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作乐、乐此不疲的王玉忠院士
1961年,王玉忠教授出生在山东威海,19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现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4年6月毕业于四川(高分子)材料学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9年在德国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 作 DAAD 访问教授;
2002年在英国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作英国皇家学会访问教授;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王玉忠院士一直致力于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当中,网上对于他的人物专访寥寥无几,对此,王玉忠院士这样说,“我不愿意接受采访,我更愿意埋头做事。
每天早上五点,王玉忠院士已经起床,看文献,改论文,在早上宁静的环境下等待着妻子的早饭,吃过早饭,王玉忠院士开始步入一天的工作当中,这项工作王院士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并且以后还会继续做下去。结束了一上午的工作,本以为他会好好地款待自己,没成想,他只是用盒饭或面摊“打发“了自己的午餐,然后继续回到办公室开始工作,然后回家吃饭,看新闻,之后,便要再回到实验室里,直到11点学校的东大门关闭前才会离开。每一天,王玉忠院士都是这样按部就班,家——学校——家,我们能够从中看到工作的乏味,但对于王玉忠院士却能够”苦“中作乐。
2015年王玉忠院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对于当选院士王玉忠看得很开,照常上班,照常教学与科研,他说“其实,院士只是一个学术荣誉而已“。长期大量的工作对王院士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眼睛近视,腿还会时不时的疼,但他对工作还是乐此不疲。王院士虽然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工作始终排在第一位。
机会总是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长期不懈的工作,大量的教学任务。培养了近百名的研究生,取得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发表了400余篇SCI论文SCI他引6600余次,基础研究成果两次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大量被实施应用,为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获得2项国家二等奖和5项教育部和四川省一等奖。
博士毕业后,王玉忠一直留校任教,由于对高分子的热爱之情,王玉忠院士已经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孜孜不倦地研究了三十多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阻燃材料、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等。拿半生时间做学问搞科研,从一开始在简易搭建的大棚下做实验,到现在拥有自己的实验室;从入门到精通,再到现在做出技术成就,一路走来遇见的困难之多毋庸置疑。但他一直怀着这样的信念:“人的一生做不了太多的事。我觉得一个人在一生中能把一件事真正做好,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人生的价值也就得到了实现。”
现在王玉忠院士在无卤阻燃材料领域已经获得了突出的成就,由他发明的技术所生产的几种重要的阻燃产品获得了非常高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有的达到了80%,他的研究成果还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高分子材料中,开发出在多个领域有应用价值的阻燃材料。
不过,王玉忠院士认为,阻燃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放眼全国甚至全球,阻燃领域还需要有更多的技术突破。
路漫漫其修远兮,凭借一腔热爱上下求索的王玉忠从事科研工作多年,至今已经获得多项荣誉,这不仅是一种学术荣誉体现的是对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的认可。从王玉忠院士的身上,我们能够学到:每一个人的努力都能够得到回报,越努力,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