法弟子之一。在常人看来,到东山不过几年的一个南方不识字,厨房打杂的,“抢”走了佛陀的衣钵。加之神秀禅师,精通儒道大义,饱学老庄玄学,尽得五祖真传。当年弘忍禅师曾叹道:“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坐。

加之神秀禅师一直是五祖门下的首座,既有崇拜他的师兄弟,也有自己徒弟,就连《楞伽师资记》也把神秀认为七祖。(《楞伽师资记》将《楞伽(qié)经》译者求那跋陀罗认为初祖,菩提达摩为第二祖,慧可为第三祖,僧璨为第四祖,道信为第五祖,弘忍为第六祖,神秀为第七祖。)

尤其五祖弘忍入灭后,门下“堪称人师”的禅师将禅法遍弘大江南北,而神秀一支最大,范围最广,且在京师腹地,影响极大。在七百年,武则天迎神秀禅师入京,亲加跪拜之礼。而那时六祖惠能还不曾闻名。

因以上种种,摆在神秀禅师面前一个问题:他领的这些学禅的修行者,是不是正宗嫡传禅宗?这并非单纯是不是“六祖”的个人名利问题,而是众生慧命,与禅宗内部是否分裂的问题。

当武则天要请神秀禅师为国师时,神秀禅师却说:“我没有这个资格,传承衣钵是师弟惠能禅师。”(也就是说,自己非正宗传人。)这是六祖惠能的名字第一次传到统治者耳中,这样就为南顿的禅法后来一统中国奠定了外相上的理论基础。就凭这份心量,神秀禅师堪称“六祖” 也不为过。

师(六祖)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南能北秀”,惠能得到了神秀禅师的认可与敬仰。)

(0)

相关推荐

  • 周火雄|朝觐之路

    周火雄|朝觐之路 苍鹰在穹庐盘旋.朝觐者望了一眼,仿佛受了鼓舞似的在石板路上加快脚步,他的双手举过头顶,朝云遮雾绕的寺庙方向深深地叩拜-- 再普通不过的石阶路.依山就势,蜿蜒而铺,攀援而上.岁月的风尘 ...

  • 王景琳 :《坛经》与禅宗六祖

    提起禅宗,人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六祖惠能,还有和他有关的"得法偈".五祖弘忍夜半传衣钵的故事.惠能的这些事上千年来颇为文人所津津乐道,在读书人中也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了.但就在 ...

  • 王景琳:惠能成佛的经历 —— 说说惠能的“顿悟”

    由惠能所开创的南禅"顿悟"与神秀北禅所主张的 "渐悟"在中国禅宗史上一直被视为对立的两端.似乎"顿悟"就在"一念"之间, ...

  • 真身不腐思想不朽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

    -----南华寺六祖真身----- 座落在广东北部的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境内,有一条小溪流,它的名字叫"曹溪".之所以叫曹溪,据说是因为曹操有一支后人搬迁到这里,在这里开辟了村庄,然 ...

  • 神秀与惠能的偈语哪个更好?

    这是一个长期流传的禅宗公案.说五祖弘忍为考究弟子们的学业,命弟子每人写诗一首,大弟子神秀写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师兄弟们见之,无不拍手称好,弘忍也 ...

  • 周火雄| 禅风从五祖寺吹过

    周火雄|  禅风从五祖寺吹过 钟磬声声,梵音阵阵.仰视北纬30度,黄梅以别样的禅宗文化吸引了天下人的眼眸. 黄梅,是十方信徒梦魂的牵绕. 黄梅,是十丈红尘万千灵魂的皈依. 黄梅县仿如盘地,它面临长江, ...

  • 惠能是不识字的樵夫,后来成为禅宗六祖,为何六祖过后衣钵不传呢

    惠能本是一位目不识丁的樵夫,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禅宗六祖,他奠定了禅宗的主流地位,更是让佛教中国化,成为了我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他的<六祖坛经>,是唯一一部不是佛祖所说的佛经,可谓是前无古人 ...

  • 【燕赵文化大事要略】(十五) 禅宗六祖慧能铸造了佛教中国化的里程碑(上)

    #2021头条带你看河北# 中国僧人众多的佛学著作中,唯一被尊称为"经"的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坛经>.<坛经>的出现,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新高度. 东汉末年,佛 ...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安禄山(500)

    安禄山(公元703-757年)胡人,伪燕开国皇帝,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栗特族,唐朝藩镇.叛臣.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 ...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崔山南(487)

    崔山南,名琯,唐代大臣,被列入"二十四孝":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畲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 ...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崔元翰(502)

    崔元翰(公元733-795年),名鹏,字以行,唐博陵安平(今河北博野)人.唐朝官吏,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辛酉科状元. 崔元翰之父名崔良佐,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堂弟.崔元翰因母丧而隐居教书治学,多 ...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刘长卿(457)

    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字文房,今安徽人,玄宗天宝进士,唐朝大臣.诗人.儒客大家,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国家全日制 ...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王玄策(455)

    王玄策,唐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印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主要成就: 1.三次(另一说四次)出使印度,开通藏印通道,王玄策是西藏--印度路的主要开拓者,促进了唐朝和五天竺国的友好往来及文化交流. ...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杨惠之(508)

    杨惠之,生卒不详,吴郡(今苏州)人创作活动于唐开元(713-741)年间,唐朝著名雕塑家,被人们尊称为"雕圣"或"塑圣". 杨惠之先曾学画,和吴道子同师张僧繇( ...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李林甫(499)

    李林甫(公元683-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长平王李叔良曾孙,唐玄宗时著名奸相,"口蜜腹剑"即出自此人,古代"十大奸相"之一. 李林甫 ...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张九龄(480)

    张九龄(公元678-740年) 今广东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寿,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张九龄聪明敏捷,善于属文,弱冠登进士,授校书郎.唐玄 ...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郭子仪(491)

    郭子仪(公元697-781年) 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唐代政治家,中兴名将.军事家,重造唐室首功. 郭子仪出身太原郭氏,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