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粟裕的背后(一)

1925年的春天,湖南大地依旧十分寒冷,一个年轻瘦弱的身影出现在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的门口,这个瘦弱的身影便是粟裕,生于1907年8月10日的粟裕此时只有18岁,他是从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考入湖南二师的。

在学校里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学生叫腾代远,他和粟裕的关系非常好,腾代远很受学生的尊敬,他经常给粟裕讲授革命道理,虽然粟裕此时还是一个普通学生,然而从思想上看,他已经算一个革命者了,腾代远告诉粟裕,要当一个革命者,必须要读很快书,懂得很多道理才行。

或者正是这个朴素的道理,粟裕读书非常用功,由于粟裕的基础比较差,刚开始功课无法跟上,几乎次次都考了个倒数第一。他拼命地学啊l每天除了吃饭、上厕所和睡上五六个小时外,他把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读书上了。粟裕在大学努力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已经到了拼智商的程度。

粟裕本来性格就比较内向,不怎么爱说话,他所在的班是第27班,除了坐在身边和住同一宿舍的几位同学外,他没有和别的同学说过话。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拼命读书,把书读好,这样就可以像腾代远一样受人尊敬。

好的学习成绩都是苦出来的,半年的时间过去,他的成绩已升至中上,到了年底,他的门门功课已名列前茅。他也从中得到乐趣,他热爱读书的习惯一直伴随他到最后的岁月。后来在正常学习时间之外,他又博览群书,比如《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都是他最爱看的书。

俗话说,一个人爱看什么样的书,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笔者认为粟裕后来成为一代战神和他早年喜欢看的书有一定的关系,这年年底,全校师生集中在礼堂里听校长讲话,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通常都会得到校长的青睐,粟裕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此时的粟裕生病了,他感觉到呼吸困难。解放后医生对他做过检查,认为粟裕年轻时得到肺结核,应该就是在湖南第二师范学院期间得的。粟裕正在迷迷糊糊间,坐在他旁边的同学捅了捅他:

“粟裕,校长在叫你的名字呢,快上去领奖。”

粟裕连忙站起来,拉了拉衣服,腼腆地走上讲台。当他双手从校长手中接过一张“品学兼优”的奖状时,突然感到脚口发闷,喉头发痒,一股带血腥味的东西,直往上涌。他把嘴一张,一口鲜血吐了出来,随即眼前一片漆黑,便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见了。

“粟裕同学!粟裕同学!”粟裕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用力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睡在寝室里,李老师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豆腐,站在自己床前.粟裕挣扎着要坐起来,李老师忙把米豆腐放在桌上,把粟裕扶着坐了起来。

李老师是湖南二师的老师,对品学兼优的粟裕非常欣赏,在各方面照顾有加,这时李老师也坐在床沿,准备喂粟裕,粟裕却坚持一定要自己吃。李老师也不勉强,站起来后就让粟裕裕自己大口大口地把一碗米豆腐吃光。李老师接过空碗,放在桌上,又用干毛巾擦了擦粟裕额头的汗,但粟裕睑色仍十分苍白。

“李老师,谢谢您。”

“有什么可谢的呢?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再说我们还是师生嘛。”李老师说完,就坐了下来,似乎没有离开的意思。粟裕感激地看着李老师。

“粟裕同学,你觉得怎么样了?”

“好多了。”

“粟裕同学,你读书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如饥似渴、如痴如狂。你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如此用功呢?”

此时的粟裕已从腾代远那儿知道很多革命道理,因为相信,所以记得很牢,他说:

“我们的国家太穷,太落后。除了战祸与灾荒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劳苦大众没有文化。因此,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办学堂,让贫困子弟都能读上书。”

“教育救国!真是太好了!不过,你自己的学业尚未成功,就累得吐血,再这样拼命下去把身体搞垮了,你怎么去办学堂?再说,我们有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绝大多数是劳苦大众,他们没饭吃,没衣穿,连生命都无法保护,怎么还有时间,有余力去读书呢?”

李老师的见识毕竟强于粟裕,他这一问,粟裕竟然一时答不上来了,低着头,苍白的脸上,泛起了一阵红晕。

“好吧,你先好好休息,我们以后再谈。”李老师站了起来,拿着空碗走了。

一连几天,粟裕的病却加重了。不但吐血,而且大把大把地掉头发,有人说是“鬼剃头”,也有人说是“癫痢头”。老师李芙天天来照顾他,为他送饭送水,甚至用自己的薪水买些鸡蛋给他吃。有时不能来,就叫高班同学,如24班的同学滕代远、邱育之、肖钟岳等来照顾他。但病情总不见好,粟裕不由焦急起来。一次乘无人之际,他想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试着自己下床走几步,可是刚起身眼前便直冒金星,他连忙扑倒在床上,这时汗水居然把衬衣也湿透了。

粟裕的病越来越严重,一股莫名其妙的悲哀,涌上心头:难道我真这么学业未就身先亡么?他想起了家乡,更想到了盼望自己早日学成归家的父母,也想到了自己的莫逆之交、家中的长工阿陀大哥。

(本文在史实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手法,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粟裕生平事迹》、《粟裕传》、《战神粟裕》、《名将粟裕珍闻录》等

(0)

相关推荐