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空间如何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导读
学校空间因赋予教育意义,才彰显出教育赋能的功能与价值。
学校空间到底如何为孩子的成长赋能呢?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通过学校空间态度、空间言行、空间环境的改变,给予每个孩子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孩子的才智和潜能。
而学校空间的态度能量之源是学校的价值理念和课程体系,空间言行能量之源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空间环境能量之源是学校全局文化。
空间态度:彰显理念与课程
对于一所学校来讲,办学思想和理念就是学校的灵魂和统率,但是办学思想要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需要一个桥梁和载体,而课程就是这个转化过程里最重要的载体和桥梁。
所以,学校空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顶层设计办学思想和理念引领下服务于课程体系的空间,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空间设计必须呈现与课程开发创新浑然一体的理想要求,空间只有服务于课程的多样性、深度性和动态性,才能够全面有效地赋能于学生。
松山湖北区学校是一所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的新建校。学校以“无痕·未来”为办学理念,以“与世界同步,与未来同行”为办学愿景,以校训“发现你自己”为指引,致力于培养“身心自然完整,未来自由胜任”的未来公民。
为了让我们的理念落地,我们设计了“觅·未来”课程体系,从基础、拓展、融合、社团、活动等方面设计五大课程体系,每个体系里都有相应的课程支撑。
比如说“觅·思”是融合性课程,它的特点就是学科整合,以问题研究与问题解决为目标,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以PBL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围绕主题展开探究。这类融合性主题课程,我们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共设计9门融合性课程,这样学校就有与课程相匹配的九大主题文化空间,成为学生求知、探索、展示的空间,也是课程与空间的完美整合。
举个例子,我们学校四年级开了一门《二十四节气中医课程》,那么在空间设计上,我们就将医务室融入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一个融“医务室、中医课程与中医实践室”于一体的全新学习空间。
在这个学习空间里,中间是学校医务室,左边是中医课程学习的教室,右边是中医课程的实践室,学校楼顶的百草园是中草药种植的地方,还有与之匹配的两处校外中医馆,是学生和家长践行的地方。另外,我们四年级的孩子每年还会去郑州中国最大的中药市场进行整整一周的游学。
我们希望这样一种立体的空间形式,能够让孩子们感受中医文化和中医精神的魅力,养成生态科学的生活理念,营造课程、地域、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支撑下,我们的校园空间形成了“一庭、二台、三区、四苑、五楼、八大中心”的整体规划,只有这些空间与学校顶层设计、课程体系进行匹配融合,它才是一个科学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校,成为赋能孩子未来的完美空间。
前面说过空间设计的态度是要彰显理念和课程,那么在课程不断地迭代进化中,空间也要与时俱进。
我们都知道国家课程校本化分为模式建构、结构优化、学科融合、整体重构4个阶段,无痕教育集团的课程进化就历经基于物理空间构建项目式学习课程、基于学科融合的创客课程实践与开发、基于高阶思维培育的人工智能实验课程三个阶段。
所以,当我们的课程进阶到以高阶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阶段时,我们的空间自然而然地进行大胆设计。我们与百度的无人驾驶,大疆的无人机,腾讯的智能家居和华为的物联进行空间设计的合作,让空间与理念、课程、技术融合在一起。
空间言行:适性学习方式
个性化学习不是每个人学习不同的内容,而是每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样的内容。现代学习方式呈现五个特征:一是主动性“我要学”,二是独立性“我能学”,三是独特性“个性与差异化”, 四是体验性“深度融入”,五是问题性“实战实操”。
那么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多元 ,就要求学校空间建设与之相匹配,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必须突破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界限,让学习时时刻刻发生,处处发生。
于是,我们重新定义图书馆的整体定位,从以前的“藏阅空间”向藏、借、阅、研、休等相结合的“综合性学习空间”转型,支持更多学习方式的展开,更加充满学习性、体验性、生活性、科技性。
我们还根据孩子不同学习方式的需求,进行了人、空间、资源、教学的深度融合,让“空间功能、资源服务、教学协作、⾃主探索、数字体验”集合到一起,更强调对人的服务、空间的利用、资源的使用。
我们把图书馆分为六大学习空间,让学校图书馆的空间像故事一样连续发生,为学生自主挑战式学习创设了真实生动的情境。一个故事性的流线,融入了学校图书馆的发展路径,即融合了学校顶层文化,又让空间设计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让图书馆真正立体鲜活起来。
同时,我们构建青少年图书馆课程体系,基于图书馆本身的图书馆素养、阅读素养、信息素养三大素养体系,融合学校5C核心素养,指向培养会阅读、会检索、会创新的“三会”信息化少年。
最后,通过技术赋能,突破图书馆空间界限。利用刷脸借书让借阅归还流程简单高效,利用数字图书资源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轻松获得所需资源,利用大数据系统对阅读行为分析,精准推送,图书馆机器人服务,让学生获得各种全新体验。
空间环境:依归学生精神
21世纪的教育,学习变革的重要特征是走向“情境化”。孩子所在即境遇,空间情境的浸润,承载着文教功能,观其景、品其文、悟其蕴、明其道,孩子们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体验到的以及创造的过程就是美育化人的过程,是培植新时代学生的精神依归的过程。
我们在学校里建设水滴广场和流瀑听涛的校园景观,希望孩子们感受到“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拾阶而上、流瀑听涛的水滴广场上,孩子们乐在其中,阅读沟通,让人想起庄子的那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种教化是无言又无痕的。
除此,我们还创设了“发现号未来站”的这个列车,让孩子在其中进行角色的转换,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我们的模拟联合国大会场景,在关注世界的思辨碰撞中境化学生世界公民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国际视野,培养与众不同的领袖气质。
我们学校音乐学科的品牌是舞剧,以舞蹈与戏剧相结合,分设五个舞蹈室加一个大剧院为空间支持,培养孩子们的审美与表演能力。
此外,我们还进行棋艺空间、百草园、高尔夫球场等场景的建立,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自我孕育美的过程。因为,我认为美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孩子们发现美、领悟美、感悟美,才能够进行创造美。美育的作用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它能够让孩子进入一种超脱自我、超脱物欲、甚至超脱世界、生死,来达到一个终极幸福的过程。
空间智能:延展学习场能
数字空间是一个充满梦幻的世界,有着无限的想象和未知之美,是让学生的智慧、理想驰骋其间的梦幻的世界,更是学习场景的无限延伸。
面向未来的学校空间,不仅仅有物理空间,还要深度融合数字空间,打造成新一代高维智慧空间,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融合、现实虚拟融合的全场景育人功能。
具体来讲,我们打造了“一脑五平台”,就是以学校数据大脑为主,加上学校督导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智慧教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等五个平台,达到评价立校的初衷和愿景,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1、“数据大脑”建设奠定智慧之基
我们学校利用大数据采集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精准化教学应用的协助,完成人机协同、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
2、教学模式创新打造学业水平测评系统
我们积极探索基于新课程网络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开展翻转课堂、微课堂探索,推进传统与新颖课堂深度融合的双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常规纸质作业及测试的数据化处理,为教学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为学生提供可视化学习水平的监测报告,推动教师精准教学与学生个性化成长。
3、数据智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设
我们通过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学习平台,搭建实时动态的学业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全面、实时、动态地数据采集,对实时认知状态进行诊断、量化、分析,形成对学生的跟踪监测。
最后我想说,空间改变一小步,是教育理念改进的一大步。未来学校之路,从空间变革开始。让我们大家一起,为学生的全方面和个性化的成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