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电视媒体打工人,新媒体“创业”进行时!

2021年伊始,新冠疫苗进展成为全国瞩目的话题。现在要不要去打疫苗?打了疫苗是不是百分百管用?会不会有副作用?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哪里去寻找答案?

总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针对新冠疫苗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与疫苗研发科学家、研发及生产企业的代表进行了三场“对话”,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并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利用其在央视频的新媒体节目《大佬若只如初见》《话外有话》,对备受关注的疫苗话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收集网友反馈,为网友答疑解惑。《对话》栏目的大小屏联动,在此次新冠疫苗系列报道中再创佳绩,仅用一周时间在央视频播放量增长超百万。

以往,国际上一款疫苗的常规研发周期在八到十年,多的可能要十几年。而这次我国首款上市的新冠疫苗从研制到被批准上市,只经历了347天,网友们纷纷在《话外有话》节目下方留言:“中国速度,好骄傲”“为国家强大而感到自豪”……

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战略的实施,诸多老牌节目正在新媒体的海洋里乘风破浪,20岁的《对话》只是其中一员。2020年下半年,《对话》栏目开启了融媒体转型“创业”之路——上线央视频账号“CCTV对话”,半年时间,账号总播放量飙升至700余万,实现了超700倍的快速增长。《对话》的融媒体栏目运营理念,是用优秀的人,用全要素的力,用创新的情,用不寻常的管理,用开放的思路……是尽全力打破现有模式的创新。

今天,观察君带您一起看看这个20年电视打工人的新媒体“创业”秘籍。

“创业”无头绪

先拿央视频试水

“我们也想做新媒体,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努力”,大多数传统媒体人在做融媒体转型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莫过于此。

起初,《对话》对新媒体的尝试只是“大屏搬运工”的角色,大屏节目拆条发布。既然新媒体创新不知该从哪儿开始,那就先拿自家央视频试试水吧!

2020年6月,央视频开启了大屏节目“全网首播”行动。半年时间,总台70余个栏目、近30部纪录片提前至少半天时间在央视频先网后台、全网首播。央视频系列优质内容“全网首播”品牌效应初现,成为央视频平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内容特色。

作为最早参与“全网首播”的栏目之一,《对话》在央视频开设了《CCTV对话》专栏,迈开了融媒体“创业”的第一步!首播第一期《‘北斗’是怎样炼成的?》,播放量达到66.2万,成为央视频当月最受欢迎的新媒体节目。

想明白,再开始做!

“我喜欢把事情想明白,再开始做!”《对话》栏目制片人杜阳说。

20岁的《对话》“下海冲浪”,独家优势在哪里?回答是:各行各业“大佬”们的珍贵影像资料以及主持人和节目的品牌资源。想明白了,就要做起来。《对话》将现有团队进行重新定位,以制片人杜阳、主编刘星、主持人陈伟鸿为领头人,以两位新媒体导演为主力,同时鼓励全组导演发挥个人所长投入到新媒体创作中。优质资源再利用再挖掘,《CCTV对话》相继推出《大佬若只如初见》《话外有话》 《惊鸿一瞥》三个新媒体产品,这看似“环保节能”的点子带来的却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佬若只如初见”——传统老牌节目在线冲浪,追逐新媒体热点

短视频系列《大佬若只如初见》,将网络热点与大佬们未成名前在《对话》的珍贵资料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热点。例如雷军入驻B站成为热点时,节目先呈现热点,再加入雷军此前参加《对话》时的资料,讲述吸引受众的秘诀和自拍的技巧。一方面形成在众多追逐热点的短视频中脱颖而出的产品;另一方面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快速产出成果。

“话外有话”——挖掘历史媒资,传授网友“大佬谈话术”

在新媒体节目《话外有话》中,栏目主编、幕后主创之一刘星以“首席评述官”的身份走到台前,根据《对话》的历史经典片段,拆解大佬在特定场景下的讲话逻辑,学习原汁原味的“大佬谈话术”。首播预告片《<对话·话外有话>重磅来袭!》,吸引了柳传志、董明珠、刘永好、陈睿等一众大佬为其打call。

“惊鸿一瞥”——电视主持人的新媒体脱口秀

主持《对话》20余年,陈伟鸿的形象早已成为栏目的一张名片,但在新媒体节目中,“名片”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节目组为陈伟鸿量身定制了新媒体脱口秀栏目《惊鸿一瞥》。与电视节目上相同的是,陈伟鸿呈现的还是一个睿智的形象;所不同的是,他加入了更多幽默的、新媒体化的语言。栏目编导还在后期制作过程中结合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剪辑手法、RAP等流行元素,提升了节目和主持人的魅力值。

以下视频来源于
CCTV对话

巧用新媒体“三板斧”

传播效果事半功倍

选题——学会从“喵星人”到“汪星人”的转变

人们会戏称“喵星人”为“猫主子”,但没有人会称“汪星人”为“狗主子”。为什么?因为“喵星人”高冷、骄傲,但“汪星人”与人亲近、关系平等,更像是身边的朋友。

以前大家看央视,是坐在客厅沙发上;现在大家看央视,手机上打开央视频就行。视频传播的载体已经发生变化,过去做电视节目,我们做什么观众看什么,但融媒体时代,需要我们学会与观众交朋友,做网友想看的视频产品。

正如前面所说,当字节跳动同意剥离TikTok时、当雷军入驻B站成为热点时……围绕网友关心的选题,《对话》投其所好,做得恰到好处。

标题——与大屏差异化的传播策略

小标题透着大学问,不做标题党,但也要博关注。比如,在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对话》推出专题节目《为什么是深圳?》,在央视频端的标题为《深圳请回答》,巧妙借用电视剧《请回答1988》的名字梗,吸引网友点击观看。又如,《对话》在电视端推出专题节目《小眼镜背后的大改革》,在央视频端标题变为《当开学季遭遇近视眼》,几字之差,更贴合网友生活,更易引发共鸣。《小眼镜背后的大改革》还得到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官网的推广宣传,效果显著,节目播出后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热议。

封面——一目了然get重点信息

想必你很难想象粉色会成为财经节目的封面吧?区别于传统的保守、严肃做法,“CCTV对话”的封面用色大胆、标题鲜明,并且善用名人IP,吸引粉丝流量。对于专题节目全网首播,《对话》则巧妙地利用动画、新老照片对比等手法,中和厚重的专题节目内容。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你爱或者不爱,

我都在这里,不离不弃”

“CCTV对话”账号在央视频短时间内播放量突破700万,离不开其稳定的视频更新频率。正所谓“你爱或者不爱,我都在这里,不离不弃”。《对话》融媒体“创业”至今,已形成每周10期左右的视频更新频率,包括大屏节目展播、预告、栏目切条和原创新媒体节目,原创新媒体节目占比不低于50%。如此频率,保持账号活跃度的同时,培养用户观看习惯,为后续出现十万+、百万+的视频产品奠定了基础。

新媒体“创业”——路漫漫其修远兮

电视节目的新媒体之路应该怎么走?《对话》融媒体“创业”半年多时间,在不增加额外开支和人力成本的基础上,在央视频平台上交出了一份可喜的答卷,但如何对已有资源更加深度挖掘是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比如,栏目背后的“宝藏”待挖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累积的素材内容和幕后花絮、工作人员对作品的极致追求和努力,都是短短几十分钟的电视节目所无法体现的,而新媒体可以搭起一条通向纵深的路,一条节目衍生IP的路,如可以录制vlog、编辑短视频等形式,带着网友去了解王牌栏目的幕后故事。

又如,新媒体平台的新功能待利用。可利用新媒体产品功能,像央视频的视频直播、慢直播、VR直播等,带网友看想去却去不了的地方,看想看又看不到的事物。

再如,社群化运营的能力待提升。圈层文化下,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强与粉丝的互动,助力媒体的破圈传播。

今后,和《对话》一样的新媒体“创业者”会越来越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守正创新,真正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将是“创业者”们的共同目标。

监制 ▏杨   华  杨继红  张利生
编审 ▏徐朝清  黎   斌  傅   琼
主编 ▏李   蕾
撰稿 ▏陈丽佳
编辑 ▏张   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