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通谱】2017大走访系列报道之四--株洲王十万访亲观谱记
宗亲,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天下文氏一家亲”,再点关注,即能加入咱们文家人大家庭,恳亲问祖,联谊交流,与全球文家人在一起,获取最新资讯,让我们一起传播文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联结宗族根脉、传递家国情怀!
株洲王十万访亲观谱记
王十万,是湘中地区一个耳熟能详、有历史掌故的地名。这个地方位于湖南株洲县西南的湘江西岸,处于株洲、衡阳、湘潭三市交界之处,明朝时期这里叫“都石站”。唐代诗人杜甫漂流湘江,在此流连忘返,曾写下《次挽洲》一诗,诗中“参错云石稠,坡陀风涛壮”、“棹经垂猿把,身在度鸟上”,便是对此处景象的描写。发展到现在,这里成为株洲县的一个乡,水陆交通发达,社会安定繁华,人民生活富裕。这里生活着一支逾万人的文姓人,他们的祖先是衡山观湘派佑公位下曾孙思贤,明洪武年间,由衡山迁徙至此,至今已600余年,繁衍20余代。不知因何历史原因,在衡山观湘派的族谱中只记载到思公(即思贤公),后再无记载,因历经年久,难以考究。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衡山观湘文氏族谱》十七修时,我们对此事就进行过考究,但因资料不全,此事便暂搁了之。今年年初,远在四川成都工作的该支宗亲文镇和宗台,在四川大学文红星教授的帮助下与湖南总会取得了联系。镇和宗亲来电称,他应红星教授邀请参加了成都当地一些宗亲事务活动,深刻认识到宗族事务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深感本支系续修族谱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在镇和宗亲的安排下,我们与他四叔文兴元宗亲取得了联系,开始就该支系字辈源流进行了一些电话了解与探讨。3月4日,该支系文铁光宗亲来电,称该支系有一位文氏精英有意与湖南总会联系,诚邀我们前往考察走访。
2017年3月11号,湖南文氏宗亲总会会长文志雄与总会秘书文溢民两人代表湖南总会应邀走访王十万,拜访这支逾万人的文姓亲人,期望他们归入湖南文氏大家庭。
这次活动联系人是王十万中学退休教师兴元宗亲,事先相约在G4高速公路朱亭服务站见面。我们先前到达,竟然在此遇到进驻服务站休息的永新宗亲会副监事长文才树宗亲。异地偶遇,亲人相逢,双方都喜出望外,相叙宗情甚欢,并合影留念。些许,兴元宗亲到来,他那充满期盼的双眼,流露着浓浓的亲情,两手相握,眼泪竟然欲忍还溢。
我们急迫上车,在兴元宗亲的引领下,出了王十万高速出口,驶入幽雅的乡道,恰逢王十万赶集,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气象。过了王十万街市,驶上湘江河堤,湘江于此小镇折转东流,河面水雾连天,堤上乡道悠长。此情此景,正合我们寻亲收族的心情,正是:欲问亲情知多少?胜比湘江烟水深。
沿河堤行使约莫一公里,左拐,路面渐窄,疑似无路,前面突现一大院坪,汽车停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此行目的地。我们一下车,就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满脸笑容走出堂屋,迎上前来,伸出双手,四手紧握。衡山、株洲虽近距咫尺,而今此一握,却纵跨六百年,沧海桑田,情何以堪。在老人的引领下,我们进入堂屋入座。我们简要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并赠送了《天下文氏一家亲》刊物。
一阵寒暄之后,我们了解到面前这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的老者已过耄耋之年,名叫文新祥,1931年出生,懋字辈(相当于衡山观湘派“学”字辈),王十万第19代(江右第38代)。寒暄之后,他拿出收藏已久的族谱让我们观阅,并边看边解释。这套《中湘文氏六修族谱》于1926年出版,至今已有91年。老人对族谱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足见老人是一位藏谱而又懂谱的人。这套族谱能躲过漫长的战争动乱,特别是“文革”的浩劫,不知耗费了老人的多少心血。这套族谱的保存,为90多年后的今天续编族谱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依据,同时也为湖南文氏族谱资料的遗存作出了巨大贡献。
老人先拿出卷首与我们探研源流支系与字辈派语,谈到哪里需要考证时,他到房间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对应的珍藏卷本一一对阅。在看到我们对世系源流对答如流的专业水平以及逐字释义、标点断句的严谨态度,他很是感动,将所有族谱一并和盘托出,让我们尽情翻阅,逐一拍照。中午新祥宗老的儿子——在株洲县工作的国锋宗亲特意赶回老家为我们做饭,我们一起享用了一顿香喷喷的、饱含血脉亲情的农家柴火饭菜。
下午,我们就王十万的宗亲事务和一些建议性的工作方案设想作了广泛性的意见交流,国锋、兴元宗亲纷纷表态,将积极配合总会工作,对总会安排的工作将进行逐一的落实。
这次会面筹划时间之长,心愿之久,顾虑之多,实难祥叙,今日终成此行,其结果比预想要圆满得多,这个圆满的结果,首先要感谢这些有识宗亲的积极支持与配合,还要感谢作为此行推手的文氏精英人士,正因为他们的支持与推动,我们才有了今天行动的动力。愿我们一起实现心中的梦想,完成先祖未竟心愿,抚弥史迹,促进家族大融合,以垂鉴子孙后世矣。
此行让我们深深认识到:作为湖南文氏宗亲总会,我们要坚持“天下文氏一家亲”理念,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要让全省境内每一个文姓亲人能感受到总会的温暖。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工作到家了,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符号——姓“文”,毕竟血浓于水。
——文志雄报道
热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