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很积极,生完就逃离”,婆婆前后变化太大,宝妈无法接受

中国法律确实有规定:子女的第一监护人是父母,若父母没有监护能力,那就会按照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来进行担任:首先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其次是兄或者姐,最后是其他愿意监护的个人或者组织。
而广为流传的说法则是:老一辈帮年轻父母带孩子,不是本分不是义务,更多的是情分。
诚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就是陪伴。而0-3岁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尤其是母亲全身心的陪伴。
如果在准备要孩子或者生孩子之前,与老人沟通好,老人也明确表示过不帮忙带孩子,其实倒也能让子女们细致的考虑,更好地做准备。
而恰恰有一些老人特别积极地催促子女生孩子,一胎甚至二胎,催的时候大包大揽:“放心,孩子生下来呢不用你操心,不耽误你上班,一切有我们呢。”
而生下来之后,基本指望不上老人带娃,哪怕是换把手都不现实。
  • 这种让人无奈的原因是什么呢?

  • 无非是以下几种罢了:

攀比心理

老人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已经到了这个年龄,应该有个第三代。毕竟同龄的老人都做了爷爷奶奶,自己身边连孙子或者孙女都没有。
杨女士与她丈夫恋爱七年,结婚三年才生了孩子,生孩子的时候也属于接近高龄产妇的大军之中了,其实不是她自己着急,反而是老人一直催着要他们生。
在上班或外出的时候,只要手机消息提醒响起,几乎全部是老人催生的点点滴滴,还有满满的承诺,比如:“不要紧,趁着我还能动,你们只管生孩子,我还给你们带,你们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然而,生完孩子后,就不是那个状态了。月子没坐完,因为工作的地点和家里不是一个城市,老公护理假结束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婆婆这个时候,却明确对儿媳妇表示,月子过后,孩子主要还是要依靠你自己带,毕竟自己年龄大了,精力不济。
生孩子前后婆婆的态度的变化,打得杨女士手足无措,目瞪口呆。而真正的原因,也不过是因为公公去世多年,有人要给婆婆介绍个老伴。
其实并非是老人不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一开始老人就明确表示将来不能帮忙带孩子,也许对于未来的考虑和安排,杨女士就会做得更为妥帖一些,最起码不会突然来个措手不及。

出力不讨好

还有一种老人,真的是尽心尽力的帮助儿女带孩子。
邢女士为了给儿子带孩子10年没有上班,却换来的是媳妇挑剔,儿子偶尔不理解,还有家长里短的琐碎,还是那句话,老人帮你是情分不是本分,老人一心为子女的时候,何苦让老人伤心呢。
在邢女士看来,孙子/孙女是自己的,叫的是自己奶奶,帮助的不是别人,终究是自己的儿女。
还有一些老人不带孩子是因为育儿观不同,导致婆媳矛盾升级。我们小时候的放养政策,显然不适合现在年轻人带娃的理念和习惯,而很多老人带孩子恰恰就停留在过去那个传统的方式里,或者好一点的只是略略改变。
这一点对于新一代的八零九零后甚至零零后来说,显然是没有办法接受的,而老人也会因为这个觉得自己的付出不被理解,所以反而引发了很多的问题,老人也不开心,也就拒绝帮助带孩子。

当成了一种任务在履行

有些老人认为:养儿养女半辈子,儿女成人成家立业,总归要个一家圆满,三世同堂。这在无形之中就会变成一种压力和执念,为了尽快实现这一愿望,他们会竭尽所能催促子女生孩子。
作为老人,即使您期望子孙满堂的心很迫切,也总要遵从心态平和,不可以盲从,更不能承诺过后一场空,生孩子前后态度冰火两重天。
其实对于生孩子这一块,无论是作为年轻的子女也好,还是作为老人也好,我们都要保持一个理智清醒的状态。
生养孩子的确是年轻人自己的责任,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节奏加快的时代,年轻的一代要想工作上顺利,孩子也要放心,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老人的帮助的。
但是年轻人也不能因为在老人说不帮助你带孩子的时候,就拒绝生孩子,谁也不能剥夺一个女人做妈妈的权利和幸福,也不可以去享受只生不养的潇洒与幸福。
最好的状态是,孩子好好成长,年轻人好好上班,带孩子的过程中,老人能搭把手。当然,作为孩子的父母,上班之余,下班之后,假期在家,请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更要关心老人身体与心情,及时和老人沟通,理解老人的辛苦付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