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很得意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不仅毛笔字写得好,还会“吟诗作对”。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好处——又得吃喝又得夸奖!当然,他写的是古体诗中的律诗和绝句,年轻人很少有喜欢的,但是,他写的对联倒是喜欢的人很多。以前,一到过年(Guoz zerfwa),他就要写很多对联,自家的,亲戚的,隔壁邻居的,甚至别处的人也找来请他写…… 他嘴上说很累,心里却很高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只是,他写的是汉语对联。对于白语,他不止一次的对我们说:“我们白族人是很聪明的,就可惜没有文字,要不然… …”万分遗憾。其实,不仅是我那位农民父亲不知道白族有文字,就连读过大学的我也一直这样认为白族的语言就靠口头传诵。真是“杯具”哦! 直到2017年,从王锋老师写的“十二月调”(Zipnei wa kv)开始,我才知道:我们白族是有文字的——老白文和新白文。老白文又叫"方块白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形成的、由多种造字方法构成的复合型的有内在读写规律的符号体系,是独立于汉文之外的专门用于书写白语的民族文字,但是未能发展为成熟的文字。新白文又叫“拼音白文”,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成熟的文字,它记音准确,输入便利。记录咱们的白族话,白族调,民间故事,诗歌对联等等,很方便。于是我如饥似渴的开始了学习,并惊喜的感觉到:今天又开一双眼!(Gerlni zei kel weix at svl) 博大精深的白族文化,一辈子都学不完,多么开心!
比如大家熟悉又陌生的白语对联,由于大多数都是口头传诵,一般书写也是用汉字来代替,即汉字白读,取汉字之音,不取汉字之意,但有时会记录得不是很准确。还有因各地区白语发音、语调、语气都有不同之处,所以,书写的白语对联也就各有差异。很多人都读不懂。不少白语对联,仔细品读就会发现其实韵味十足,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并且通俗易懂,在白族地区广为流传。如果能准确记录下来,懂白语的人就会读来琅琅上口,从中得知所表达的意思。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学到的白语对联: 比如这句话:“育仔恩把高姆们,后屋答隔为姆应。”照着汉字读音来读肯定莫名其妙,但是我一看就知道是白族话,说的是民间“小羊跪乳”、“乌鸦反哺”的事,教育人们要尊敬老人,赡养父母。汉语诠释为“羔羊吸奶跪母下,乌鸦抬肉喂妈吃。于是我很快就用拼音白文记下了这副对联:"Youd zi hhex bap gvt maox mel; He wul daf gerd weiz maox ye. "读给老哥一听,他马上点头赞许。如果是和我的方言不同的人,把其中几个字的声韵调稍微改一下,照样是一副琅琅上口的,反映白族人民重要的传统道德(孝顺)的好对联。
再比如来自于生产劳动之中的即兴对句:“叔齐赛且收且古,应辣柔而色而干。”此联非常诙谐有趣,汉语大意为:“烧刺柴刺(戳)手刺(戳)脚,吃辣椒辣心辣肝。”但是汉字白读的记录确实让人搞不懂,我用拼音白文一写问题就简单了:"Sul qit sei qier sex qier gou; Ye lafzi er xif er gaf ."像这样通俗易懂的白语对联还有: “顶改脑之能改俏,资宰容米目宰懂。” Died gerz nao zex net gerz qioul; Zex zid yon mix mux zid doud."汉语意思是“昨天哪有今天好,有钱要想无钱时。”这样的联对于人生、持家都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另外云龙宝丰镇有个古戏台,每年都要表演很多场吹吹腔戏。台柱子上有一副非常醒目的白语联: “拜仔拜囡欧拜戏,巧玑巧格双巧懂。”后来又写成“白子白女漢白西,巧尼巧格雙巧岛”。当地会说白族话的人自然知道啥意思,但是别人呢?不过,写成拼音白文大家就容易交流了。"Berp zi berp nivx hal berp xi; Qiaot nid qiaot gerf sua qiaot doud . "只要会新白文的人都明白它的意思是:“白子白女唱白族吹吹腔戏,好人好家说好听吉利话语。”如今的白族儿女幸福满满,一面看戏,一面品味着白语联,从唱戏、摆古中增进对历史的了解,应该也是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