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实践
认识与实践
读《荀子》第二十一章 《性恶》十二
(峻岫)
(原文)
曰:“圣可积而致,然而皆不可积,何也?”曰:可以而不可使也。故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小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然而不相为者,可以而不可使也。故涂之人可以为禹,则然;涂之人能为禹,则未必然也。虽不能为禹,无害可以为禹。足可以遍行天下,然而未尝有遍行天下者也。夫工匠农贾,未尝不可以相为事也,然而未尝能相为事也。用此观之,然则可以为,未必能也;虽不能,无害可以为。然则能不能之与可不可,其不同远矣,其不可以相为明矣。
有人问:“圣可积而致,然而皆不可积,何也?”圣人是可以通过不断地积累善行而达到的,但是一般的人都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可以而不可使也。”就是因为你不能强迫他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利人是好事,一旦伤害到自己的利益,有人就不利人了;奉献是好事,一旦发现自己吃亏了,有的人奉献就停止了。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子都做好事,不做坏事却很不容易了。所以一般的人,成不了圣人。“故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素质低的人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这就要看他是不是想提高自己的素质了。圣人君子转眼之间就会成为小人,那也要看他是不是想成为小人。素质低的人提高素质不容易,这要自我革命。素质高的人转眼成为素质低的人,却是转眼之间的事情,只有一念之差。“小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然而不相为者,可以而不可使也。”素质高低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小人君子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素质高的人,不注意修养,不注意提高自己,很容易转变成素质低的人;素质低的人,注意修养,注意改造,也能成为素质高的人。“故涂之人可以为禹,则然;涂之人能为禹,则未必然也。虽不能为禹,无害可以为禹。”所以,走在路上的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大禹一样的圣人。路人皆可为禹,并不是路上的人都可以成为大禹。只要他愿意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都是可以成为大禹的。“足可以遍行天下,然而未尝有遍行天下者也。”只要走,就能走遍天下,却没有走遍天下的人。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条件有限,能力有限,时间有限,环境有限,因此你无法遍行天下。做好事,做善人也是这样,没有什么地方是终点,没有什么程度是最完美,永远有更好、更高、更美、更伟大的出现在前面。“夫工匠农贾,未尝不可以相为事也,然而未尝能相为事也。”人的文化知识不相同,认识水平有不同,信仰观念有不同,从事的职业有不同,因此人人都有局限性。“用此观之,然则可以为,未必能也;虽不能,无害可以为。”因此看起来可以做到的事情,实际上不一定做得到。看起来做不到的事情,也不一定做不到。因此说“事在人为”。主观认识与客观允许结合起来非常重要。“能不能之与可不可”,区别很大,能不能是主观认识问题,可不可是客观条件问题。伟人毛泽东主席说:“一个正确地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认识是这样,改造思想,修养德行也是这样。“涂之人皆可为禹”,就看你怎样认识,怎样行动了,怎样改造自己了。(署名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