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平凡的“佛系”可以有,半官半隐的“诗佛”也能学

从高中起就梦想成为章子怡的演员微子,十多年的努力没有实现,在新年的第一天喝了药。

  本月上中旬,南昌红谷滩新区一儿子和父亲留下遗书,在一周之内相继跳楼身亡。

  1月21日,广西合浦县公馆中学一13岁女生陈某某留下遗书后,在学校教学楼坠楼死亡。

  从媒体披露出来的青少年自杀事件,一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这绝非主流,但与最近媒体热议的“佛系青年”形成强烈对冲。应该说,批评“佛系青年”的人们,更不能接受“血性青年”的无谓死亡。面对一个个年轻生命的凋谢,我们应该反思,年纪轻轻,还没见风雨,就“佛系”处世固不可取,但对“佛系”的讽喻、排斥别过了头。

  真正的佛法大概不会认可所谓“佛系青年”的佛性。许多自喻为“佛系”的,恐怕只是来佛门买椟还珠,不得要义。尘世与佛法究竟应该把握个什么度,被称为“诗佛”的大唐诗人王维可资借鉴。

“既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满怀政治抱负的王维在朝廷政治生态突变,仕途遭排挤时,不愿同流合污,于是有了归隐田园之心,向往普通农人生活。“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处,渔歌入浦深”,明确表示要跳出污浊的是非圈子,不与现实合作。他在《陇头吟》中,劝踌躇满志的长安少年,看看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想想“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他何尝不是劝自己,赏罚不公,古来如此,何必纠缠不放。

  怎样都好,无欲无求,肉身存在即可,不必事事萦怀。对比当前被诟病的“佛系”,王维是有原则和价值坚持的,对人生选择是有弹性的。被发动叛乱的安禄山捕获后强任伪职的他,强忍羞辱,仍然心系朝廷安危。他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寄托了高洁情怀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代的其他诗人,或愈挫愈奋,或沉郁悲愤,都是一种生存方式,避开风险、追求恬淡宁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站在道德制高点,你会对“佛系青年”恨铁不成钢;看看这些不珍惜生命的惨剧,我们是否应该保留一点对他们苟且的认可,他们有做铁或者做泥的权利。活下来,才有可能悟透人生。真正的悲悯和期待,对这个群体精神的支撑,不是一味指责,不妨让他们学学诗佛王维,细细体会人生的禅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生在高处,随时准备接受平凡。

  有另外一则新闻,两口子借钱买学区房,让儿子读上了好大学。哪知大一刚念完,儿子要退学组建一个乐队。苦劝无果的妈妈无法接受这不成功的儿子,从23楼的阳台跳下下去。可以设想,只要不接受平凡,妈妈不跳,很有可能是儿子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