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联选萃:谦冲(上)

这一讲我们来说说“谦冲”。

“谦”和“冲”意思不同,“谦”指的是在功劳、名利面前主动退让,不居功骄人、不恃才傲物;“冲”就是“虚”,指的是敞开心扉,接纳万物,不固执己见、不刚愎自用。

上篇中,我们先来看一看“谦”。

先看吴大澂(1835-1904)先生一副: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下联不用讲了,这里只看上联“谦卦六爻皆吉”。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中讲:

如果学会了《易经》,不必卜卦,六十四卦,没有哪一卦是完全好或完全坏的,每个卦都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但这里有一个唯一的例外,那就是“谦”卦、这一卦六爻皆吉、是全好的。谦退,谦让,有利益大家拿,自己都不要,这是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

关于“谦”卦的卦象、卦辞与爻辞,我们看看下图:

上图中的图像,就是这一卦的卦象。

上图中最下面的“亨。君子有终”,就是这一卦的“卦辞”,意思是——顺利,君子有好的结局。

上图中右侧、从下到上、从“初六”到“上六”,其对应的左侧图形就是6个“爻”。每一爻都有爻辞,也就是“初六”到“上六”右侧的文字。“谦卦六爻皆吉”,就是说上图中6个“爻”的爻辞都是吉利的。

我们看看其中“九三”“爻”的爻辞吧,说的是——“劳、谦,君子有终,吉”。关于这个爻辞,南怀瑾先生是这么讲的:

拿唐朝的名将郭子仪来说吧,那就是“劳”而“谦”。他是四朝元老,后来安禄山造反,唐明皇逃难,唐朝的天下已经完啦,是他一手把它扶起来、把它救活的。但中国人常讲“功高震主”,所以很多人替皇帝出主意,要皇帝收回郭子仪的兵权,免得郭子仪造反,对皇帝不利。于是皇帝就下命令,要他把兵权交出来,他马上照办,统统交了,等于现在的退伍还乡,不带一个干部,只带了几十个老弱残兵,回去种种菜、养养鱼,国家的什么事都不管不问。

等到天下有事情,西羌造反,皇帝叫他出兵,他一个兵也没有,但他一接到命令,换上军装,带着那些老弱残兵上马就走。一路走、一路收容散兵游勇,编成了部队。当他把敌人打平了,皇帝叫他下来,他就把兵权交下来回家,还是那几个老弱残兵跟着他。

后来皇帝身边的太监妒忌他,挑拨皇帝下令把他父亲的坟墓都挖了,他都知道。后来连皇帝——唐明皇的孙子唐代宗——见了他,都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向他道歉,不该挖了他的祖坟。

郭子仪说:“陛下不要难过,我带兵几十年,我的部下、挖人家祖坟不知道有多少,我想我这个是报应,不要管他是谁挖的了。”

当然他也很痛心,但他就那样大量。 因为“劳”、“谦”,所以他“君子有终,吉”,不仅被朝廷封为汾阳王,还高寿活到85岁,福禄寿考俱全,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人。

——选自《易经系传别讲》(有零星删改)

图—康熙五彩郭子仪拜寿纹棒槌瓶(清)

图—郭子仪拜寿人物金漆木雕板(清)

作为中国历史上成功学的大IP,“郭子仪拜寿图”成了中国传统绘画、雕刻中的经典题材。

接着看谭延闿(1880-1930)先生一副:

武公之诗是曰抑,老子所宝首在慈。

上联“武公之诗是曰抑”,出自《诗经》中的《大雅·》,作者据说是卫武公,其内容是规劝周平王要谦抑下人。这一篇开头这样写到: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这段话的大意是:谦抑谨慎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品德的端正。常言道:聪明人也会做傻事。一般人如果做了傻事、那是因为他不够聪明,而聪明人如果做了傻事,那只能说明他自命不凡、肆意妄为了。

因此,上联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卫武公之所以做这首诗,就是要告诉领导者——做人应该谦抑谨慎呀。

下联“老子所宝首在慈”,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如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这段话的大意是:我有三件宝贝: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说话办事不抢先。慈爱可以使人勇武;节俭可以使人宽广;说话办事不抢先,反而可使人后来居上。

那有人可能会说了,为什么“慈爱可以使人勇武”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见过母鸡领着一群小鸡的场景吗?这时候如果你敢靠近小鸡,母鸡是会和你拼命的。

《史记·吴起列传》中有一则记载更发人深省: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看这一段话,吴起通过为父子两代伤兵吮吸脓疮,以悲悯慈爱换来士兵的勇武赴死,这就是“慈故能勇”。

下面看曾熙(1861-1930)先生一副:

正义不阿世,大德常下人。

上联“正义不阿世”,是说要刚直不阿,不要随便向世俗妥协。这不是傲气,而是傲骨。

下联“大德常下人”,是说道德高尚的贤人君子,待人接物往往都很谦恭。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堪称这一方面的典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范仲淹先生的《严先生祠堂记》: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大家看,这里通篇都在讲刘秀和严光、这两个人如何互相成就——严光有光不沾,益显清高;刘秀不忘旧情,更见伟大。

为什么说刘秀不忘旧情呢?大家看,刘秀贵为皇帝,对发小严光没有一点傲慢之气,不仅想给他荣华富贵,甚至还与他同榻而眠。这就是“大德常下人”呀。

接着看于右任(1879-1964)先生一副:

高山安可仰,大德更无名。

看这两句“高山安可仰,大德更无名”,往往会使人生出一种感慨——我们身边可能有一些水平很高的人,但就因为他们离得太近了,我们根本看不出他有多高。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了林语堂先生《我的愿望》中的一段话:

我要几位知心友,不必拘守成法,肯向我尽情吐露他们的苦衷。几位可与深谈的友人,同时能尊重我的癖好与我的主张。我要一位能做好的清汤、善烧清菜的好厨子。我要一位很老的老仆,非常佩服我,但是也不甚了了我所做的是什么文章。

我最喜欢最后一句。我可以想见——这位老仆常给别人讲:自己主人很牛。但别人要问他哪里牛,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挒着脖子反复强调:反正就是牛,比谁都牛!

林语堂要的,估计就是这“高山安可仰”、“被人当神仙一般崇拜”的感觉吧。

下面看杨沂孙(1812-1881)先生一副:

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大方无隅大象无形。

上联中的“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这一句的意思是——最好的善(美德)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润泽万物而不与其争名夺利。它总是呆在大家都不喜欢呆的地方,所以它和“道”最接近。

上联中的“上德若谷”和下联“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这一段话全都在讲正和反的辩证。“上德若谷”、“大方无隅”、“大象无形”的意思是——崇高的品德,往往反而像低卑的峡谷;因为形状太方,反而连角也看不到了;因为形象太高大,反而连轮廓也看不清楚了。

接着看溥儒(1896-1963)先生一副:

清畏人知名益显,抑然自下德斯崇。

这一联“清畏人知名益显,抑然自下德斯崇”,和上面老子的辩证理论差不多,不细说了。

不少谚语也在讲这个道理,如“深水不响,响水不深”;“饱谷头朝地,瘪谷头朝天”;“说长便是短,知短便是长”;“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

下面看陈修榆(1858-1942)先生一副:

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这一联“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用自然界的山、海作作类比,将“谦受益”的美德讲得太“信达雅”了,因此流传极广。

接着看铁保(1752-1824)先生一副:

让人上人抑我益我,有酒吃酒读诗学诗。

下联不说了,这里只看上联“让人上人抑我益我”。意思大致是——越让人,越胜人;越低头,越出头。很像前面一联中的“抑然自下德斯崇”——你越不要嘉名美德,嘉名美德就越会缠住你不放。

《资治通鉴》里记载有一则、唐朝宰相娄师德“唾面自干”的故事:

娄师德其弟守代州刺史,辞之官,教之耐事。师德曰:“吾备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其弟跪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师德忧:“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这样看娄氏兄弟、虽然不免矫情,但人家在盛名炙手时,能如此谦抑自卑,亦属难能可贵。娄师德一生两度拜相、富贵终老,死后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郭子仪等,均跻身大唐凌烟阁功臣之列,也算是“劳谦,君子有终”吧。

下面看刘墉(1719-1804)先生一副(自书暂代):

无伐无矜真富贵,有为有守是庙堂。

上联“无伐无矜真富贵”,这里的“伐”和“矜”都是“显摆、吹嘘”的意思,这一句是说——真正富贵的人,是没有必要去显摆、去吹嘘的。反过来说,整天显摆、吹嘘的人,内心都不免极度贫乏,总想借着显摆、吹嘘来收获一点别人的肯定。

下联“有为有守是庙堂”,意思是说——既要积极进取(有为),又要坚守底线(有守),这才是志存天下、功在社稷的庙堂之士呀。

接着看左宗棠(1812-1885)先生一副:

时事亦当参古礼,人为不敢恃天功。

上联“时事亦当参古礼”,有点泥古不化,似乎不该提倡了。

下联“人为不敢恃天功”,则是在告诫自己——做成一件事,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条件。有些人喜欢把功劳都记在自己头上,这真是“贪天之功”啊。

下面看翁同龢(1830-1904)状元一副:

业高乎众志难满,泽及于人功不居。

这一副写得太好了,“业高乎众志难满,泽及于人功不居”,对付出永远不满足,对回报永远不在乎。正如雷锋同志所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接着看谭延闿(1880-1930)先生一副:

圣言示我真当畏,至德使人无可名。

上联“圣言示我真当畏”出自《论语》,原文如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这句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做人要有底线。

下联“至德使人无可名”,意思是——水平太高了,功劳太大了,什么样的“名”,对他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是这个意思。尘世间的所谓“名利”,在“至人”、“神人”、“圣人”面前,根本没什么意义。

比如曾经十多年蝉联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2008年宣布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会。这样的人,正是“至德使人无可名”。

最后看史致光(1752-1828)状元一副:

福慧双修须及物,身名俱泰要留余。

上联“福慧双修须及物”,意思是——要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切忌好大喜功、虚张声势。

由这一句,想到好多退了休的人,有知识有阅历,有时间有精力,每天无所事事,生活内容主要是用嘴巴指点江山,用身体摩擦空气。建议政府和社会多做一些引导、多创造一些机会,让这部分人力资源再发挥一点余热。同时,一个人越觉得自己有用,精神状态也会越好,也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记得有一次在国家博物馆,遇到有位老大娘一直站在司母戊大方鼎旁边。我走到跟前的时候,老大娘问我要不要讲解,我接受后,她就愉悦认真地讲解起来。她讲解得生动丰富,比标准的解说词好多了。

讲完后闲聊了两句。大娘讲她自小就喜欢历史,现在退休有时间了,只要家里没事,她就来这里义务讲解。既锻炼了身体,又活动了脑子,还服务了社会,多好呀。

胡耀邦同志曾写过这样一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说得实在太好了。

下联“身名俱泰要留余”,意思是——在名利面前要谦退,不要把便宜占尽,一点余地都不留。俗话说:凡事留一线,过后好相见。再说了,谁又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贡献呢?对于你得到的回报,或许不少人心里还不服呢?

当今社会,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出人头地了。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主动加入社会协作网络。而优质的协作网络,一定是一群高自尊人的命运共同体。它绝不会在利益分配上过多纠缠不休、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入伙”者不紧要能力超群,还更需要品德高尚。

如果你总想着比别人多拿一点,或者说自己一点亏也不能吃,那即使你侥幸加入了这样的优质网络,也会很快被清除出局。锱铢必较、分寸不让,最终会是你作茧自缚、把自己给困死。

因此,多干一点,少拿一点,往往不仅是一种谦让的美德,更是一种聪明的智慧。


(0)

相关推荐

  • 千古绝对!上联:“见人宜说三分话”, 下联听了很伤感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对联的故事,今天这个上联,依然能反映出一个很大的道理,这个道理依旧适用于现在,那么这个上联是什么呢:见人宜说三分话.这个上联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那就是平时见了别人,当然不是最亲的人 ...

  • 下联:关门,上联怎么填

    今天的对联,下联是:关门,上联如何填呢? 下联"关门"要求对上联.关门是平平,对的要仄仄. 如果是家中的大门关闭,大概有这几个意思:拒绝客人来访,所以: 上联 谢客, 下联 关门. ...

  • 书房联选萃:知交(上)

    知交也就是朋友.从文字起源上讲,"朋"好像是连起来的两串玉,"友"好像是两只手,合起来大约就是"一块相处"."互相帮助" ...

  • 书房联选萃:寄托(上)

    漫漫人生,总得有点爱好来寄托身心.唐代大画家张彦远(815-907)曾有一段话讲自己: "鸠集遗失,鉴玩整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画,毕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敝衣,减粮食.妻子童 ...

  • 书房联选萃:敬谨(上)

    "敬"指的是"严肃认真","谨"指的是"小心谨慎"."敬"与"谨"相比,&quo ...

  • 书房联选萃:安逸(上)

    从"安逸"这两个字的造字本义上讲,"安"是个会意字--上面"宝盖"指房子,下面是个"女".女子呆在家里,感觉很" ...

  • 书房联选萃:惬意(二编上)

    "惬意"已经写过一篇了,最近又陆续搜集了一些这一类的,这里录为"二编",分"上"."下"两讲来说一说. 这一讲先说一说陶 ...

  • 书房联选萃:修身(上)

    这一讲来说说修身.先讲一个小故事: 王阳明先生小时候,曾问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讲"是考功名做官",王阳明觉得老师讲的不对,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应该是"做圣贤那样的人&q ...

  • 书房联选萃:出入(上)

    孔子曾讲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大约是--天下要用我的话,我就好好效力:要不用我的话,我就藏起来,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孟子也讲过类似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用之则行&quo ...

  • 书房联选萃:超然(上)

    "超然"这个主题源于苏东坡的名篇<超然台记>.这个台是东坡先生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修葺的,弟弟苏辙很了解哥哥的怀抱胸襟,为其取名"超然台". ...

  • 书房联选萃:聪明(上)

    这一讲我们来说一说聪明.常言"耳聪目明",指的就是眼睛和耳朵这两个器官性能良好.现在大家讲"聪明",多指它的引申义,也就是--脑瓜很机灵.智商不一般. 先看左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