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炒股秘籍:一套适合中国人思维的投资体系

作为给樊登读书供稿了3年的书稿作者,我读过很多投资的书,但我内心存在的疑虑是,很多书是美国人写的,对于中国的投资环境,到底有几分适用?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我花了168元买了一本《林园炒股秘籍》,看看这位从8000块钱炒到300亿身家的中国股神是个什么逻辑。某东上还缺货,可谓一书难求。读完之后觉得林园先生的投资思路,可能更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版的芒格式投资

我在之前的文章讲过“查理·芒格式的价值投资”,提出这样的看法:价值投资就是投资公司本身,股票只是一个渠道,这跟你发广告或直接上门找老板谈价格一样,只是个报价器,报价合理我就投,不合理我就走人。一个芒格式的投资者,持有的是公司本身,要把自己当公司的老板,而不是在乎股价——记住它只是个渠道。至于我分析的对象,不是分析股票,而是分析这家公司本身。总体上,林园的投资理念,就是中国版的查理·芒格。

首先要非常讲究确定性

优秀投资家的第一项素质是什么?胆小。

这个说法不严谨,确切地说,是谨慎。

林园的确定性观点,和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以及巴菲特、芒格的观念,都如出一辙。投资不是投机,不是扔骰子拼点数,不是把命交给随机性。投资是对行业、企业有非常细致深入的研究,反复把握,确定安全了才出手。所以巴菲特说:很多人把波动视为风险,波动那都不叫事,如果你做了深入的研究,有足够的安全边际,那投资就是没有风险的。

林园对确定性的要求更严格:反复算,反复调研,一定要清清楚楚,有95%以上的把握才出手。“看不懂的行业,算不明白的公司,宁可不买”,这是他和巴菲特一样的观念。对此,我们也有一个熟悉的词来形容,那就是“能力圈”。

4000家上市公司,你能抓到1家茅台,就已经能够财务自由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国首富轮流坐,有搞网游的盛大,有搞挖掘机的三一重工,有搞房地产的万达,还有搞电商的马爸爸。不要贪,就锁定在你的能力圈里做精做细,让你在这里有95%以上的把握,够了。

林园的投资范式

如果说把这本书浓缩为6字真言,那就是:行业+垄断+成瘾。

首先是对宏观方向的把握,选择未来成长性最大的行业,所以他抓住了银行、彩电、白酒等大机会。行业就像一台电梯,乌龟坐上去也能直上云霄,毕竟,企业是行业里的企业,所以一定要选自己看得懂的,增长率高的(年复合增长率>15%),朝阳的行业。

要注意到这一点和巴菲特是很不一样的。巴菲特一般不看行业,只看个股,他相信,即使在一个衰弱的行业里,龙头公司也会是那个活下来并赚钱的。但是巴菲特确实在这一块吃过亏,比如他买过纺织厂、报纸、鞋厂,最后亏了钱。

其次是从行业里挑好公司,那什么是好公司?最好就是垄断,这和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不谋而合,只是林园更极端一些。因为有护城河(竞争优势)的公司不一定拥有垄断地位,但垄断企业一定有极高的壁垒。那么,一家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能在哪些指标看出来呢?主要是毛利率:20%以上,应收账款少,议价能力强。

从定性上看,有3类公司能入林园的法眼:

  • 老字号:和巴菲特一样,比如买可口可乐和喜诗糖果

  • 行业龙头:有第一就不买第二,资源一定遵循马太效应

  • 垄断企业

最后是成瘾,尤其是那些跟嘴巴有关的行业,比如喝酒、吃药、抽烟。总之,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依赖性越大就越好。不说这些实体产品,就说现在的微信、抖音、王者荣耀,一样具备“成瘾”标准。

选股的四个“好”

我看了3个月共64份巴菲特致股东信,巴菲特选股也就4句话:好生意、好理解、好管理层、好价格。

林园对此不谋而合:

  • 好生意:前面已经解释过了,要的就是这种硬朗的“赚钱机器”。

  • 好理解:对于一家公司,要能算出未来3年的账,再往后的算不来,但连未来3年的账都算不清的,一定有风险,不投。

  • 好管理层:和巴菲特如出一辙,找那种叫花子都能管理好的公司。林园的观点更有中国特色:喜欢国企而不是私企,国企有监管,安全一些,私企老板指不定给你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 好价格:在这一点上,林园和巴菲特有一定的不同。巴菲特寻找的是绝对便宜,而林园眼中的便宜是和增长率相对的,如果未来3年的增长率>PE%,就算PE有100倍也值得。

林园选股的6大财务指标

1,利润的绝对数

这个指标我倒是没听过有人会去在意,但林园的观点是,如果一家公司赚钱的体量都不够大,它就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也没有足够的扩张能力,所以他对净利润的指标是1个亿。

2,毛利率

这个好理解,直接代表了公司的定价权。

3,应收账款

前面也提到了,代表了盈利的成色,是不是实实在在的盈利。

4,预收账款

和应收账款的道理相反,表示公司是不是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你得先款后货。

5,ROE

必须>10%,因为没满足这个指标的,连增资扩股的资格都没有,还谈什么增长?最好>20%。

怎么只有5个?林园还提到了每股净资产,但他对这个指标的评价是“不去关心”,所以他真正关心的只有这5个指标。总体上可以看出,林园最关心的还是盈利能力。

寻找高增长行业中的小股本龙头

这个信息量有点大,关键词有3个:高增长、小股本、龙头。

高增长的行业,这个已经说过了,那小股本怎么理解呢?林园偏好2种股,指数成分股和小股本的龙头股。指数成分股估计是在趋势投资时使用,比如牛市前期,成分股肯定先涨,这样才能拉升大盘提振信心。但从长期来看,就纯价值投资而言,林园喜欢的是小股本的龙头股。

小股本,就意味着这家公司肯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尤其在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里,那么,这个行业的蛋糕那么大,股本还那么小,未来成百倍增长就是可期的。如果现在我们还去买什么银行股,那就没什么可期待的了,市值都很大了,你看工行,宇宙第一了,你还指望它增长?

龙头,就意味着行业增长的时候,甚至洗牌的时候,涨最好的,活下来的,肯定是龙头,最稳健的,还是龙头。中国人喜欢炒小、炒新、炒概念,概念火的时候垃圾也能涨,但掉得也快。怎么判断你捡到的是金子?找那个龙头,也就是有竞争优势的,毛利高的,最好能垄断的那个。

如果暂时没跑出龙头怎么办呢?林园的逻辑还是先布局行业,这点和巴菲特很不一样。他会每个都买一点,然后观察,等龙头跑出来了加仓。

与巴菲特价值投资之异同

林园的粉丝们称其为“中国巴菲特”,总体来说,他有8成和巴菲特是一样的:追求确定性,价格要划算,公司要稳健,不投机,追求护城河,而且极致追求精要主义,4000只股票里只敢重仓3-5只,一拿就是好几年,选股标准极其苛刻。

但他是以“产业为本”来进行思考,而不是巴菲特从个股入手来思考,即使一时半会找不到好的个股,只要判断这个产业未来有很大空间,那宁可分散买一点,先坐上电梯再说。这是二人最大的不同。

参考阅读: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