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想做成一件事,请至少以5年为期进行规划
这是写作成就人生的第 47期分享
作者 l李多余
来源 l 咸鱼人生自救指南(ID:Liduoyu01)
前段时间我闭关修炼了两个月,对我来说是一次收获颇丰的体验。
在深夜里焦虑落泪,为自己的无能自责,对他人眼光的无视,为更长远目标笃定的力量。
这两个月,乃至这一年,我对学习、成长、责任、思考,都有了更多体会,也有了更多共情的力量。
所以今天我想先把这一年最大的几点感悟,以及我自己对新一年的一些原则、逻辑、想法和规划分享给你,希望可以给你一点小小的帮助。
01
真正想做成一件事
请至少以五年为基数进行规划
五年,是把一件事做得“有点起色”的基本投资。
今年看了很多书,非虚构居多。看多了就会发现,不论是作家也好,画家也好,企业家也好,高管也好,从初学者到能够拿出在业内像样的成绩,五年的投资是最起码的。
就像开店做买卖一样,头几年是不赚钱的,都是在回本。等到把租金装修进货推广的成本收回来个七七八八了,到了第三第四年才开始盈利。
这中间的时间在经济学上的术语叫做“投资回报期”。
而价值越大的东西,投资回报越大,投资回报期越长。
一个月回本,一年赚百万,这种东西只存在于骗子的广告词里。
现实是,一切投资想要获得回报,就必须忍受长期低回报的付出,直到拐点出现的那一天。
而在此之前,你的一切投资,一切努力,确实很难看到回报。
但这是正常的。不止对你如此,对所有人都如此。
现在的人,真的太着急了。
一毕业就想有好工作,一工作就想搞个大活儿,一做就想有回报。
总有人留言给我,记录了自己生活两周怎么没有一点发现,用了xx几周怎没有一点变化,写了几篇稿子被退是不是自己没天赋。
但是事实上,看了几本书,写了几篇稿子,做了几周运动,你得不到任何结果才是正常的。
就算你读了几十上百本书,写了几十上百篇稿子,做了一年运动,得不到任何结果也是正常的。
等等,再等等。
也许第三年的时候,你曾经写过的某篇稿子就会成为你引爆全网的跳板,也许某一次行业交流中,你想起曾经读过的某本书,就成了你吸引到注意力的关键,也许到了大四你才会知道,大一时候参加的某个比赛居然成了保研的重要加分项。
不要那么着急。
找准你要的方向,至少把你的投资回报期拉长到五年。
不要着急要回报,也不要非得立刻完成什么,从容的、稳定的积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02
不要低估时间的力量
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
别人看上去比你跑得快,很可能只是人家比你跑得早。不要低估时间的力量,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
结合上一条理解。
你以为毕业后人家快速超车你是能力很强,不一定。
很有可能是因为人家在大学的时候已经在这个领域默默付出了很多很多。
我身边真的有非常非常多同龄人在我这个年纪做出了令人讶异的成绩,而深入了解后就会知道,人家是在大学里已经在做过很多相关的尝试,把该得的教训、该吃的苦都吃过了,尝过了,这才在毕业后可以全力以赴时迅速跑到前排。
就像感冒一样,哪怕有感冒药的助力,该流鼻涕咳嗽头疼的流程还是得走一趟。
学舞蹈,你再有天赋家里钱再多,压腿下腰开胯摔跤的苦,一个不落都得吃;学数学,从公式理解到原理背记,到习题学习再到练习题练思维,一个都不能少;
工作,从新人了解行业开始,到熟悉岗位职能,到熟悉公司业务,到学习处理简单问题,到学习处理复杂问题,到独立解决问题带项目,都是得亲身体验过才能往上走的。
所以,不要比较,不要等待,不要着急。
别人跑得早,你就多跑跑。这不是天赋差异,真的就是积累问题。
03
专注,反馈,调整,提高
是一切成长的底层逻辑
这条给我高亮,记下来,贴在书桌旁边。
如果要给2020年的收获排个榜单的话,这绝对是第一名。
这是一切一切一切成长的底层逻辑。
其他的一切教你学习的方法都是弟弟,这个是祖宗,就这种感觉。
具体来说:
01专注行动
做事情的时候就一门心思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不要再担心别的或者想办法找捷径。
比如做题的时候,就乖乖合上书做,不要一边翻书一边做;比如做事的时候,就专心做手头的事,不要想再去做个别的,再去同时玩个什么东西。
不要担心时长,不要担心结果,哪怕只有十几分钟,也老老实实专注去做。
因为只有你在认真做这件事,你才能如实地得到真实水平的反馈,才是有意义的。
02反馈思考
做的事情哪里不对?反应出来是哪里的问题?哪里感到比较轻松可以少花精力上去?
而这个环节也正是一切练习、考试、测验的核心目的之所在。
——找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原理没有记住么?是自己分神了?是精神太紧张?是完全没了解过?是之前的认识太流于表面了?是【输入-理解-输出】之中哪一环的问题?
这一步真的太重要了。而太多太多太多人都不知道。
只有正确找到问题,才能正确解决问题。而不是虚空打靶,跟着别人的节奏走。
而反馈的效率,就取决于你刚刚专注的真诚度。
03调整问题
反馈的问题根源是什么?调整它。
比如在一场演讲中,我觉得自己发挥得不好,具体哪里不好呢?
首先,我明显感到自己在表达的时候卡壳了。
表面上来看,这是因为我没记住;而没记住的原因是那个地方太难记了,我也没有修改稿件或者深度理解,硬背,所以一紧张就忘了。
而相应的调整问题方法是:
第一,下次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详细弄懂;
第二,尽量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去输出,而不是硬背。
这就是真诚的专注+真诚的反馈得到的调整结果。
而不真诚的反馈大概率会得出“我卡壳了,是因为我太紧张,下次要放松一点”的结论。
那么从成长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次无效的行为。
专注+反馈+调整,这条原则真的在2020年帮助我太多太多了,不论是知乎的爆款输出还是公众号从2000阅读涨到6000+,还是一切学习行为,都得益于此。
更重要的是,这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实验精神,对待失败的态度也更从容了——
不过是一次测试,失败了说明我确实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调整它就好了。
而只要是正确的调整,就必然会转向好的方向。
这真的是成长的黄金法则。
再说一遍,写下来,贴在书桌、电脑、本子首页。
04
一定一定要有在废墟上
继续施工的能力和勇气
没有人可以提前一年预知未来会发生的事。
提前一个月都不行。
所以计划这个东西会出现问题,会无法完美达成,太太太正常了。
计划,只是你期待完成的事情,不是你必然可以完成的事情。
完成不了,就及时分析原因,并据此调整后续的计划,推出2.0版本,争取最大程度完成。
但是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有能力去坦白面对废墟。
真的,面对眼瞅要坏的任务,一塌糊涂的成果,破烂稀碎的成绩,看一眼都需要勇气,更别说在这一堆“垃圾”上面继续施工,在已经很失望的情况下鼓起勇气继续走下去。
我今年有过无数次想要放弃的时刻,也确实放弃了许多东西。虽然我已无法知道那些放弃让我到底错失了什么,但是我实实在在感受到,那些让我忍着恶心走下去,哪怕很烂也不要半途而废的东西,最后带来的惊喜是远超预期的。
人生无处不是破烂,糟糕,绝望,挫败,悔恨。这是常态。
这才是常态。
所以我真的希望你知道,只要这件事是和你的主航道相符的,哪怕现在做得很烂,也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完成它,真的,绝对绝对会给你带来惊喜的。
05
一定一定一定要明白
你在做的事情是为了什么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在做的事情是为了什么。
考试,为何而考?
工作,为何而工作?
求助,为何而求助?
学习,为何而学习?
真的要想一想。可以摆脱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止是帮助你放弃很多不必要的追求,也是让你知道该把精力放在那里,该去做什么。
我希望到了今年这个时候,我的读者里不要再有人说,我考试只是因为学校要考,我工作只是为了赚钱,我学习只是因为学校规定。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在这些不得已之外,我希望你至少留有20%的空间给自己“明白为何要做”的那部分事情。
比如为了提升某个技能去做一些免费的工作,比如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去学习某个方面。
这件事的意义在于,可以帮你抵挡外界很多噪音,也可以让你在五年之后不会说出“我工作只是为了赚钱,而我的生活只有工作。”
求你了,现在就做吧。
06
一定要和大脑对抗
和外界的噪音对抗
大概几年前我参加培训,学一门很贵的营销课,老师开场就说,一切有价值的创意都是反直觉的。
哇,我当时就觉得,醍醐灌顶。这人真厉害(确实很厉害)。
为什么,因为大脑是很懒的,而人们接收的信息其实是高度同一化的。也就是说,你瞬间想到的东西,别人也会想到。
那就没价值了。
现代的社会是充满着重复和变形重复的,这些重复和回音就会变成噪音,而噪音是一文不值的。
而如果你顺从了这些下意识的观点,这些噪音,那么你就已然被吞噬,成为观点的复读机。
比如,《奇葩说》里某高考状元反复强调的“内卷”,看似慷慨激昂名校光环,实则老调重弹毫无新意;
比如,某些女权主义者高呼的所谓平等与权利,是否真的具备实际讨论的价值,是否真的是对女性权益有推动意义的,盲从的你是否真的思考过背后的逻辑是否站得住脚;
比如,咪蒙、郭敬明、于正,是否真的十恶不赦过街老鼠每句话都是错的。
你的观点真的有价值么?你所说的观点真的是你的观点么?
你真的了解事情真相么?还是只是因为噪音太多而下意识举起了攥着石头的手呢?
我今年帮不少被黑的明星说过话,也因此被不少人骂了。而我所做的,只是把他们在节目中被断章取义拿出来黑的话,截全了,发到了网上。
很多人看到了都在评论区反馈,啊原来是这样,我原本只是觉得大家都这样说所以就跟风黑了,真对不起。
喏,大脑的把戏。
——大家说的大概是对的,而我好像也是这样想的。
我自己今年也在评论区被不少人骂了,有几次气不过,就花了大精力去一条一条截图跟对方对峙,问她为什么要这样说我,我明明没有。
对方看完之后都会说,啊,真对不起,我只是看了一些别人的评论,就下意识觉得你也是一样的态度,所以对你说了不好的话。我去删掉。
但这件事,不仅伤害了我,也降低了你的智商。
大脑是很懒的。懒到你无法想象。
你所下的判断,想到的灵感,脱口而出的话,当下做的选择,很多时候都不是你真正想做的,想说的,该说该做的。
但就因为懒得要死的大脑,你被驯化成了一条咸鱼。
大脑时刻在试图驯化人类,而你要做的就是对抗。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