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此地巴”的由来
大连人主要由两支人组成,一支来自建市前后,当地人称为“海南丢子(e韵,音额)”;另一支是当地人,海南丢”称之为“此地巴子”,或“此里巴子”。
所谓“此地巴”,通常意义是指旗人。
明初,洪武皇帝收复辽东,设置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四卫,戍边卫国。
明末,战乱频生,因为马背民族喜欢屠城,辽南明朝人或被屠杀,或逃至附近海岛,或逃往山东。
致使辽南地区(复州、金州)几无人烟。
顺治十年(1653年)从山东登、莱、青等府招募汉人屯边。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廷将金州城南门以南半岛上的全部汉族居民,都编入旗籍。
即今老虎滩、青泥洼、小平岛、营城子一带编为“正黄旗汉军”;
金州城西南毛营子、南关岭、大连湾、革镇堡、辛寨子一带编为“镶黄旗汉军”;
今长城、龙头、水师营、旅顺街、双岛、老铁山一带编为“正白旗汉军”。
这些人的后裔大连地区俗称“汉三旗”,分散在大连市直属市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等地。
另有从长白山迁来“满洲”移民驻金州等地,以防汉人哗变;同时阻止汉人涉足所谓满洲龙兴之地。
老辈儿,王家桥的王、金家街的金、周水子的周等大姓皆是镶黄旗汉军,
而青泥洼因为建市来了大批海南丢,彼此互称,以示区别。
满洲实为西伯利迁来的通古斯人。
建州女真源出胡里改路女真,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县一带。
辽代有古里甲部。
金代、元代由胡里改路女真。
所谓古里甲、胡里改即是渤海国忽罕州之忽罕。
明代,胡里改路女真形成胡里改部、斡朵里部、毛怜部。
明初,胡里改、斡朵里部南迁,最先是迁居到绥芬河一带,此地为渤海国建州故地,被明朝称为建州卫。
后来又迁居到珲春一带。
后,胡里改部的阿哈出、李满柱率部先迁徙到浑江流域(当时叫婆猪江)生活,今白山、通化、桓仁一带。
努尔哈赤的祖先所在斡朵里部,在孟特木的率领下由珲春迁居图们江南岸阿木河一带。
后来,孟特木同母异父的弟弟凡察带领部分斡朵里部的人口,大约300余户,迁居浑江流域,与胡里改部汇合,被明朝安置在苏子河上游的赫图阿拉一带,即今辽宁省新宾县一带。
此后,建州女真胡里改部、斡朵里部一直居住在赫图阿拉城到浑江一带,直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5年11月22日(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后金皇太极颁布命令:“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女真)。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
图为: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纪盛《满洲原档 第九册 4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