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有国保单位合并:(古遗址)
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50处)
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古遗址
一、古遗址(10处)
****************************************
明 河北省涿鹿县、怀来县、秦皇岛市海港区并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
2.长城新广武村段、荷叶坪-王家岔段、竹帛口段、阳方口段
北齐、明 山西省山阴县、岢岚县、繁峙县、宁武县并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
3.砬子山城遗址
唐 黑龙江省宁安市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牡丹江边墙
4.老黑山城遗址
唐 黑龙江省宁安市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牡丹江边墙
5.板闸遗址
明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
6.源口窑遗址
元明 浙江省龙泉市并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龙泉窑遗址
7.骆冲窑遗址
五代至宋 安徽省繁昌县并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繁昌窑遗址
8.大上清宫遗址
宋至清 江西省贵溪市并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山古建筑群
9.战国魏长城黄龙段
战国 陕西省黄龙县并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长城遗址
10.战国魏长城合阳段
战国 陕西省合阳县并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长城遗址
**************************************
明长城重要关隘.位于河北省涿鹿县。涿鹿县境内明长城保存最好的一段,就是由道沟村北向东南方向蜿蜒而止于狼烟山脚下,长近8公里。马水口关居此段长城之中。
据《大清一统志》载:马水口明永乐八年(1410)始设守军,景泰二年(1451)建正城,又建圈城于北岭上。嘉靖二十三年(1544)设守备把总,同年,改守备参将。马水口关门建筑已毁。关口两侧,长城层叠而上,随山势蜿蜒起伏,十分壮观。马水口长城墙体多为条石砌筑,今残存各半,保存较好的地方砖砌垛口仍存。马水口附近的长城敌楼门额上有阴刻横书的“马字XX号台”石匾。
样边长城(庙港长城)是怀来县境内保存最完、建筑质量、规格最高的一段长城,位于庙港东、横岭西,总长约3000米,城墙都是用规则的大石条砌成。
据考证:明代修筑长城时把这段长城作为样板,供负责修筑长城的人参观采样,所以说这段长城是明长城修建时的试点和典型。说它是明代修建长城的“样板工程”,是名副其实的。因为庙港长城规格建制十分完整,质量也很高,城修得很坚固。据记载,明开国大将徐达修筑居庸关长城时想出了一个办法,为保证工程质量,先选择部分险要地段修建长城“样板”,以此来标定长城的质量和规格(也有一说是戚继光和戚继祖修建的这段长城)。最后选定在庙港一带,建造出明长城的精品——庙港长城。
板厂峪长城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境内,是明代大将戚继光主持修建的,长城一般宽为5米,高4.8米(其中垛口高约1.8米),用石头和青砖砌成,绵延约15公里,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敌楼星罗棋布,最高敌楼修建在800多米高的山顶上。
在板长峪村口,一块“板厂峪明长城砖窑遗址”大理石碑引起记者的注意。随行的许国华介绍,万历年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派中军门谭纶再次重修长城,在石筑长城的基础上加砖修复,并增修砖制敌楼50座。明代长城砖窑集中在板厂峪西沟和板厂峪东沟两片面积达200多亩的玉米地下。窑顶距地面25厘米,顶部由胶土、碎砖等分层筑成,透过被局部揭开的窑顶,可见由厚重的青砖筑成的窑壁。
2019年10月7日,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长城马水口段、样边段、板厂峪段被并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
*************************************************
截止目前,山阴县境内已发现的长城有北齐长城和明内长城两部分,明长城位于雁门关以北,东起苏家场村,西止新广武村西南猴儿岭顶,全长29486米(包括山险、河谷),残存墙体长11224米,敌台56座。分布于马营庄、后所、张家庄3个乡镇。据史料记载,这些长城大都修筑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
新广武段长城的第三段长城又是山阴县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起于新广武村戏台附近的208国道西,止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西南2.6千米的猴儿岭顶,全长3630米。呈西北——东南走向,为明代军事防御建筑。由墙体和垛口墙组成,墙体由黄土夯筑,外侧包条石、青砖,条石上砌青砖到顶,顶部铺墁方砖、长砖、砂石片。此段长城位于恒山支脉翠微山猴儿岭北山腰,由南顺坡势,直抵猴儿岭顶峰。海拔高差500余米,共有敌台20座,其中有4座敌台为空心敌楼,保存基本完整。这四座敌楼门额上各嵌一匾,如13号敌楼的“鍼扄”(门户的外栓);15号敌楼的“控阨”(控守边陲的要塞);17号敌楼南北门匾额分别为“雄皋”(雄伟的制高点)、“壮橹”(雄壮的盾牌);19号敌楼的“天山”(筑于高顶上的工事)。这些匾额首题“万历丙午中秋之吉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尾刻“兵备副史李茂春、左参将陈天爵、管粮通判蒲嘉轮立。”
2019年10月,新广武北齐、明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新广武段长城被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岢岚县王家岔乡位于县城东部、岚漪河北岸、荷叶坪山南麓。东与宁武县西马坊乡、五寨县经堂寺乡接壤,北、
西、南分别与本县神堂坪乡、岚漪镇、宋家沟乡毗邻。乡政府驻地王家岔村,距城22公里。这里地处峡谷深沟,
山高坡陡,森林茂密,海拔高度在1500-2784米之间。
荷叶坪-王家岔长城位于山西省岢岚县境内。王家岔有一段全国唯一的宋长城,东起王家岔村,由高龙峁大梁,至城东北隅500米处山梁,经城北暗门子(古为天涧堡隘)蜿蜒直至高家会乡草城村,绵延40余千米。这段长城全由片石砌成,大部保存较好,底宽4米,顶宽1.6米,最高处达3米以上。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发现有炮台遗迹,专家考证宋代才出现巨竹筒制成的初级火炮,这些炮台遗迹就更具时代性。
竹帛口长城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境内。城墙随蜿蜒起伏的山势修筑,墙高6.6米,顶宽3.6米,砖石结构,每隔一有1台,从韩庄到茨沟营20公里的地段上共有13个台。每个台都以"茨字"编号,台上额镶嵌着"茨字xx号"的石刻。从韩庄村东"茨字贰拾贰号"起,按从北到南的顺序编号,直到茨沟营。台呈正四棱台形,高12米,底边长12米,顶部略小。底部砌石条9层。石条长1-2米,厚50厘米,宽50厘米。石条以上用砖垒砌,砖重10公斤。台的基部为实体,与城墙相连,墙以上分上下两层,下层用砖碹成6个暗室,12个哨口(每面3个),暗室与哨口相通。中有一天井与上层通。上层有射击和守望用的垛口。有的台上有木建的房子,以遮风避雨,现均已拆除。
现存六个敌楼,为茨字22.23.24.25.26.27号台,6个敌楼除一个坍塌严重外其余基本完好,有两个敌楼尚有牌匾,阴刻楷书为茨字贰拾肆号台、茨字贰拾陆号台。这段长城长度约1.5公里,石砌,高度两米多,总体完好。
阳方口长城为明长城山西关隘之一。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北约13公里。阳方口堡城,东靠长方山,西傍恢河,为明嘉靖十八年(1539)巡抚陈讲所筑,万历四年(1576)增修。堡城周1公里左右。有“山西镇中路第一冲口”之称。阳方口堡城今已残毁,尚存城北砖券拱门,用横木支撑着,供行人来往。
宁武县,汉为娄烦县地,置有娄烦关。今县南的宁化村即为娄烦关南口,县北阳方口即为娄烦关北口。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为崞县、静乐县地。唐治宁武郡,明朝时无县的建置,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设宁化巡检司,十一年改巡检司为宁化守御千户所,隶山西都司。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设三关总兵,驻于宁武关,统领偏头、宁武、雁门三关边防事宜。宁武之称,取广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
2019年10月,长城新广武村段、荷叶坪-王家岔段、竹帛口段、阳方口段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
*********************************************
3.砬子山城遗址
城墙砬子山城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江山娇林场北镜泊湖中部西岸山峰之上,东南北三面被镜泊湖环绕,西侧是悬崖峭壁,西南面是陡坡,亦是东西两条山脊的合拢处。北面为缓坡,地势平坦开阔,与湖湾紧紧相连。山城依山势修筑,平面呈不规则形,周长约1771米,占地面积约170000平方米。
镜泊湖城墙砬子山城遗址作为牡丹江边墙的一处军事关堡,始建于唐代渤海时期,辽金沿用。元、明、清时期即被废止,一直到近代才有个别史料偶有提及。镜泊湖城墙砬子山城遗址文物本体都是于周边环境中取土、石堆筑,墙体走向也是顺应山势,并多利用自然山险做墙体。
2019年10月,砬子山城遗址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被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牡丹江边墙。
******************************************
4.老黑山城遗址
老黑山城遗址(重唇河山城遗址,并入牡丹江边墙,宁安市),位于镜泊湖左岸张广才岭老黑山山峰上。牡丹江边墙建于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的崇山峻岭之中,金代以后的元、明、清时期即被废止,一直到近代才有个别史料偶有提及,而由于东北地区金代以后社会发展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此,牡丹江边墙自废止后很少有人为扰动,直到今天其大部分仍然处于林木笼盖之下,故重唇河城址具有相当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同时期的各类遗存中较为罕见,完全具备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的基本条件,为我国唐代东北边疆少数民族考古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证据。
老黑山城遗址,东南北三面被镜泊湖环绕,西北约100米为黑龙江省农业银行疗养院。山城依山势而筑,处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平面呈不规则形,周长约1838米,占地面积约150000平方米。全城的制高点分别于西南角和东北角。
城内西北开阔,亦稍平缓,东南端狭窄而陡峭,中部偏东有一道东北-西南的山谷。西城垣中部土墙段设1门址,有山路通往城外山下,是山城主要的陆路通道。因城内陆形复杂多变,树木茂密,地表被腐植土和厚厚的落叶所覆盖,目前未发现任何遗迹。
2019年10月,老黑山城遗址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中被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牡丹江边墙。
**********************************************
5.板闸遗址
板闸遗址位于淮安市生态文旅区枚皋路、翔宇大道与里运河合围区域。遗址本体主要由古河道、水闸、堤坝、码头和建筑基址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其范围内还分布着三元宫、淮安钞关遗址等文物遗迹。2015和2016年,南京博物院和淮安市博物馆联合对板闸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挖掘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陶瓷器、铁质工具、铜钱和石建筑构件等3000多件文物。
2019年10月,板闸遗址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被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
************************************
6.源口窑遗址
源口窑址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双平乡源口村。窑址面积约4000平方米,窑床结构为龙窑,长约97米,有7条窑相互叠压打破,有原料制备和制作成型的工场作坊,坯泥淘漂、沉淀、干燥及储放的池子,陶车坑,素烧窑等。窑场废品堆积厚达10米。属元代。产口质量可分精粗两大类,种类多,釉色呈青绿,也有青中泛黄、泛灰等,多采用盏托形瓷质垫饼下加泥捏垫圈支烧。以刻、印花等各居多,有莲瓣、花卉、双鱼、八思巴文等其碗类器皿外多刻莲瓣。
源口窑址位于龙泉市道太乡源口村西北约3公里,土名杉茂林。1982年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龙窑长约97米。出土瓷器可分粗、细二类,器形有碗、高足杯、洗、盘、碟等。装饰手法以刻、印花为主。题材有莲瓣、花卉、双鱼及八思巴文。胎呈灰白色。釉色青绿,不少泛黄或青灰色。窑具有匣钵、碗形垫托和垫圈、垫饼。另外,还发掘了工场遗址4处,清理淘洗池12个、陶车坑10个、素烧窑炉4座以及房基和排水沟等遗迹。窑创烧于宋元之际,是元代龙泉窑青瓷生产的一处重要瓷场,产品种类繁多。
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龙泉窑遗址。
***********************************************
7.骆冲窑遗址
骆冲古窑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西郊骆冲村。窑址坐落在一个小土包上,其上生长有茂密的树木和竹子等植被。在古窑址的南部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湖。窑址地表散落有大量的瓷片、窑具及垫圈。
2010年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区域在古窑址的偏南部边缘。发掘面积有400平方米。发现l处瓷窑的操作间遗存、1座宋代砖墓以及大量的瓷片、烧窑具和垫圈。
2019年10月,骆冲窑遗址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被并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繁昌窑遗址。
******************************************
8.大上清宫遗址
大上清宫遗址,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上清镇东部,于2014年6月发现,考古发掘揭露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清理出宋、元、明、清建筑遗迹21处,出土建筑构件及生活器具一万余件。
大上清宫遗址是2014年6月被发现的,考古发掘揭露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清理出宋、元、明、清建筑遗迹21处,出土建筑构件及生活器具一万余件,是中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揭露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具有皇家宫观特色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遗址,是中国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2019年10月7日,大上清宫遗址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被并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山古建筑群。
********************************************
9.战国魏长城黄龙段
黄龙县战国魏长城位于黄龙县界头庙镇范家卓子社区石曲村,由澄城县与黄龙县交界处的范家卓子社区驮原村西北入境,经张家沟、红罗驿、柏树峁、翟尚、高家硷、石曲、前河等村,复入澄城县赵庄镇关则口村,全长6100米,呈东西走向。据《史记魏世家》载:“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352年)筑长城,塞固阴”。《史记。秦本纪》载:“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魏长城南起华阴西,经大荔、澄城、黄龙、合阳等地,向东延伸至韩城黄河西岸。 黄龙境内的长城,主要由墙体、山险、河险、单体建筑等组成,现存墙体高1至5米,宽2至6米,圆夯,夯层厚5至14厘米,夯窝直径5厘米。现存墙体12段,长3011米,山险580米,河险733米,消失1776米,有烽火台2座。
2019年10月7日,战国魏长城黄龙段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长城遗址。
******************************************
10.战国魏长城合阳段
战国时期,合阳属魏西河之地,魏国所筑之长城遗址犹存。魏长城遗址位于县城以北15公里处梁山南麓, 由西向东穿越皇甫庄、甘井和杨家庄三个乡镇的20多个自然村,长约20公里。西经大浴河入澄城县境,东入韩城市境。
其中杨家庄乡的木场、杜家塬,甘井的城后,皇甫庄的河西坡等段,长城残迹仍高1-6米,夯土层清晰可见。尤以东杜家塬村西一段保存完好,村东北尚有一座较为完整的烽火礅,为陕西境内魏长城遗址中仅存的一座。长城残迹蜿蜒越过徐水沟,延伸至木场村。河西坡一段依崖坎而筑,村中有一巨大的木瓜树,树龄有1700余年,高12米,树围6.3米。初夏繁华似锦,但从不结果,五根主干张开犹如一把打开的折扇。
2019年10月7日,战国魏长城合阳段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长城遗址。
******************************************
-
(2021-02-08 17:09:51)
-
(2021-02-07 20:23:32)
-
(2021-02-06 14:32:07)
-
(2021-02-05 19:49:09)
-
(2021-02-04 19:34:01)
-
(2021-02-03 18:22:03)
-
(2021-02-01 23:43:25)
-
(2021-01-30 16:28:31)
-
(2021-01-29 18:22:59)
-
(2021-01-28 17: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