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武大赏樱
二月里的梅花即将谢幕,是要告别寒冬。三月里的小雨接踵而来,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日子里已经开始想念三月的樱花了! 明日,天气预报说南方连绵的雨水要结束,接着是好几天的明朗升温的日子,该是那含苞的樱花盛开的好时机了!
三月,芳草渐绿,花事渐喧,春暖花开的季节,在一众花海里名气好像属于樱花。作为著名的赏樱圣地,武汉这座城市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天南海北的赏樱客。武汉赏樱源自武大,武汉现在虽然已经有多处赏樱景点,但武大的樱花还是久负盛名,因为它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元素。
根据中国天气网和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发布的樱花预报信息,今年武汉大学的两个主要赏樱品种为中樱染井吉野和江户樱花,它们的初放日预计在3月15日左右,盛花期在3月18-28日之间。
武大赏樱全国有名,好多年来,大部分人来武大也只是在樱花大道上赏赏花拍拍照而已。其实,来武大除了赏花外,一定要了解武大樱花的历史和武大的历史,走一条人文路线才不虚此行。笔者梳理了一些信息,简单绘制了一条直观的路线。它的起点要放到距离武汉大学正大门数百米之外的武汉武昌街道口劝业场,这里还有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所建的武大老牌坊门,目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上世纪三十年代,武汉大学由武昌老城迁往珞珈山附近,新址地处偏僻之地。从武昌老城出城到现在街道口附近,当时是一片良田和水塘。为了让前往武大的人们更容易找到武汉大学,于1931年,在今街道口劝业场这里建了一座木质牌楼(如下图)。牌楼为仿北方牌坊式样,四柱三间歇山式结构,琉璃瓦顶,略施斗拱,油漆彩绘,古朴大方。那时该处是一片开阔之地,木牌坊建成次年,就被毁于龙卷风。
1931年的木质牌楼
1937年,武汉大学在原址建造钢筋水泥冲天式牌坊,但牌楼仅仅是作指示作用,周边的地块不属于武汉大学。随着时代变迁,武大民国老牌坊渐渐被周边林立的高楼包围,孤单地留在了劝业场。而武汉大学的正式大门,也回归到现在的位置。武汉大学如今的新大门,即是仿制当年劝业场的牌坊。
上世纪30-40年代武汉大学老牌坊(楼)
处于街道口劝业场的民国老牌坊(楼)
从民国老牌坊沿着劝业厂前行数百米,穿过珞狮北路,步行不到百米,就是武汉大学的正大门(仿制民国老牌坊的新牌坊)。
武汉大学正门的新仿牌坊
再一路向前三、四百米,就是赏樱圣地樱花大道了。
在樱花大道口的左侧,是宋卿体育馆。这座体育馆是中华民国初年的大总统、武昌首义都督黎元洪所捐助。黎元洪,字宋卿,故这座体育馆名这宋卿体育馆。体育馆于1935年10月开工,1936年7月竣工,馆长约35.05米,宽约21.34米,建筑面积2748平方米。体育馆为轮舵式山墙和三重檐歇山顶,既表现出现代新型大跨度结构的建筑技术,又保持和发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是当时中国规格最高的大学体育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
即将竣工的宋卿体育馆
竣工后的宋卿体育馆
今日的宋卿体育馆
今日的宋卿体育馆
再继续向前,就是樱花大道的主要赏樱地点 —— 老斋舍(当年的男生宿舍)。老斋舍于1931年9月竣工,如今因紧邻樱花大道而得名“樱花城堡”。老斋舍竣工之初是没有樱花的,从下面这张1932年左右的武汉大学照片可知。
下面这两张1935年左右的武汉大学照片也可获息,斋舍门前当时是没有樱花的。
下图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早期,老斋舍南面的道路,也就是今天的樱花大道,还看不到樱花。
1938年,日军即将占领武汉之时,武汉大学被迫西迁。武大讲师汤商皓,因其妻子为日本人,可以与日本人进行交流以保护学校,因此汤商皓被作为留校人员留守武大。
日军占领武汉之后,起初在武大驻扎了一个联队。1939年初武大改为日军后勤基地驻地。汤商皓重往探访武大,接见者为日军文职武官高桥少将。高桥少将说:“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点缀,可自日本运来樱花栽植于此,以增情调。”高桥一时兴起,还带着汤商皓走到文学院前,指了指准备栽樱花的地方。汤商皓对此心有不满,但又不能公开反对,于是针锋相对地提出:“可同时栽植梅花,因中国人甚爱梅也(予意,樱为彼之国花,梅乃我国国花)。”但是高桥却回答:“樱苗易得,梅种难求,明年今日君等可来此赏樱。” 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汤商皓的意见。汤商皓当年建议种梅花,也为后来武大梅园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日本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出版物中占领下的武汉大学照片
1939年日军占领武大校园时种下约30株小日樱花,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
1947年武大师生从四川迁回珞珈山后第一次看到的樱花
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日军种植的樱花大多自然死亡。1957年,武汉大学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由于周恩来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于是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部分转赠给武汉大学,这批樱花于1976年开花。笔者小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年到武大春游时所看到的樱花应该就是这一批。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樱花大道
1983年1月15日,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京都府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的迁先生向当时在京都大学学习的武汉大学生物系教师王明全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经王明全转赠给学校后,栽植于枫园三舍南侧公路边和樱园附近,1986年全部开花。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率团访问武汉大学,赠送樱花树苗200株,后栽植于八区苗圃。1995年,武大校友、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张朝臣研究出试管樱花,大大缩短了樱花的生长、开花时间,很快受到园林部门的青睐。
上世纪八十年代,武汉大学绿化委员会成立后,对校园内的樱花树进行了全面、合理的布局,扩大了樱花的栽植地段,使樱花树从樱花大道及其道下的广阔地带,逐步扩展至鲲鹏广场、第四教学楼、人文科学馆以及行政大楼等处。时至今日,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樱花和红花高盆樱桃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每年三月樱花盛开的时候,武汉大学里游人如织,除了是花海外,更是人海。
赏游樱花大道的樱花之余,还可以穿过老斋舍,去欣赏武汉大学民国时期的老图书馆。这些充满着人文气息的老建筑,它散发出的味道会浸润到你的心灵,让感受就是与在别外赏樱不一样!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图书馆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图书馆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图书馆
如今的老图书馆
老图书馆旁边是文学院老楼。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文学院
如今的文学院老楼
经过老斋舍,旁边就是理学院老楼。
1935年左右的理学院老楼
如今的理学院老楼
经过理学院老楼右转向前,就是武大最后赏樱的地点了 —— 老行政楼。老行政楼最早为工学院楼,1934年11月开工,1936年1月竣工,建筑面积8140平方米。竣工不到三年,就被日寇侵占,成为日军的医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武汉大学工学院被撤销,学校便将工学院大楼改作行政楼,并一直使用至今。
1935年左右的工学院老楼(行政楼)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时期的行政楼
如今的行政楼
如今的行政楼
穿过行政楼是武大也很有名的梅园,这是武汉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武汉大学绿化委员会后种植的。这片梅园,承载着汤商皓先生抗战时期护校时没能种植梅园的夙愿。
行政楼与老斋舍之间的操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1938年上半年,蒋介石就是在这个操场上检阅抗日军官训练团的将士。
下图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珞珈山上拍摄的武汉大学鸟瞰图。
关于武汉大学,要了解的还有太多,这个三月,除了武大的樱花吸引了众人目光,我想樱花背后的故事也需要人们去获知,在赏花的同时丰富一点人文知识不失为一件乐事!之前,笔者还写过一篇关于武汉大学的《半山庐与十八栋》,建议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游览一下武汉大学的老职工宿舍,那里别有洞天。
在这个三月,樱花季,写写武大的樱花,是为了更多地了解一段历史。篇尾我更想说的是,武汉大学不仅仅只有樱花,还有其它更多值得看的地方!
小贴士:
武汉大学赏樱预约方式:社会公众可通过武大门户网站或官方微信的网上报名通道,使用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实名预约,预约成功后打印二维码电子票或下载至手机。
参观指南
1、入校参观时,该校实行双重核验:在正门、西门和文澜门,现场扫描二维码电子票后核对姓名及身份证;
2、拟对樱花大道、鲲鹏广场和行政楼周边进行中心区封闭管理,预约参观者经再次核验后才能进入该区域。
参考阅读:
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一鉴斋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