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验专题 | 从技术革新解读微流控技术为何大势所趋
目前,“微流控”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现代POCT技术的首选。然而,由于POCT产品被贴上了廉价、低成本、定性分析的标签,导致它的认可度一直较低。而恰恰POCT本身的产品定位,是针对急诊以及部分特殊的医学需求,对于产品质量、产品设计、操作性能要求非常高,这种矛盾严重制约了POCT行业的发展。针对POCT行业的个别乱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康熙雄教授响应道:
“我们POCT相关行业建立了室间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已经免费地开展了多次,逐步地把局面纠正过来。”
披荆斩棘,迎难而上
以POCT微流控细分领域为例
首先,微流控技术涉及到医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想要把每个领域都做精做全有一定难度,更容易形成技术壁垒;第二,微流控技术涉及到微流控芯片的加工,而我国在加工业和个性化研制方面都不够完善;第三,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对接有明显的缺口,这也造成了从学术到产业之间的转化大难题。
基于以上原因,微流控芯片的代表性关键技术包括:1、微流控分析芯片是新一代床旁诊断(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 )主流技术,可直接在被检对象身边提供快捷有效的生化指标,使现场检测、诊断、治疗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2、微流控反应芯片以液滴为代表,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微反应器,在高通量药物筛选,单细胞测序等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威力;3、微流控细胞/器官操控芯片是哺乳动物细胞及其微环境操控最重要技术平台,渴望部分代替小白鼠等动物模型,用于验证候选药物,开展药物毒理和药理作用研究。
后疫情时代,微流控大放异彩
m16磁敏免疫分析仪集目前最先进的三大技术——智能微流控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纳米材料技术于一体,应用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式智能微流控,控制参与反应的各种试剂的温度、流量、流速、流向、反应时间,检测结果精准;微阵列生物芯片可用来实现实时校准,修正批间差、运输及储存条件变化、测试环境不同所引起的差异,实现灵敏度、精密度的明显提高;以纳米磁颗粒为标记物的GMR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实现单个生物分子的检测。
i15血气生化分析仪的测试卡则应用了微型传感器技术和微流控技术,对测量的指标进行检测,而微流控技术就是用来精准地控制流体,从而控制反应的整个过程,比如对传感器进行精确的标定,然后对测量的样本进行自动进样,最后精准地把它传输到传感器的表面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资料:
[1] 陈寒柏.体外诊断行业之POCT[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4,16(10):4-6,15.
[2] 张玲.即时检验(POCT)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5,28(1):49-50.
[3] 黄祥芬.即时检验(POCT)发展现状与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54-156.
[4] 陈晓东,周旭一.POCT-检验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21(4):335-337.
[5] 徐建新,李福刚.POCT对传统医疗模式带来的新机遇[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2);1329-1331.
文章内容由理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