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8分钟拉高了全球的浪漫指数,法国人为什么这么强?!
在东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全世界收到了来自巴黎的情书。“巴黎8分钟”演绎惊艳与浪漫,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巴黎。
8分钟里演绎的《马赛曲》,由三次格莱美提名的作曲家Woodkid改编,指挥家Chloé Dufresne指挥法国国家管弦乐团,在法国广播电台大音乐厅开始演奏。
笛声来自法兰西体育场的屋顶,1998年为世界杯而建,同时也将是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举办地。
而后,音乐来到了塞纳河边,加入巴黎圣母院前的小提琴声。
又传来卢浮宫里的马林巴木琴声。
这一片盎然的绿意来自La REcyclerie回收工厂曾是巴黎的一个车站,现在则是城市的绿色生态中心,视频中的加入的钢琴声就来自这里。
随后加入的打击乐,演奏地是狄德罗滑板公园,这里将是巴黎奥运会滑板项目的举办地。
影片的高潮,来自国际空间站中的法国航天员、神经学和生物学专家托马斯·佩斯凯(Thomas Gautier Pesquet),用萨克斯风完成了马赛曲的最后一段旋律。
当宇航员的吹奏停止,镜头扫过蓝色星球,地球上也有一双眼睛在和他对望。
8分钟里的每一帧镜头,无不在向世人展示法国的浪漫。
这两天大家热烈讨论的,还有巴黎奥运会的会徽。会徽的灵感来自著名油画《自由领导人民的》中象征着自由与理性的玛丽安娜。
同时,这也是为了纪念100年前的巴黎奥运会。1924年在巴黎举办的第二届奥运会上,女性运动员首次亮相,第一次用“性别平等”展现了奥林匹克的反歧视精神。
从只见男性身影的1924年巴黎奥运海报,到以女性形象做原型的2024年巴黎会徽,法国人用这变化做了一个历史的回响。
浪漫不死。在全世界经历了这么久的疫情后,巴黎奥组委通过这短短的8分钟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浪漫和活力,对奥运会重新燃起期待。
如果要细数法国人的浪漫来自何处,浪漫主义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浪漫主义可以是你能想象到的一切美好,是哭泣的星,是叹息的风、飞翔的鸟、是清新的溪流、棕榈树旁的水井,是玫瑰色的希望及其无穷的爱人。
夏洛特之女,约翰·威廉·沃特豪斯,现存于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开始于十九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和文化运动。1789年法国大革命在欧洲掀起运动的风潮,同时英国的工业革命使人们自我意识和个性解放思想增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浪漫主义。
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 施莱格尔1793年在给兄长威廉的信中写道:“我无法将我对'浪漫’ 一词的阐释寄给你,因为那将长达125页。”追根溯源,“浪漫”一词源于拉丁语中的Roma,意为“罗马城”。
雾海上的流浪者,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现存于德国汉堡美术馆
罗素曾在《西方哲学史》里用一个例子做过阐述,很特别。他说,现实主义是将老虎关进笼子欣赏,而浪漫主义是将老虎放出来,从它捕食猎物中获得快感。
从概念上说,浪漫主义不失为一种“解放天性”,在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
尽管艺术史学家将“浪漫主义”限定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期内,但它还是孕育了诸如透纳、德拉克洛瓦等著名画家,雨果和拜伦等文豪,肖邦、舒伯特和李斯特等音乐大师。而之后,我们熟悉的诸如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流派都能回溯到浪漫主义。
睡莲,莫奈,现存法国巴黎橘园
红磨坊的舞会,雷诺阿,现存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浪漫主义传递出来的思想使人发现了“自我”,并成为了对人和世界的新视野的源泉。
从你周围的一切调转目光,朝向你的内心王国吧。你身外之物没有什么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问题。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浪漫主义,一切美学的灵感起源。
1830年,浪漫主义时期的女性服饰
除了文学、艺术和绘画,浪漫主义也对当时的女性服饰带来了影响。
总体风格注重廓形对比,突出女性曲线美感,呈现对比美感。同时,设计还充满了少女情怀,看起来飘逸、轻盈又富有装饰性。
袖和肩,是浪漫主义风格重点表现之一。色彩强调柔和、安宁、高雅而和谐,尤其是高明度低纯度的粉彩色,这种色彩对比度很低,在保持低调的同时又是让人充满希望。
费雯丽在《乱世佳人》里面的好几套裙装都深入人心,其实就是继承了浪漫主义的风格,通过合乎人体结构的线条设计、分割线来呈现身体的美感,以达到完美呈现女性体态的目的。
延续到现在,我们仍可以在一些时尚品牌的呈现中找到浪漫主义的影子。
鬼才John Galliano在担任Dior女装创意总监时期,设计的Dior 2007年秋冬高级订制系列就使用了体感庞大的面料堆砌出摇曳的裙摆,随处可见缎带、荷叶边、蝴蝶结,加上柔和梦幻的色调,毫无保留地展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烂漫,热情又奔放。
由此可知,浪漫主义是原始的,是人对于生活丰富的感知,同时也是生活的丰盈(Fülle des Lebens),是不可穷尽的多样性。浪漫主义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最后凝聚成集大成者的法式风情。
如果我们秉持着这个观点去看巴黎8分钟,虽然片子看起来并不算大制作,和4年前的东京八分钟科技感相比实在是过于普通,但是每一处外景的选择,每一个细节的展示,其实内核表达的都是“人”。只有人和人性才是重要的。
这种一以贯之的坚持,从浪漫主义对人性的追求而来,更从此得以散发出去。这种态度,同时也是现代法国人在建筑、在文化、在时尚中追求松弛和和谐的一个重要理由。
羊一直念念不忘在刚刚结束的戛纳电影节上,苏菲·玛索穿着一条牛仔裤和一件白衬衫就上了红毯。那种从容感和俏皮,让你相信在她身上绝对不会出现“衣服压人”的情况。衣服只是陪衬,苏菲·玛索才是主角。
不得不说,法国人的确很会在追求浪漫的和谐中凸显自己。关于法国人的风格,羊一直觉得最贴切的说法就是:“不完美,但很真实”。
类似苏菲·玛索或者任何一个法国时尚博主身上体现的Effortless Chic,实际背后是一种社会意识的长时间积累。这种意识是令人感到亲切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独特性的一种熟悉感。
如同赛亚柏林在《浪漫主义的根源》一书里说的那样:“(浪漫主义)它是个人主义的,也是集体主义的;是对日常生活中愉快事物的欢悦,是习以为常的视景,是对生命的爱,也是对死亡的爱。”
从这一点上来说,真的浪漫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