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 | 數位經典

電子書名稱:《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老子河上公注)

作者:老子著 / 河上公注

依據版本:世德堂刊本

電子書版本狀態:已校對

目錄  

 道德經序

上篇道經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下篇德經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介紹:

《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或稱《老子河上公注》)相傳為河上丈人,或河上公所作。

河上公何許人也?史無所稽,現今研究主要根據葛玄的老子道德經序,但所述神話成份居多。一般學者研究認為,河上公應為東漢時隱士。

歷代注解道德經者多不勝數,而傳世最早與最完整者,當屬河上公章句,而唐後老學盛行,所傳誦注本除王弼注老最為盛行之外,當屬河上公章句。

河上公章句中保留許多的漢代思想,以及以養生、治世之觀點註解老子,在道教中更有相當崇高之地位。

葛玄老子道德經序如此記載:

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漢孝文皇帝時,結草爲庵于河之濱,常讀老子道德經。文帝好老子之言,詔命諸王公大臣州牧二千石朝直衆官,皆令誦之,有所不解數句,天下莫能通者。

聞侍郎裴楷説河上公誦老子,乃遣詔使,齎所不了義問之。公曰:「道尊德貴,非可遥問也。」文帝即駕從詣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也。子雖有道,猶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足使人富貴貧賤。」

須臾,河上公即拊掌坐躍,冉冉在虚空之中,如雲之升,去地百餘丈而止於玄虚。良久,俯而答曰:「今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余富貴貧賤乎?」

帝乃悟之,知是神人,方下輦稽首禮謝曰:「朕以不德,忝統先業,才不任大,憂於不堪,雖治世事而心敬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惟蒙道君弘愍,有以教之,則幽夕睹太陽之曜光。」

河上公即授《素書老子道德經章句》二卷,謂帝曰:「敦研此則所疑自解,余注是經以來千七百餘年,凡傳三人,連子四矣,勿示非其人。」文帝跪受經,言畢,失公所在。

論者以爲,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盡通其義,而精思遐感,上徹太上,道君遣神人,特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純信,故示神變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時人因號曰河上公焉。

據葛玄序,河上公這個人的真實姓名不得而知,因為漢孝文皇帝時在河邊搭蓋草屋,經常讀老子道德經,因此稱其為河上公。

文帝非常喜愛老子思想,曾找來文武百官一起讀經,但有些疑惑不解,裴楷於是推薦河上公,文帝請人前去詢問,結果被回以「道尊德貴,非可遥問也」,意思是說必需由文帝親自拜訪才夠誠意。

文帝只好親自向河上公問道,見面就引用道德經「域中有四大」說:你雖是有道之人,畢竟還是我的子民。………你難道不知道我可以讓你大富大貴?河上公聽完,俯掌而坐,騰空而起,直上百餘丈高的天空,過一會兒從上往下回說:「今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余富貴貧賤乎?」於是文帝才知河上公是神人,不是凡人,便向河上公跪拜求道。

河上公因此傳授了《素書老子道德經章句》二卷給文帝,並說,注經一千七百餘年來只傳授給三人,文帝是第四人。文帝跪拜收下之後,河上公就消失無蹤。

這樣的描述雖過於神話,但或許也有些真實的成份。個人推想:河上公應該是當時的隱士,在漢文帝問道之後,隨即消聲匿跡,這應是修道之人為免世俗及有名之累的合理行逕,也可避免帝王回宮之後感覺求道過程受辱,反悔而密遣殺手加害。另一方面,也可能文帝在求道得經書之後,刻意將其過程誇大成一段神話,以強化皇帝的道統地位。

(0)

相关推荐

  • 梅泽本《老子经序》与宋刻本《老子道德经序诀》 的比较

    国内现存最早且完整的<老子>河上公注本为宋刻本,日本现存最早且完整的是梅泽纪念馆藏本(以下简称"梅泽本").梅泽本卷首有葛洪所撰序文,其内容与中国宋刻本卷首之葛玄<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千古一文《道德经》(第四章)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又)弗盈也.潚呵,始万物之宗:挫其兑(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对这一章能按字面意思,清楚条理解释出来的,我反正还没有见过,大多翻 ...

  • 道门宗祖:《老子河上公章句》诠释理路考

    [内容提要]<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对<老子>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完整地保留了<老子>原文,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此书对<老子>的诠释内容和方法取决于其预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老子之道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被称为"内圣外王 ...

  • 敦煌寫本0424老子道德經李榮注

    纸本大小:30×166厘米

  • 敦煌寫本0425老子道德經李榮注

    紙本大小:30×166厘米

  • 《老子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卷上 體道章 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養 ...

  • 老子道德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白話譯文 「道」是可以說的但說出 ...

  • 《老子河上公章句》节选 | 第十章:能为

    龙虎山道教 昨天 载营魄,营魄,魂魄也.人载魂魄之上得以生,当爱养之.喜怒亡魂,卒惊伤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肴,腐人肝肺.故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也. 抱一,能无离乎,言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 ...

  • 《老子河上公章句》,道德经的最经典注解,另带注释

    前言:<老子河上公章句>是西汉时期的道家学术著作,其为注<老子>文,重在解释老子意旨,每每以极简单的语言阐说<老子>义理. 可以说解读<老子>亦即是&l ...

  • 老子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体道第一 道可道,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常道.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名可名,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非常名.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 ...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淳风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谓太古无名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质朴也.其次,亲之誉之.其德可见,恩惠可称,故亲爱而誉之.其次畏之.设刑法以治之.其次侮之.禁多令烦,不可归诚,故欺 ...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论德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是以有德.言其德合于天地,和气流行,民德以全也.下德不失德,下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