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历史——舜、禹时代到清朝满族的发展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末,在祖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满族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伟大的功绩,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东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满族人民80%以上从事农业,这些地区盛产大豆、高梁、苞米、粟米、烟草、苹果和柞蚕。东北的偏僻山区还盛产人参、蘑菇、木耳,因此采集也是山区满族的主要生产活动之一。城市里的满族,在工矿企业中人数较多,在知识分子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祖国东北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源流,可以迫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满族的先世很早以来就和中原地区频繁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肃慎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见于记载的居民之一,生活在长白山北、东滨大海以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传说中的舜、禹时代,他们就和中原地区建立了联系。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肃慎向周王朝献过“楉矢石砮”。《左传》记载“肃慎、燕、毫”为周朝的“北土”。

战国以后,肃慎人改称挹娄,他们活动的地区大致包括今辽宁省东北部、吉林省全部和乌苏里汇以东、黑龙江省东半部及黑龙江以北的辽阔地带。挹娄人也用“楉矢石努”猎取野兽,种五谷,长于养猪,能织麻布,会造小船。三国以后,娄人屡次来贡“楉矢石砮”,直接臣服于中原王朝。“挹娄貂”在三国时是中原社会上的御寒珍品。

四世纪到七世纪(南北朝、隋、唐时期),肃慎、挹娄的后商,相继以勿青、靺鞨的名称出现,人口发展多达数十个部落。靺鞨后来发展为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等七部。

七世纪末,在松花江上游、长白山北麓一带出现了一个以粟末靺鞨为主体的渤海政权。渤海与膺朝联系密切,国王更换,皆受唐朝册封。

渤海建国的前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黑水军,后设黑水府,分别授予黑水靺鞨各部首领都督、刺史等官,并置长史监之,赐姓李氏。以云麾将军领黑水经略使,隶幽州都督,成为唐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的直属地方机构。当渤海强盛时,部分黑水靺鞨人为其部属。辽亡渤海后,南迁渤海部民,黑水靺鞨随之向南伸张,逐渐取代渤海而兴。契丹人称黑水靺鞨为“女真”,此后,女真这一称呼代替了靺鞨。

十二世纪初,以完颜部为核心的女真人,在首领阿骨打的领导下,起兵反抗辽朝奴役取得胜利,建立了金国政权,并先后取代辽和北宋,成为与南宋并立的王朝。大量迁入中原地区与汉族杂处的女真人,后来同汉族逐步同化了。

十三世纪初期,蒙古灭金,女真人受元朝统治。留居东北的女真人以今之黑龙江省依兰为中心,分布于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以及乌苏里江流域,东达海岸。元朝在这里“设官牧民”,通过本族上层“随俗丽治”。当时,这些女真人大致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十五世纪以后,明朝在女真人居住的东北地区,北起外兴安岭、东极于海以至库页岛,西南包括吉、黑两省地方,先后建立了384个卫、所。同时,在奴儿干卫女真首领忽刺冬奴等人的请求下,于黑龙江与恒滚河汇合口对岸的特林地方,设奴几干都司,为直属明朝的地方行政军事机构。明朝封女真各部首领为都督、都指探使、指挥金事、千户、百户、镇抚等职,给予敕书、印信、衣冠和钞币,并规定朝贡与马市的时间和待遇。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促进了女真和汉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明代,女真人逐渐南迁。建州女真各部迁至抚顺以东,以浑河流域为中心,东达长白山东麓和北麓,南至鸭绿江边。海西女真迁徙后,分布于明开原边外辉发河流域,北至松花江中游大曲折处。东海女真(明人称野人女真)分布于建州、海西以东和以北的广大地区,大体从松花江中游以下,迄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东达海岸。建州、海西两部南迁定居后,以农业为主,社会上已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对立的阶级关系。东海女真发展则比较缓慢。

十六世纪中叶以后,建州、海西分散的各部之间,经常征战,形成互相残杀的混乱局面。建州左卫的首领努尔哈赤顺应形势的需要,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事业。

1583年,努尔哈赤被明朝封为都指挥使。1589年,被封为都督佥事。1595年,又晋封为龙虎将军。努尔哈赤经常来往于抚马市上,又曾多次到过北京,熟悉汉区情况,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较深。努尔哈赤具有卓越的军事和政治オ能,从1583年起兵以后,在短短三十多年中,把东至海滨、西达开原、北抵嫩江流域、南至鸭绿江分散的女真人全都统一起来。

在统一过程中,努尔哈赤建立了牛录一一八族制度。牛录原是女真人氏族制时期的尘产和军事组织,行军出猎时,各依所属的族或寨行进。每十人以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是箭,额真是主的意思),所属九人听他指挥。努尔哈赤把从战争合并来的各部落诸申(贵族、官员以下、奴仆以上的阶层)、伊尔根(平民、百姓)统一组织起来,规定三百人编一牛录,每牛录设一牛录额真(佐领),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参领)每五甲喇构成一个“固山”即“旗”,首领为固山额真(后称都统)。1601年,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蓝四旗,1615年又增黄、白、镶红、蓝四旗,合称八旗。

努尔哈赤指定子侄作为他的代表,分统八旗,称为“固山贝勒”。固山贝勒既是本旗的所有者,又是本旗的最高军事统帅。八旗制度具有军事、政治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努尔哈赤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称“英明汗”,建立了奴隶制政权的“金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后金政权统治期间,由于统治区域的不断向南向西推进,政治中心曾几次迁移,1621年由赫图阿拉迁至东京城(在今辽阳市郊)1625年又迁至沈阳。1626年,努尔哈赤死,其子皇太极继汗位,1636年,皇太极称帝,定国号为大清。在这以前,后金称女真人为“诸申”,称汉人为“尼堪”。统一后,女真各部需要有一个新的族名,另ー方面,随着女真人内部阶级的分化,大多数诸申处境日益恶化,地位不断下降,严格依附于汗、贝勒。于是在皇太极称帝的前一年,即1635年,皇太极宣布废除诸申(女真)的称,定族名为满洲。

皇太极统治时期,在汉族封建社会制度的影响下,满族社会由原来的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转化。随着所辖汉人和蒙古降众的増多,从1633年起,先后增编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它们与满洲八旗共同构成八旗制度的整体、八旗制度成为满族社会的根本制度。

满族就是这样由女真人逐渐演化而于明代末年形成的。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是构成满族的核心部分。因为满族完全隶属于八旗制度之下,所以也自称为旗人。

(0)

相关推荐

  • 天地者

        满洲源流之考与识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对于满清王朝,其退出历史舞台,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其遗迹在现实之中,只有在满清王朝的肇兴之地和曾经是其定都之地 ...

  • 清代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丛书暨“清代穿越指南丛书”|《清代社会文化丛书》(1997年版,总30卷)

    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今日好书--<清代社会文化丛书>(1997年版,总30卷),这本书历时多年才编辑完成,从思想.科教.文艺.史地.典制.风俗六个部分对清代满族社会文化风俗进行了全面解读,可谓 ...

  • 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满族历史从此而来

    满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第二大民族,故乡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从清朝顺治时期清军入关开始,满族开始掌控权利,之后清军一统全国,满族壮大成为我国的统治者. 清朝皇帝 那么满族是怎么来的呢?论满族的起源, ...

  • 女真族和满族到底有何渊源细说女真族的发展历史以及满洲建部!

    几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民族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中,而有的民族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最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 ...

  •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琴江满族村

    琴江满族村位于福建长乐市航城镇.闽江南岸的洋屿.清雍正七年(1729年),福州将军奏请朝廷,从汉军八旗的镶黄.镶白.正蓝.正白四旗中抽调五百名官兵携眷到琴江筑地为城,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 ...

  • 清朝满族社会基层行政组织:牛录——八旗制度

    满族社会的基层行政组织是牛录.牛录额真以上的各级额真直至贝勒.汗是这个社会的大小统治者.满族入关前,八固山贝勒是满族奴隶主贵族中的特权集团,他们支配着社会上的全部财富,并把绝大部分据为己有.1621年 ...

  • 战争大历史(传说时代):舜取帝位

    一.真的有禅让吗? 禅让,更有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关于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方式,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一种让贤式的权力更迭,但无论从古籍之中的蛛丝马迹,还是人类数千年来权利争夺的实际,所谓的禅让, ...

  • 满族为何被称之为满族 满族历史有多久

                     说起满族,这个民族的历史非常短暂,400年前还不存在满族这个民族.努尔哈赤的祖先叫做猛哥帖木儿,是蒙化的通古斯人.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努尔哈赤始终不承认自己是通古斯人 ...

  • 清朝历史人物——富察·福康安(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字瑶林,号敬斋,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先后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起 ...

  • 清朝历史人物——钮祜禄·和珅(清朝中期权臣)

    钮祜禄·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斋,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乾隆皇帝宠臣,封爵一等忠襄公.和珅初期为官清廉,惩治-污吏,随着权利的增长与乾隆的喜爱,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