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革点评《秋》等十篇

《岷峨诗稿》

主   管: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   办:四川省诗书画院
顾   问:何郝炬
社   长:刘道平
主   编:滕伟明  周啸天
副主编:邓建秋
编   委:
何郝炬  李洪仁  刘道平  滕伟明
周啸天  邓建秋  郭定乾  孙和平
何    革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005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614/I
投稿邮箱:634565789@qq.com

(标题处请注明“投稿”)

         何革

当代蜀诗点评·何革点评:

何革(1967— ),四川旺苍县人,就职四川省广元市水利农机局。广元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广元诗词》主编。

            一

安全东

万里长空一镜凉,晚来云树共苍苍。

儿孙更在南云外,独立柴门数雁行。

【点评】

秋天了,云树苍苍,北雁南飞,一片凄清景象。虽易撩动诗人愁怀,然自古如此,亦不足为意。所奇者,在云下之景。一位老者正独倚柴门,望着远去的雁行出神。雁群渐远,消逝在茫茫天宇;唳声犹在,悠悠萦绕于耳际。那大雁飞去的方向,正是儿孙打工的所在。动物尚知节候,可儿孙们呢,他们也能如这些候鸟一样,到时候就自觉地飞回来吗?作者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新时期的“倚门候子图”,是当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剪影,读来颇感鼻头一酸。

            二

客舍

李荣聪

醉眠乡宅梦回家,醒倚孤窗看月斜。

一树清辉应不重,三更压落紫桐花。

【点评】

醉眠乡宅而梦见回家,可见这乡宅与“家”之间在冥冥中有着某种契合,也许是乡宅中的这些景象太熟悉,跟自己生活多年的老家有着许多相似。回家的梦醒了,思乡之情却被撩拨起来,难以复睡,于是斜倚窗沿遥望明月。此时作者平静的外表下应该是心潮澎湃的,继续着回乡之梦,少年时代的一幕幕场景在脑海中翻滚着。可是,光阴不可逆转,那些人,那些事,都一一远去了。此时,四围寂寂,淡淡的月光洒在紫桐树上,几朵花瓣在悄无声息地脱落。花开花谢,本是自然规律,然而作者却忽生奇想,仿佛这些花瓣是给月光压落的。在诗人的眼中,月光是有质感、有重量的,亦得无理而妙之趣。料想作者此时内心惆怅之极,那一瓣瓣飘落的,岂止是成熟的花朵,更是岁月的匆匆脚步。怅望无声的冷月,作者也许有着张若虚面对春江花月一样的感慨吧: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三

老兵

冉长春

解甲已多年,山中两亩田。

新闻南海事,五指又成拳。

【点评】

此诗应作于中美南海对峙之时,其时群情激愤,野议汹汹。作者以白描手法,塑造一退伍老兵形象,借老兵之手,剖自家之心。退伍多年,回乡种田,家国之事,本已远离,可闻,亦可不闻,过自家小日子足矣。然南海风浪骤起,军人之血性立显。又者,一贯之行为也,暗示戎装虽褪,然军人之本色仍在。“五指又成拳”,寥寥数字,将大义当前,军人内心之正气、愤慨、义勇,含蓄托出,由读者自去心领神会。此老兵所示,岂唯军人之心声,实民心之所向也。此诗最大特点,乃用笔简洁,用意婉曲,刻画传神。较之同时同类“拔剑击案”“将兵渡海”之壮语,高下自现。诗须用形象发声,此堪例证也。

            四

过文天祥墓

冉长春

血色江山入眼来,西天落日不徘徊。

低头更看零丁处,一树梨花寂寂开。

【点评】

写这样的题材,场面注定是悲壮苍凉的。由夕阳余晖涂抹的那一抹红色,联想到当年南宋王朝在血雨腥风中飘摇的河山,顿生凝重悲凉之气。落日无情,不管人间如何感受,依旧不作稍留,依旧那么毫无眷恋地落下山去。这里,作者一语双关。这西天落日,不就是摇摇欲坠已走到穷途末路的南宋小朝廷吗?然而就在南宋王朝已如落日无可挽救的危境之下,也依然有着像文天祥这样的爱国志士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忠实地践行一位有着深厚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忠君爱国、取义成仁的为臣之道。文氏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他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危难时刻,激励着一代代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但英雄注定是寂寞的,他的人格力量,精神气质都超然物外。他的精神也必定是永恒的,就像墓前这一树梨花,虽然孤清,但年年都会应时而开,向世间昭示其顽强的生命力。如雪般晶莹、冷艳的梨花,不正是文天祥正气的返照,灵魂的重现吗?这一树梨花,还真不是可有可无的。

            五

插花扶贫

李俊生

定点帮扶不问因,小康路上插花新。

嘘长问短山中客,俱是南腔北调人。

【点评】

脱贫攻坚,是当嘘长问短”的,都是“南腔北调人”,足见帮扶工作之深,干部作风之实。该诗紧密结合现实,从一个侧面艺术地表现了扶贫工作,可算为脱贫攻坚大业“立此存照”的成功作品。

            六

金缕曲·访李依若故居

向咏梅

怅立空庭久。问平生,命途多舛,覆翻谁手?坠玉何郎频摧折,竟作先衰蒲柳。真应了,情深难寿?故卷遗踪何处觅,看长天仙乐催云袖。跑马曲,为君奏。

一春花事成枯守。叹西风,恁般情恶,恁般荒谬。纵有云鬟常作侣,留取琴心依旧。怎禁得,樊篱栏厩。看遍人间多少事,总不过,情理难参透。风雨里,雪霜后。

【点评】

李依若其人,世间鲜有人知,但说到《康定情歌》,可谓家喻户晓。作为富家公子,他在青少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与同姓女子相恋,为家族不容,爱情受到挫折,《康定情歌》的雏形也创作于此时。后因家庭出身及本人经历之故,政治上受到打击,不堪忍受,乃于20世纪50年代自杀。李依若的故居保存还算完好,是乡级文物保护单位。站在这个空荡荡的,早已萧条、荒凉的农家小院里,作者内心的波澜是可以想见的。她哀叹这么一位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音乐天才过早地凋落,感叹其未能逃脱“情深难寿”的生命定律,伤感其遗踪难觅、身后凄凉的人生际遇。李依若的一生,无疑是悲剧性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的思想不被人理解,才华得不到施展,他的不幸,也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知识分子共同的遭遇。“叹西风,恁般情恶,恁般荒谬”,这既是对那个荒唐时代的否定,也是对自由、和谐、人性回归自然的真切呼唤。此作没有沿袭一般凭吊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传统模式,而是景与情融,在写景的同时抒情,抒情的同时写景。于此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脉动是不规律的,是不受压抑的,是随着眼前景象的铺开而恣意迸发的。这样情与景交相渗透,达到了较好表现主题的效果。

            七

游水尾画稿溪

郑 韬

探幽知水尾,画稿一溪春。

瀑落生清气,潭闲驻白云。

桫椤随峡古,竹笋应时新。

偶遇山中牧,疑为世外人。

【点评】

画稿溪,位于叙永县水尾镇,顾名思义,此溪一定是风光秀丽如画。“一溪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作者用大量笔墨,尽情描摹画稿溪春日之胜景。幽瀑跌落,激起缕缕白烟,生出沁人心骨的寒气,朵朵白云倒映在清潭之中。写潭着一“闲”字,足状溪谷之幽寂,水潭之宁静。继续前行,寻幽访胜,忽有意外收获:见到了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古老蕨类植物桫椤。桫椤自然生长之处,大都是地质构造形成非常久远,自然环境非常原始之地,由此更显示出画稿溪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同时,映入眼帘的,还有遍地郁郁勃勃的春笋,一古一新,既展现了溪谷中植物的丰富多样性,也暗示幽深宁静的外表下正孕育着勃勃生机。结尾将遇到的放牧者比作世外之人,更加突出此地的古朴宁静,仿佛桃花源一般远离尘世。此诗虽无新奇之句,但通体结构匀称,笔法清新雅致,用词凝练,不刻意雕琢,画眼前景,写心中意,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足堪玩味。

            八

插 秧

郭定乾

白水汪汪万顷田,一田拟作一诗笺。

疏疏写下千行绿,如此文章最值钱。

【点评】

著名作家陈忠实说过:田园生活,只是文人的一种浪漫情结,几乎没有一个农民会认为田园生活是美好的,因为他们每天经历的都是艰辛与苦难。这首诗,或许可以说是对陈先生这句话最好的注脚。插秧,弓腰屈背、往后退行,本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农事活动,可在诗人笔下,艰辛的劳动被演绎得十分轻松浪漫,充满诗情画意,对毫无农村生活体验的都市青年可能是一种善意的欺骗与诱惑。在这里,古人描写农事活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汗滴禾下土”的严酷场景被彻底改写,在诗人眼里,白水汪汪的万顷良田就是一张宽大的白纸,就是一张可以驰骋想象、挥洒激情的素雅诗笺。农人们用汗水插下的一株株秧苗,被看作是一行行美妙的文字,是一首首动人的诗歌。诗人用激情对劳动进行了歌颂和赞美,其骨子里的浪漫情怀在诗中得到了极大的展现,同时也包含了对农村改革后广大农民的活力被极大释放的欣喜,对农村未来充满了深切的希望。

            九

犁 手

郭定乾

犁罢江村一片田,归来晌午日炎炎。

铁牛不用缰绳系,放在浓阴古树边。

【点评】

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便是生产工具的革新。千百年来,耕牛在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至于“牧童”的形象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成为田园诗词的重要角色,如“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等等,就作者本人而言,也有过“四蹄双足共兼程”(《叱犊》)驱牛耕作的经历。这首作品肯定写于《叱犊》之后,其时农业机械已经大量运用,“铁牛不用缰绳系,放在浓阴古树边”,正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形象写照,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农村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几千年来原始的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被现代工业文明所改变。生产工具的革新,正是农村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作者善于提炼,从小处着眼,将农村发展变化的宏大场景,用一个极小的镜头予以表现,具含蓄凝练之妙。写农村的发展变化,这首诗或可作为代表。

            十

某机关速写

冉长春

密密三重守,高高一座楼。

方庭平又大,正好踢皮球。

【点评】

讽刺时下官僚作风,可谓入木三分。“密密三重守”,可见门禁森严,等闲难以进入;楼宇高大,见其气象雄伟,庄严肃穆,仅此二者,就将这机关与社会、与底层民众割裂。这两句描写实况,为引出后文埋下伏笔。正因为有如此森严的戒备,在这样的楼里坐久了,也就不自觉地养成了一种优越感,一种懒散,一种对民众的冷漠。所以,这宽阔的门庭多年来就像一个足球场,每天都在这里上演着一场场的“踢球游戏”。民间将机关不作为、遇事互相推诿称为“踢皮球”。群众办事,往往要跑很多路,要找很多部门,有时绕几个圈子,又回到原点。一些机关人员深谙“踢球”之术,再简单的事情,到了他手里,都可能给办得很复杂,仿佛不如此,不足以彰示其权威。作者另有一诗写某些官员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亦是对官场陋习的揭露批判:“葡萄美酒夜光杯,还在加班君莫催”(代某新提拔官员回复妻子短信)。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感知到社会对整饬官场风气的期盼。

编辑 | 范展赫

排版 | 范展赫

转载请注明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