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直交与Loftin

  1929年Loftin-White发表了一款直交线路.但希怪在当时并不普及.在70-80年代,日本及法国却大为流行.也出现不少简化形.
  下面是原始线路:
  推动管的B+由输出管的阴极(自偏)降压取得.两管的阴极亦有交连(不知应叫feedforward还是backward了).后来的简化形将这交连取消了.以下是一位DIYer的作品.
  此君DIY了Loftin-White之后又做了个极简单的直交(Micro3.5),其表现极佳(在韩国大受嘉许).简单就是美又一实例?(他的Micro3.5不用电解...用了一大堆西电油电容,线路极简单,原材料成了决定性因素)那Loftin-White其实好在那里?又何以曾盛极一时(如SRPP)?
  这是LW的原始形.后来的LW没有过人之处,不知是否取消了阴极前/回输.这可能就是LW的精华所在.其实都有点不明白,250阴极旁路了(2U,1.5KV)似乎没有交流回输.电流回输就是只在R2(460R)处取得,那R1(26K)不应接地...应R1串R2接地.图是否有误?那个年代滤波C-L-C只用2只2U?10U600V油那时没有?
  有想过用此线路做个试验.先将224接3极推低负偏管(EL38(T):275V,-11V,70mA)试试效果.
  由於不明白,250阴极旁路了(2U,1.5KV)似乎没有交流回输.好奇心下去网上找找..哈哈!找到一份声称OriginalLoftin-WhiteCircuit,果然是没有旁路电容的.那疑问解开了.
  那位仁兄还忠於原版复刻了一个JJ,据说全用30年代的零件(除了一支半可变电阻).声音如何就不知,样子就古朴非常.值得欣赏.但祼线外露,好易电死人...
  这款LW线路引起我兴趣的3个因素:
  1)直交线路
  2)输出管栅极电压经电阻由阴极取得,因此是"自我调节"(self-regulated).就算前管失效什至拔走都不会出事.一般简单的直交如没有前管,输出管栅极就空接成为二极管那就不得了..可以烧旦,烧牛.LW的直交是安全的.(当然没有前管就不能工作,死不了).
  3)它的V1,V2阴极经一只电容交连,我就不知这叫前输(feedforward)还是回输(feedback)了.但后来的线路有人在V2阴极加上一只电容旁路=交流落地,还有什麽前输/回输.那就真难明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