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开到120家,不一样的社区生鲜玩法,云菜园熊彬:生鲜最后还得靠熬!
作者:灵小七
来源:灵兽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505篇原创文章
一头扎入生鲜领域之前,熊彬一直在互联网领域创业。他自2009年起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经验。2014年,熊彬和合伙人发起了农资B2B平台——“云农场”,并担任云农场联合创始人。这一经历,也为其日后创办云菜园,打下了关键的基础。
作为一个以售卖新鲜水果蔬菜及各类生鲜农产品为主的生鲜小业态,云菜园兼营米面粮油,主打高频刚需,熊彬给其定位为专注社区的生鲜连锁便利店品牌,目前拥有83家门店, 二三线城市是其布局重点。
近日,云菜园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 A 轮融资,资方为星瀚资本、梅花创投等。虽然品牌名字有个“云”字,但“云菜园”非常强调到店场景,经过几年摸索,熊彬告诉《灵兽》,“社区生鲜门店的核心还是要保证来客数。”
(一)
在做生鲜以前,熊彬的确是一位互联网工作经验丰富的创业者。但现在的云菜园却是一个线下逻辑很重的公司。
起初,云菜园只是一个农产品B2B信息平台,但熊彬发现,农产品是一个非标产业,信息短期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因此,单纯靠信息赚钱的企业很难建立核心壁垒。
2016年,云菜园进行了第一次转型,从信息平台转型成为农产品的B2B供应链服务平台,其服务对象几经转变,尝试过单品批发商、中小餐馆,做小B的食材配送,也服务过社区生夫妻店。
正是这一商业模式,让云菜园在短短两年内,在全国18个省份建立了3万多个产地服务站,并与大粮、果蔬等数百种优质农产品商建立合作,搭建了一个庞大的农产品上游供应链网络。
但是,随着业务的深入,熊彬发现,无论服务对象是单品批发商、中小餐馆,还是社区生鲜店,云菜园链接他们的纽带,实际上只有两个字——“价格”,也就是说,没有价格优势,就没有竞争力。这意味着,作为B2B供应链服务平台的云菜园,其竞争壁垒非常薄弱。
那么,如何真正建立B2B供应链服务平台的竞争壁垒?熊彬告诉《灵兽》,他给云菜园总结了两条路:第一条路,往上游走,通过牢牢掌握上游供应链,释放上游的产能;第二条路,往下游走,做人货场可控的零售终端,特别是针对农产品这样品牌属性极低的行业。
不过,由于中西方餐饮文化以及消费水平的差异,中国的餐饮消费需求极度分散,并且各大菜系对应的 SKU也不一样。而分散需求的背后,意味着某一个单品SKU的上游种植也是分散的,国内只有很小品类的农产品完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因此,要想完成农产品上游供应链的重塑,成功概率极低。
既然往农产品上游走这条路是行不通的,那留给熊彬和他的团队就只有一条路——往下游去。
由于做B2B供应链平台时,云菜园的服务过3000多家社区夫妻店,熊彬发现,今天看到的社区夫妻店,和十年前的夫妻店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十年后的消费群体变了。不断崛起的中产阶级对品质和体验的需求,社区夫妻店已经无法满足。
无论是从建立内在竞争壁垒,还是外在需求考虑,对于云菜园而言,夫妻店的改造升级都是一个巨大的契机。
但是,要想打造一个提供更好消费体验、更高产品品质的标准化渠道品牌,传统的加盟或者翻牌方式,又太过松散。因此,在熊彬看来,只有建立人货场都可控的零售终端,才足以支撑其品牌的建立。
(二)
2016年下半年,云菜园开始聚焦发力社区生鲜便利店。
和很多新入局生鲜市场的玩家一样,熊彬把云菜园的门店布局重点放在了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但是经营一段时间后,熊彬发现,云菜园上海门店的日销,竟然干不过济南的云菜园门店。而在北京市场,虽然门店只有8家左右,但亏损情况也比较严重。
“原来不知道,天不怕地不怕,到处都去撒胡椒面,先看看再说。但交完学费之后,意识到零售不是那么回事。”熊彬对《灵兽》坦言,当时在北京、上海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定位不准。云菜园做的是大众生意,客单价较低,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租金较高,再加上人力、水电等其他成本较大,云菜园想要盈利,并不容易。
于是,云菜园开始迅速撤离北京、上海市场,并在2017年全力布局济南市场,这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回顾前期的一线城市“试错”经历,熊彬对《灵兽》表示,其实二三线城市的基础条件更适合生鲜便利店快速扩张,在他看来,二三线城市拥有以下几个发展红利:
首先,是二三线城市的中产阶级人口红利。不同于一线城市对人口总量的限制,二三线城市年轻人正处于净增长阶段;
其次,二三线城市的消费红利。由于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压力,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更舍得花钱。二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会高于一线城市;
第三,城市化的红利。新楼盘的建造对于社区生鲜便利店的需求,以及老城区改造带来的菜市场转型升级的机会。
第四,低房租的红利。在人工房租成本高居不下的时候,同样开一家店,在二三线城市的盈利点可能会高于一线城市。
基于此,云菜园将现阶段的布局重点放在了二三线城市。云菜园门店选址的基础线则定位为千户小区,常驻人口超过600人。门店的主力店型在100~200平米。业务定位上,云菜园的边界是一日三餐和厨房,主要覆盖蔬菜、水果、肉禽蛋、米面粮油调味品,然后再加厨房相关的小日百,SKU大概在600个左右,满足小区居民一日三餐的需求。
点击了解会议详情,也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
在生鲜行业,无论是线上的电商模式,还是线下的超市、社区店模式,有一个问题始终横在全行业的面前,那就是如何盈利?特别是当生鲜产品成为绝对主打品类的时候。
在《灵兽》看来,实现这一目标无非开源节流两个方向,具体说来,首先就是要在一个比较低的成本结构下,跑通整个模式。其次,是通过差异化的选品和门店的精细化运营,尽可能获得高毛利。
山东是农业大省,得益于此前在上游供应链的积累,进军济南市场,云菜园可以在一个距离供应链基地比较近的市场开始布局。反映在运营上比较直接的好处是,可以降低供应链成本。
在云菜园门店的生鲜品类中,新鲜蔬菜是主打商品。蔬菜的一个特点是价格每天都会变动。对此,云菜园的定价机制是:在供应链的上游,每天从几个产地的报价中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产地,产品到库后再按照严格的品控标准进行筛选。事实上,供应商通过竞价报价入库的采购方式,也使得云菜园在产品价格上有比较大的优势。
而在物流供应链方面,云菜园通过自建冷链物流方式来掌控生鲜供应链,降低成本,保证商品品质。
目前,云菜园拥有近5000平的冷链仓以及生鲜配送中心。它也是济南为数不多的完成了生鲜全程冷链建设的公司,这使得云菜园可以自己把控生鲜商品的“鲜度”。熊彬一直认为,“新鲜”是社区生鲜店的核心价值之一。
通过自有冷链以及和上游源头的合作,云菜园保证了供应链层面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冬季,由于靠近市场,云菜园的价格优势更容易体现出来。熊彬称,云菜园门店平均的毛利在18%~20%,新店低一些在12%~15%,但是到了冬季,云菜园有些门店可以做到22%的毛利。
当然,云菜园的门店也有非生鲜类的常规商品。熊彬告诉《灵兽》,目前常规品的拆零与生鲜在同一个仓里进行。但是配送时分开,生鲜用的是冷链,常规品用常温车,目前生鲜一日一配,常温品一周两配。
事实上,生鲜商品能否及时配送、降低缺货率也是当前的行业痛点,因为蔬菜水果的消费都有很强的即时性,一旦缺货,顾客可能转头就去了其他生鲜门店。在许多B2C电商的逻辑中,则是通过城市中心仓+前置仓来解决。有意思的是,云菜园采用了中心店+标准店(卫星店)的方式,来尝试破解这一问题。
所谓中心店,其实是主要面积在1000平左右的生鲜加强型超市,其商品品类近似于一个综合菜市场。由于这一类型符合政府对社区商业中心的补贴政策,因此,在补贴支持下,云菜园的中心店开店成本比较合理。熊彬对《灵兽》表示,目前,云菜园开了两家中心店,预计今年继续开设6~8家。
云菜园中心店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一个“蓄水池”。当卫星店需要补货时,中心店可以快速补货,满足未来同城一日多配的需求。同时,中心店也可以通过商品的再加工,来承担卫星店的货损。
面对生鲜这样一个高频却高损耗的品类,云菜园搭建了一个类似中心仓+前置仓的配送体系,来网住目标消费者。不同的是,门店不仅可以充当仓的功能,还具有获客功能。
2018年,云菜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这张网编织得更大更密,加紧开店。
但是这种跑马圈地并不是四处开花,而是更追求密度。云菜园坚持在区域市场做深做透,在济南市场形成高密度布局。熊彬对《灵兽》表示:“我们在当前阶段就猛打济南,今年标准店(卫星店)年前能开到120家。目前刚过了80家,到年底再开40家。最近每个月开店速度都在10家左右。”
(三)
和其他同行相比,云菜园对于生鲜行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新零售的风潮下,出现了许多零售+餐饮的业态,这些业态面积比传统大卖场更小,强调SKU精选,生鲜也是其中主要组成部分,门店装修新奇奢华,他们都号称,要把不去超市的年轻人拉回来。
但是年轻人是否是生鲜行业繁荣的希望所在?如果从解决生鲜盈利、毛利贡献的角度看,熊彬有自己的看法。
云菜园的定位很清楚,用轻装修构建一个“接地气”、“有调性”的场,来得了大妈,更吸引得了年轻人。
云菜园把用户群分为老中青三代客群,熊彬并不讳言,现阶段云菜园的核心人群是中老年客户,特别是大妈群体。
但是中国大妈也是不好取悦的,熊彬并不认为一家生鲜社区店可以覆盖大妈们所需要的全品类。对此,云菜园的策略是,主打核心品类,在核心品类形成性价比的认知。“比如说鸡蛋,我们鸡蛋的策略是永不赚钱的,所以体验还是从新鲜和高性价比的角度。”熊彬坦诚道。
鸡蛋的目的是吸引大妈们到店。但其实从数据来看,作为核心人群的大妈群体,虽然给云菜园带来了销售数据,但是却不是高毛利的贡献者。真正能带来高毛利的,还是中青年客群。
“你要知道利润来源在哪里,所以我们要不断增加核心人群。”熊彬说。
中青年客群的一个特点是,更容易接受线上渠道。因此,云菜园通过移动支付即会员,以及给这些客户不断提供新的选品的方式,比如低温日配商品和精品水果商品,来增加这些核心人群的购买频率。
为了做到这一点,云菜园的团队必须在选品上不断推陈出新。比如,云菜园引进了“卤美美”这类卤菜熟食品牌,以及各种“网红”这种年轻化的零售品牌,希望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到店消费。
熊彬指出,他理解的生鲜盈利的逻辑是,在核心单品的能力下,去保障来客数,然后努力提高客单价和毛利水平。
目前,云菜园门店85%已经实现盈利,但是总部仍未过盈亏平衡点。不过熊彬认为,门店到120家时,就可以跨过盈亏平衡点。
按照计划,未来云菜园也会走出济南市场,在临沂、济宁、淄博等地开店。熊彬认为,生鲜本质上是一个区域市场的生意。仅仅山东市场,就足以支撑100亿到200亿的规模。
听起来,这一点不像一个做了多年互联网的人所说的话,因为互联网思维更加讲究赢家通吃、通过无限的网络效应来降低边际成本。
熊彬一方面谦虚的说自己是外行,另一方面也对很多流行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互联网人向线下转型学习零售太难了。不过互联网的积累也带来了好处,熊彬会对于零售的数字化更有心得。
相对于传统零售商,熊彬在IT建设上非常重视,“我们用了一年半时间去建IT的基础设施,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掏了200万去建这个东西。”
熊彬认为,IT基础设施是云菜园真正的核心能力,“虽然大家觉得它可有可无,但是未来这个企业的价值还是来源于流量跟用户,所以最核心的是基础设施。”
熊彬指出,“这件事是大部分零售人没想明白的,零售人还在讲究选品去赚钱,但是赚钱的这个背后的基础是你有用户体系、有流量了,赚钱本来就不应该是个问题。”
这种基础设施的能力也是云菜园现在开始加速开店的基础,“如果基础没打好,是会一夜之间崩塌的。”熊彬拿订货这件事举例,门店开多了,有的店长也许还不够成熟,如果订货很随意,又该怎么办?因此,云菜园通过建立ERP管理系统,对选品、销售、库存等进行数据化管理,并依靠BI采购和销售助手,进行科学选品和销量。
从2016年成立到现在,云菜园也不过是一个创业两年多的公司,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去啃的硬骨头还有很多,但是熊彬显然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其实生鲜最后还是靠熬,熬到现在的红利期,再熬到大家的消费能力。7-11也是熬出来的,哪有那么舒服的事。”(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2018新灵兽峰会将于9月12~14日在杭州举办,本次大会将从零售新布局、技术新赋能、场景新体验、资本新战局等四个方面,重点探讨业态创新及运营探讨、新消费新物种的创新与未来、新零售下的实体商业企业的资本价值与转型之路等问题。目前已确认出席的嘉宾/企业包括:腾讯副总裁林璟骅、沃尔玛高级副总裁陈志宇、什么值得买CEO那昕、鲜丰水果CEO韩树人、地球港、便利蜂、达达-京东到家、康品汇、安鲜达、三蛋生鲜、便利24、高榕资本、IDG等。点击文尾“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