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散文】第116期|黄土墙
少年时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黄土墙
马丽芬
编者按:
一位离开故乡多年的游子,对故乡深情的回忆。看着这些朴实的文字,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怀念。看着这些带有泥土气息的文字,故乡的一山一水萦绕每位读者的心头。
我曾讲过,我家的三间正房和三间西厢房原先是有院套护着的。院子东侧的黄土墙是防御外扰的主要屏障,这面墙在我们兄妹几个没出生之前就有。我们谁都没参加过那场工程“浩大”的劳动,从记事起它就一直矗立在那里。黄土墙从南到北长二十余米,宽约半米,高约两米。墙基用的是大块石头,墙身用的是通透的黄土。无论是石头还是黄土都不是取自家乡一带,因为家乡地处平原,周边没有山,无石可采。家乡地里的土是黑色的,同灰炭一样。如此可以想象,当初父亲一定花费不少精力,用去不少钱财,雇人去外地将买到的石料和黄土运回家来,再雇人花上几天几夜,还可能是十天半个月砌成的这面墙。怪不得那墙上后来长出的草和开出的花有些在本地根本找不到,那种子一定是从黄土的产地随着黄土一起运回了我家。
在黄土墙内侧中间紧靠墙根处,有一个两米见方的黄土堆,那是砌墙时剩下来的余土。弟弟常借着黄土堆爬上黄土墙,骑在墙头上一玩就是大半天。可能就是从那时起,弟弟对墙头上的花和草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在他后来的诗歌集里都看得到。我还在《弟弟》那篇散文中,引用过弟弟写的一首诗,诗写的就是关于黄土墙以及黄土墙中长出的那些小小的无名花草。
黄土墙的外侧即墙的东面,是我家一块堆放柴草的空地。空地中央有一棵大柳树。那树好像耐不得寂寞一样,将庞大的枝杈翻墙伸向院内,正好为黄土堆撑起了一把大伞。夏天,家人同邻居们在树荫下乘凉,活泼好动的我,常常趁这个时候攀上黄土堆,手里拿块小手帕,腰身左歪歪右扭扭地为大家表演节目,逗得大家引俊不禁。现在想起来,那真叫人小胆大不怕羞啊。
随着家境愈来愈败落,先是黄土墙南端的黑漆大门拆掉了,最终成了烧柴。黄土墙虽然没坍塌,但随着西厢房的拆除,院套已不复存在,黄土墙自然也就失去了护院的功能。在我离开故乡许多年后,听说侄子盖新房,将黄土墙的黄土和石头全部用作了新房的地基和墙基 。黄土堆也在黄土墙消失之前,被那时能烧得起煤的邻居们,今天一锹、明天一铲地和在煤坯里烧掉了。
曾经的黄土墙——弟弟儿时的坐骑;曾经的黄土堆——我儿时的表演舞台,如同我的童年,早已陨落得无影无踪。唯有记忆,还真实的保存着。
(责任编辑:王志胜 图片由马歌提供)
作者简介:马丽芬,退休前系大连市政协秘书长,副厅级。辽阳县刘二堡镇马家村人。
《衍水文学》约稿启事
各位喜爱文学的朋友们:
《衍水文学》公众号创刊一年多来,得到了广大热心读者的青睐。微刊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以多媒体的方式,推送精品散文,介绍名家经典,挖掘新人新作,力争办成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一流新媒体。
为提高办刊水平,诚邀各界作家和散文爱好者助力,欢迎踊跃投稿。
稿件要求原创,必须是首次在本平台发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宣传正能量。字数一般控制在3000字以内,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每位作者随稿要提交2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一份,注明本人工作单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并附近照一张。
稿件一经采用,经编辑制作,以文字+图片及音频等形式,在《衍水文学》公众号上发表。
严禁一稿多投,投稿一个有未接到录用通知,可另行处理。
来搞一律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微刊编委会邮箱:94124915@qq.com
一个辽海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一个传播辽海正能量的舞台,欢迎关注转发投稿。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
衍水文学展示辽海人民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